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16章 隐患
    陆逊撤离了,刘备却又来劲了,刘备立刻给陆逊写了一封恐吓信,他威胁陆逊说:“小子!我准备最近到东吴旅游几天,你拿什么招待我啊?”

    陆逊见刘备落井下石,也没好气的回了刘备一封信说:“上次您来度假消费的恐怕还不多,这次一定要让您花个痛快!”

    刘备被陆逊打怕了,也就老实地等待吴魏交锋的结果,然后再寻找战机。可惜,令刘备遗憾的是,魏国最后撤退了,他们两国并没有真正的掐起来。

    而孙权撤兵之后也没有打算继续征讨刘备了,他明白一旦消灭了刘备,那么三国的平衡状态就将被破坏,而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及魏国,留着刘备还有用处,所以孙权马上就派使臣向刘备求和。

    刘备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他已经成为魏蜀吴三大龙头之末了,要想挽回这种被动的局面,只好苟且放下自尊,便答应了孙权的要求,从此,吴蜀之间再次联盟,这一次的联盟却是双方真真正正的、实实在在的联盟了。

    按理说,刘备签完同盟条约之后,就应该返回成都,可是,刘备却住在了白帝城,始终没有回去,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刘备憋了一肚子的气,心中有些压抑,在战后就生病了,不过最初病的不是很厉害,就暂时住在永安宫调养身体。

    第二,在这个时间里,刘备还要考验一下刘禅处理政务的能力以及丞相孔明在他生病后有没有什么不良举动。其实这怪不得刘备怀疑诸葛亮,当政者对属下怀疑是正常的,正如同当年刘邦征讨项羽之时不放心萧何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备夺得西川之后,整个蜀国就分为两大派系,一派是以孔明为首的荆州旧部以及刘备的死党,另一派就是益州当地的官僚与军阀。刘备入蜀时,曾带领一万多的荆州兵震慑住了益州,使那些意图叛乱的乱臣贼子害怕刘备,不敢轻易发生暴乱。刘备治蜀时,也同样是以荆州旧部为主,荆州党统治着益州党。可是,自打夷陵战败后,荆州兵几乎死绝,荆州的官员损失大半,益州党的实力从而一下子高于了荆州党,刘备很担心益州的将领会这个时候发生叛乱,所以他必须要趁着他还在世的时候,把这个祸患消除。

    所以,刘备故意放出风去,说自己的了重病,已经下不了床,然后就在背后看看哪些人将要图谋不轨。

    果然不出刘备所料,一个月后,汉嘉太守黄元造反了。

    刘备马上秘密从成都调来了孔明,并交代孔明如何调动兵马,并让陈到、赵云等人协助孔明擒拿黄元。

    也就不到一个月,黄元攻打临邛,陈到之子陈曶以及将军郑绰偷偷地将他围了起来,最终在南安峡口处将黄元生擒活拿,并将他带到了成都,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将其斩杀。

    杀掉黄元之后,紧接着司徒许靖就莫名其妙的去世了。

    许靖,他虽然是汝南人,但是他很早就被刘璋召入蜀中任职,曾经当过巴郡、广汉的太守,刘备围困成都的时候,越城逃跑的那个人就是他,后来刘备对他的为人很是轻视,不过法正却开导刘备:“许靖虽然年老无才,有没有品德,但是他却闻名天下,借这个机会把他提升要职让天下人看看,也显得您重贤重德,这样天下的才子才会慕名而投。”

    所以刘备才任命他为左将军,后来又提拔为太傅,刘备称帝后又升他为司徒。可是刘备现在生病了,这样的人就不能留了,所以许靖忽然就“病亡”了。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六十多岁的刘备由于过度劳累,又忧虑成疾,心力交瘁的他终于病倒了。

    病重期间,刘备也没闲着,他即将导演史上最牛的后事交代,这就是永安托孤。

    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召见了孔明,并假模假式地握着孔明的手说:“您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如果我的儿子刘禅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吧!”

    孔明听完这话,吓得魂不附体,磕头如同鸡奔碎米,并且发下了狠毒的誓言:“臣万死不敢有这种想法,臣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的这话无疑给孔明上了一道紧箍咒,刘备仍然不放心,紧接着又给孔明套上了一层伦理的枷锁。他让刘禅以及刘永、刘理拜孔明为父,这一下,孔明必然会尽心尽力地辅佐刘禅了。

    也许有人质疑,刘备的这招管用吗?如果不这么制约孔明,孔明会废掉刘禅自己登基吗?

    我个人认为,孔明不会造反,因为他从小就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而且刘备打得又是汉室的旗帜,孔明如果自立就是反汉,是不会有人追随他的,孔明的人生目标就是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物,他又怎么会造反呢?

    刘备震慑孔明后,又担心自己的儿子们会像袁绍的俩不成器的儿子一样,为了夺权而自相残杀,所以刘备很果断地把刘永、刘理发配到远方做安乐王爷去了。

    最后,他还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诫刘禅,并且还说出了一句千古流芳的名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什么意思呢?刘备其实就是告诫刘禅,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别让孔明抓到你的把柄,哪怕一点点的小事也要用心去完成。

    紧接着,刘备又召见了尚书李严,任命他为副丞相,与孔明一样,同为托孤大臣。

    李严,南阳人,早年间在荆州任过职,后来效力于刘璋,在刘备攻打绵竹时开城投降,那么刘备为什么会突然把他提拔成托孤大臣呢?

    我之前提到过,蜀国现在分成了两大派,李严是益州派的领军人物,同时他又与荆州派的许多人共过职,而且又具有才干,利用他可以暂时安抚一下益州派的不法分子,这就是以遏制额的手段。当荆州派重新占领蜀国第一位置的时候,李严也就失去了他的作用,最后被孔明找了一个借口,将他贬为了庶民,回想起来,这多半是刘备提前设计好的。

    刘备之后又传来了孔明,嘱咐孔明一定要实现荆州党主宰益州党的战略目标。所以日后,孔明毫不客气地对益州一些名士下了死手。先是将廖立下了大狱,后来名士刘巴也莫名其妙的病亡,紧接着善出奇谋的费诗也下野了,再后来曾经被马超和庞统称之为“大才”的彭羕也被孔明找了个借口杀掉了……

    而刘禅对这一切视若无睹,显然是刘备之前早就吩咐好的。

    而孔明之后都提拔和使用些什么人呢?我们先拿《出师表》中的人物举个例子:

    侍中郭攸之,南阳人。费祎,江夏人。董允,南郡人。向宠,襄阳人。蒋琬,零陵人。

    包括后来被孔明非常信任的身边的参军马谡,也是襄阳人。还有除掉魏延的杨仪,同样也是襄阳人。还有出使东吴的邓芝,也是荆州新野人。

    这些人统统来自荆州一党,就连孔明之后的候选人也要在荆州党中选拔,而蒋琬、费祎死后再也无人能够接替了。

    不过,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当荆州党无人可用时,应该怎么办!刘备早就想好了,他嘱咐孔明,宁可关键使用一下益州人,也千万别胡乱安排。尤其是马谡,他干参谋还凑合,千万别让他独当一面。可惜,孔明在守街亭的问题上,还是担忧益州党会出问题,所以他宁可把刘备的忠告当成耳旁风也要使用马谡,他也绝不任用益州的王平,仅仅是让王平担任主将,却不给他实权。所以这才导致了后来失街亭的悲剧,最终孔明为了安抚益州党,不得已挥泪斩了马谡。

    还有一个人也是例外,这人就是魏延。魏延虽然是荆州义阳人,是当初被刘备提拔起来的老部下,但是这家伙属于墙头草似的人物,益州派强势,他就倾向于益州党,而最令人讨厌的就是这家伙口无遮拦,平时总喜欢发牢骚,所以孔明宁可舍弃他不用,也不让他建功立业,在孔明死之前,还要设计将这个隐患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