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回到明朝当首富 > 第645章 臣愿一试
    天色渐晚。

    内阁之中,却是一片寂然。

    问题,越闹越大,已有些不可控制。

    易县、固安、蔚县,三个县,拢共一万五六千佃农,同时赶赴京城,告御状。

    所告之人,赫然是当今陛下。

    这是极为可怕的。

    佃农,是来告状的,并没有叛乱,朝廷的大军就不能轻易出动,也不可轻易与这些佃农起冲突。

    导致的结果便是,这些一万余佃农极可能顺利的进入京城,那个时候,便十分的麻烦了。

    如此之多的不安佃农,一旦在京城城内闹事,后果,不堪想象。

    过了许久,弘治皇帝开口问道:“驸马,你以为此事,应如何处置啊?”

    宁远却是摇了摇头。

    他很清楚,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的集体告状行动。

    不出意外的,在这背后,一定有着推手。

    说不得,朝堂之上那衮衮诸公都参与其中,状告君王,继而,反抗他宁远。

    佃农势大,朝廷畏惧。

    一旦诸多告状之人来到京城,那事态便不可控了。

    为了平息诸多佃农的怒火,说不得……朝廷这边会将所有罪责推到他的身上。

    说白了,便是众多不明事理的佃农,在背后推手的蛊惑之下,前来京城闹事。

    针对的根本,是他宁远的黄土制!

    “时间也不早了,三位师傅,驸马,你们回去休息吧。”弘治皇帝说道。

    一直在这内阁憋着想办法,也没什么用。

    倒不如好好休息一番,再行思考。

    三位阁老与宁远准备退去。

    但就在此时,接连数份急报送来。

    东安、武青、三河、香河、顺义各县,皆有不同数量的佃农,手持大诰,奔赴京城而来。

    弘治皇帝看了,面色深沉的可怕,怒气已是有些不受控制。

    三位阁老也都停住了脚步,面面相觑之间,忧心不已。

    麻烦,更大了!

    这京畿之地的四方的佃农,同一时间来告御状,总人数,足足超过五万。

    “陛下,弹压吧!”刘健沉声说道。

    人数,太多了。

    一旦同时起事,这紫禁城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诸多佃农给占据了。

    佃农前来告状,本身并没有错。

    但却致使问题已然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这若是不弹压,偌大京城,危在旦夕。

    李东阳、谢迁也纷纷跟着表示派兵弹压。

    先前,朝野之间也发生过一些危机,可跟当下的麻烦比起来,却是相去甚远。

    这可是干系到朝野安危的超级大事。

    数万佃农同时告状,如若冲击这紫禁城,官军都未必及时抵抗,这江山恐怕就要易主了。

    “明日再议吧!”弘治皇帝十分的深沉。

    他怎么也没想到,因为黄土制一事,竟引起这般大的、不可想象的麻烦。

    当下,还只是几个县的佃农前来告状。

    假若天下所有佃农都来告状,这江山都未必保得住。

    三位阁老退去,宁远也跟着离开了。

    只是,回到家之后,久久不能睡。

    常言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佃农,便是这大明江山的水。

    而今佃农四起,恐危及江山社稷。

    “真的该死啊!”

    宁远暗暗握拳。

    他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可面对诸多佃农,这大明的百姓,却是暗自无奈。

    不能对这些人出兵弹压,因为这是民!

    尤其是这些人手持大诰,那是朱元璋老爷子赋予百姓告御状权利的证物,便更不能阻拦了。

    可若不出兵,这数万人就会一路抵达京城,后果不堪设想。

    “果然,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自己的残忍。”

    宁远喝着酒,冷笑着,笑容之中,带着微许凶厉。

    他早就预料到一些乡绅阶层不会老实,却不想竟这般疯狂。

    鼓动佃农,威逼朝廷。

    可以的呢!

    宁远紧握着拳头。

    他喃喃道:“要玩,便玩一把大的!谁针对老子,老子便弄废他!”

    也是这时,朱秀荣赶来,见宁远一脸阴鹜的样子,试着道:“夫君有烦心事?”

    宁远轻轻一笑:“哪里有烦心事?只是遇到一点小麻烦而已。”

    朱秀荣犹豫了一下,道:“佃农的事情,我听说了,不好处置吧?”

    宁远只是摇头,随口道:“于你夫君而言,哪里有麻烦事?”

    朱秀荣便没有多说。

    转来翌日。

    宁远早早起来,跟着上早朝。

    如若没有特许,他是没资格上早朝的,可他还是来了,就站在百官后面。

    宝座之上,弘治皇帝将京畿附近的诸多佃农告状一事说了一通,只是,文武百官皆是沉默着。

    这事,不能说,更不能乱说。

    太过敏感。

    因为他们自己便属于士绅阶层。

    自己反自己?

    你可以忠君为国,可子孙后代总是要活着的啊。

    此刻谏言,便等于是帮助朝廷压制那些前来告状的佃农。

    佃农老实、消停了,最终损害的,仍旧是他们的利益。

    弘治皇帝有些心寒,同时也相当无奈。

    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此一刻,却因为些许利益的问题,他这个君王,竟是有些许离心离德。

    但,通过黄土制,他清晰的认知到——这大明社稷的根本,在于民!

    只有百姓们正常的生活下去,这江山社稷才能稳固。

    若不然,百姓们揭竿而起,这江山也就危险了。

    “诸位爱卿,当下,很明显,有小人暗中作祟,意图撼动这大明江山啊!”弘治皇帝感慨一般。

    可下侧,百官之中,仍旧无人回应。

    即便是三位阁老也不好开口。

    私底下,某些事情倒是可以说一说,可当着百官的面,有些话,便不能说。

    而就在这沉寂之间,后侧,忽有声音传来。

    “启禀陛下,臣愿前往安抚蔚县诸多佃农!”

    “哦?”

    弘治皇帝抬头看去,见宁远在百官后侧,沉声道:“繁昌侯,上前来一些。”

    宁远上前,重复道:“臣愿安抚蔚(同音欲)县诸多佃农。”

    弘治皇帝有些诧异。

    对于佃农的问题,他足足思考了一夜也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难不成,这小子有妙招?

    他疑惑着道:“你当真可安抚蔚县的佃农?”

    宁远点头:“臣愿一试!”

    弘治皇帝沉了口气。

    要知道,他已然派王越前去安抚,结果却是失败了,蔚县那边的佃农正快速赶往京城。

    还有便是,这蔚县的佃农十分的关键,乃是四方佃农的……带头者!

    如若能将蔚县的佃农安抚下去,其余的佃农也就容易解决了。

    “既如此……朕便命你率领一万大军,前去安抚蔚县佃农。”弘治皇帝也十分果决。

    事关江山社稷,他也不敢有半点马虎大意。

    退朝之后,弘治皇帝将宁远召至养心殿。

    “宁小子,你当真能将蔚县前来告状的佃农安抚下去?”他问。

    “大概可以。”

    宁远回道。

    他很清楚,这蔚县的诸多佃农背后的推手,是此番威逼朝廷的始作俑者,俗称带头人。

    不把这个想搞他宁远的人弄清楚,他睡觉也不得安稳。

    “好,你注意一些,关键时刻,可便宜行事。”弘治皇帝说道。

    这事,太大,也太麻烦了。

    比朝廷收复交趾还可怕!

    最主要的体现便是,他平日间器重的百官,在这一刻,竟是默不作声。

    这诸多百官,平日里忠君为国,可一旦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便不再出声。

    宁远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弘治朝倒还好,到了末期的崇祯皇帝,号召百官捐款抗敌,一个个都换上了打补丁的衣物,表示穷的很。

    结果呢?

    闯王李自成入京,在诸多百官之中,抄出了七八千万两银子。

    对于这些政事,他实在是不想参与的。

    老老实实、安安分分挣银子,当个大明首富,他不爽吗?

    顺带着,多娶几个妻妾,多生几个孩子,他不香吗?

    掺和这些斗争,有意思吗?

    他并不想的。

    奈何时势逼人啊!

    “我倒要看看,谁在搞我!”

    宁远发狠。

    就在当日,他率领一万大军,向西而行,直面数千进京告状的佃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