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143章 功在当代
    诸葛亮想要的就是一个可以正常运行的国家,皇帝别参政,让高级人才充当丞相之职带领国家良性发展。这样做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利益,但是会大大损害皇帝的利益。因此要完成这个伟业,必须当个权臣。还是以明朝为例,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是皇帝不上朝,张居正说了算的时期。倒不是说整个明朝就出了一个张居正这样的人才,但是明朝就出了张居正这样一个敢揽权的人才。

    诸葛亮的想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但是诸葛亮忽略了一个问题,人都是有贪欲的。皇帝也好,丞相也罢,当权力不受监管的时候,谁都能做出疯狂事情来。霍光有权而不造反不代表王莽掌权不造反。诸葛亮掌权不造反不代表司马昭掌权不造反。诸葛亮对抗皇帝集权的办法是丞相集权,而且诸葛亮集权过于猛烈,导致自己事必躬亲,没有留下接班人,没有一个可行性长远计划。随着诸葛亮的溘然长逝,这个伟大的事业后继无人。华夏没能进入幕府时代,所以近代的百姓运动怎么搞都不成功,几千年来,老百姓最终习惯了朝廷集权,都拥有了帝王思维。却失去了自我思维。这就导致了大清朝的底层贫民吃了上顿没下顿,还甩甩辫子担心锦衣玉食的皇帝下令开仓放粮会不会影响朝廷财政。明明自己破衣烂衫穷困潦倒,还在担心皇帝治国不易,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诸葛亮的北伐没有成功,也就导致他没有过硬的军功,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平南蛮之役。所以诸葛亮没能集权到可以制定一套制度体系的地步。再看身后这些人,没有人能完成这个事业。他放弃了,他希望以后的蜀国能和平稳健的发展。在当时那个人心思乱的时代,和平稳健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么说吧,魏国有司马氏乱政,吴国更是乱的一塌糊涂。蜀国按理说会更乱,这个国家民族多样化,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只不过在诸葛亮的强势下都没有表现出来。诸葛亮死后,益州系会甘心听命于荆州系吗?团结在皇帝周围的徐州系会不会有新的政治主张?马超带来的西北系会不会有所动作?还有那个自成一系的魏延。这些事如果不处理好,诸葛亮一定会死不瞑目。

    诸葛亮的把军权交给杨仪,但是只是暂时交给他。留着他只是为了逼反魏延。然后诸葛亮确保了荆州系的利益,让蒋琬、费祎、董允掌权。为了不让荆州系树敌太多,军权就交给姜维。小派系一定要拉拢,所以斩魏延这种事明明可以交给姜维,但是诸葛亮交给了西北系的新领袖马岱。另外诸葛亮嘱咐皇帝要重用马岱。这样就能掩盖蜀国内部的所有矛盾吗?不能啊。所以诸葛亮又定下了一条路子,先军政治。也就是说全国一直处于备战状态,这招今天的朝鲜还在用。只有全国处于备战状态,坚持选择和魏帝国主义对抗,才能转移国内矛盾危急,把蜀国徭役、兵役的繁重赖在魏国头上。诸葛亮指望姜维灭掉魏国吗?不指望,他只是希望姜维能一直采取对魏国的攻势,转移一下国内矛盾。也正是这种饮鸩止渴的路子,让诸葛亮死后的蜀国维稳了三十多年。但是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第一个被灭掉的。

    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故事还没有完结,在下一节中我们能看到后诸葛亮时代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反应结束了一个时代。

    刘备的辉煌旅程等待          故事的开始,十分平常——东汉王朝后期,帝国北部的涿郡涿县有一对普通的夫妻生了一个孩子,男孩。

    男孩的出生,一切都很平常。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母亲与蟒蛇狗熊之类的怪物发生过艳遇,他出生时没有红光满屋,没有白气充庭,更没有什么五彩祥云(当然,即便是有这样的记载,它的真实性也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小男孩就这样与你我他一样,极其平常地来到了这个世上。

    这一年,是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

    一般来说,一个平常人家生个孩子,也就是多一个历史的炮灰,是不会被人记住的。

    这个男孩的出生,之所以能够被人记住,是因为他有一个不平常的名字——刘备。

    六十多年以后,他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大汉昭烈皇帝。

    搞不清楚的祖宗          小刘备平静地来到了这个世上,没有太多的人在意。但我们相信,至少有两个人是非常在意非常高兴的——他的爹娘。

    他爹叫刘弘,在涿郡政府部门任职,至于具体担任什么职务、什么级别,已经没有人能搞清楚了。可以肯定的是,是个芝麻大的小官。

    刘弘虽然官位不高,但好歹也算是国家公务员,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至少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

    小刘备就在爹娘的疼爱中,幸福地成长着。

    如果没有意外,小刘备还将继续幸福下去。

    可惜这个世界充满了意外。如同今天时不时有飞机掉海里,动不动有流感来侵袭,当时的世界同样充满了意外。

    童年的刘备遇到的第一个意外是非常不幸的,它以不幸程度之高、伤害力之强,被公认为人生三大不幸之首——少年丧父。

    国家公务员刘弘同志具体哪一年死的,什么原因致死,是不是因公殉职,没有人能搞得清楚。

    对于幼小的刘备来说,少年丧父这四个字的含义,他未必能读懂多少,也许只是以前家里有个男人,从某一天后再也看不见这个男人了,而这个男人很爱他,常常逗他玩、带他逛公园,常常给他买好吃的、买新衣服,仅此而已。

    由于刘备的祖父做过县令,父亲又当过公务员,算是干部家庭,家境还算过得去。他爹去世后,他的生活轨道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他没有流落街头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儿,不用去当乞丐讨饭吃,也不用去给地主家放牛。

    甚至,大约就在这个时期,刘备上了当时的小学——私塾,开始识字,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刘备十五岁时,拜卢植为师,因此之前他一定读过蒙学——因为以卢植的名望与学问,教学生是不可能从启蒙知识教起的)。

    我们知道,人在童年时代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在读私塾的几年里,刘备同学知道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看来有意义的无意义的在大人看来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事情。

    比如说他知道了他们的国家叫作大汉,国家的最高领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大汉帝国已经存在了近四百年,有了很多个英雄皇帝;尤其是第一任开国皇帝汉高祖是个神勇无比的大英雄,手提三尺宝剑斩白蛇起义,终于推翻了残暴的秦朝,建立了国力无比强盛、疆土无比广阔、人民无比幸福的新国家;等等。

    对于刘备同学来说,他明白的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刘备——就是大英雄汉高祖的后代,也算是大汉皇族!

    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刘备同学十分开心。

    于是,他常常以十分自豪的口气对他的同学们说:我就是汉高祖的子孙!

    可是,令他十分郁闷的是,他的同学们常常以十分鄙夷的口气对他说:切,别吹牛了,天底下姓刘的多了去了,凭什么说你就是?

    凭什么说是呢?小学生刘备自然解答不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回家问他娘,还有他叔叔刘子敬以及同宗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