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回到明朝当首富 > 第1216章 第一等事
    “呼~”

    一阵秋风吹过。

    房县南门外,却是一片寂静。

    十余万人,皆是没有感知似的,瞪大了眼,满是震撼。

    原本,一份一千二百里急报,使得无数人心惊胆战,担心是糟糕的坏事,故惊惧万分。

    只是哪位杨大人念出了那份似是而非的“圣旨”后,众人方才明白过来是好事。

    再继续听……这好事,太好,也太大了。

    不敢想象啊!

    在许多人的心中,朝廷与陛下减免个两三成的赋税,那便要感恩戴德了。

    因为大明的农税,在朝廷那边是不算高,再减两三成,便接近五十其一了,相当的低。

    那么,按照这个见面比率来推算的话,到头来至少可以少交一两成的税。

    莫要小看这一两成,如若收获十石粮的话,算下来至少可以少缴六斗的税。

    这六斗,便是百斤的粮,足够一个人的一年的口粮了,若再省一省,也可以教四五个人喝上一年的稀粥。

    何其重要!

    然……

    此一番减税,非只是简单的两三成,也不是四五成,而是……全免!

    明年的农税,直接不收了!

    这……完全不敢想啊!

    要知道,千百年来,历经无数诸多朝代,减税的年景都十分少见,更别提这等干脆直接足够教人惊心的免税了!

    古来未有之!

    “杨大人,您……您没开玩笑吧?”下侧,有人弱弱的问。

    “你看本官,像开玩笑的样子吗?”杨慎淡淡的反问。

    显而易见,不像!

    毕竟这可是一份不伦不类的“圣旨”!

    那么……明年的农税……全免了……了!

    十余万百姓相互对视,呼吸也是逐渐急促起来。

    全免了啊!

    这可不同于简单的减去几成税了,是全免啊!

    二者,意义大不同!

    若只是免几成,到了地方,诸多苛捐杂税计算起来,大家伙索要缴纳的税只会比以往少一两成。

    比如往年均算下来要缴纳总收入三成税,这三成的一两成……只杀少一点点而已。

    而全免呢?

    那也就意味着,非是朝廷三十其一的税了,连带着那诸多苛捐杂税等都无需缴纳了。

    直白一些便是,明年,大家伙均算后收入三成左右的税,直接免了,不用交了!

    这可是真真实实的全免啊!

    明年,除去佃租之外,所到手的……都是自己的!

    可到手四到六成!

    “老头子活了八十多岁了,没见过,没听过!”

    “陛下圣明啊……”

    一些个激动的言语着,泪珠子啪嗒嗒的掉落。

    好一阵子过后,十余万人,不约而同的,齐刷刷的跪了下去,身躯偏外,向着东北的方向,齐齐叩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响声震天!

    这些人,多没学问,言语朴质,却也是最真实,最真情的流露!

    城头处,杨慎抬头望天,深深吮吸着,不知觉间眼睛也是饱含泪水。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今朝……夕阳红!”

    他呢喃似的,感慨万千。

    连带着这诸多百姓都知道此一番免税是何其的困难与难得,更别提他一个朝廷命官了。

    千古仅有啊!

    如果这样的君王与满朝文武不值得称颂、歌颂,历代君王又可提耶?

    与此同时,下侧的诸多商铺掌柜也是欣喜万分。

    这事……太难得了!

    莫说这事是否与他们自己有关,至少……这房县的百姓们即将兜里鼓鼓啊!

    百姓们兜里有了银子,那可不是就要消费?就要买东西?

    到头来,那银子还不是要进入自己的兜里?

    至于那新税……没办法啊,无可避免的。

    一定要说来,这已然是很好……不,是最好的结果了。

    至少在一定程度可以保证铺子有收入。

    这收入多了,交点税……就交点呗!

    不多时,众人散开。

    许多百姓却是止不住的兴奋着,三五成群聚集一起,开始商议如何感恩那位皇帝陛下。

    明年的税,免了啊,这……岂能不感谢?

    也是此间,一些个商户也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此番所免的税,是明年的,因为今年已经交完了。

    那么问题来了,近些年来天色大寒,京畿之地的百姓多只能种一个季的地,虽说朝廷与陛下知道怜悯百姓,也只收了一季的税,可眼下的现状是……百姓们兜里仍旧没有钱啊!

    你说免税,好,明年的税倒是不用交了,总的来说可以省三成左右的收入。

    可……那是明年啊!

    当下,至明年秋收,可还有着将近十个月的时间,这期间……那诸多百姓手里都是没钱的啊!

    怎么活啊?

    说不好听些,总不能教那诸多百姓将明年秋收后的钱,今年便花掉吧?

    这是不可能的事啊!

    “杨大人,许多里甲正在组织百姓,挑选合适的人,去京城亲自感激陛下呢。”

    县衙,知县兴冲冲走了过来。

    杨慎轻点头。

    对此,他倒是不大在意。

    房县距离京城不远,亲自赴京谢恩倒也无妨,甚至还是好事,毕竟,这可是陛下与当朝百官的巨大功绩。

    “咦……”

    忽然,杨慎想到什么似的,提起了精神:“你是说,诸多里甲正在挑选人?如何挑选,大概准备挑选多少人?”

    那知县便直接道:“好像是一共要一千零一人,意为千里挑一……”

    “不够不够!”

    杨慎直接打断:“陛下那可是万岁,你千里挑一那不是诅咒陛下吗?”

    那知县便有些为难:“只是代表那个意思,陛下自是万里挑一……可当下朝廷虽是不那么限制士农工商……去的人太多也不好啊……”

    杨慎哼笑:“你还知道?那还不去?去告知诸多里长、甲长,选出一万零一人,这是好事,不怕闹!”

    那知县会意,急忙行动了起来。

    也是此间,京城。

    弘治皇帝闲坐着,视线却是时不时的望向西南。

    哪里,是房县的方向。

    想来,这个时候,那一千二百里加急,应该送到了吧?

    此番免税,意义重大,甚至于在户部那边拿出章程且建议急速送往房县时,他想都没想,便同意了一千二百里加急。

    新税推行,且物价偏高,那房县的诸多百姓岂不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就是这……太值得用一千二百里加急了。

    百姓危难,可不就是天下第一等大事?

    “今日开心,宜饮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