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38章 死党
    也就是说,刘备之所以能迅速稳定益州形式,原因是之前益州贵族现在还是益州贵族,带路党们有野心的除了法正都表现出了不满。但是这些人过去没实力,现在也没实力,因此翻不出多大浪来。他们没想到刘备过河拆桥,没想到在益州吆五喝六的还是以前那帮人。因此才会出现孟达降魏,彭羕劝马超造反的事件。

    刘备死后,诸葛亮在蜀国只手遮天。诸葛亮带出来的荆州系抢占了益州的权力核心,益州的老人开始遭到了排挤。比如李严、吴懿等人都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张翼、张嶷等军官倒向了诸葛亮。益州系敢怒不敢言,徐州系、西北系依附于诸葛亮。所以诸葛亮时代敢于跟他唱反调的就是益州系的谯周,背地里使绊子的就是益州系的领袖李严,以及勾结孟获反叛的雍闿等人。

    诸葛亮死后,刘禅逐渐提拔的就是益州系。玩命打击的就是权柄日盛的荆州系。在这种背景下,姜维才当上了大将军。

    姜维算是荆州系,但是他是天水人,属于荆州系的外来户。所以论资排辈,荆州系不服他管。再看姜维的副将们,地位仅次于姜维的两位车骑将军,一个是廖化,一个是张翼。论资历,这俩人是姜维的前辈。张翼是益州系的老人。廖化属于关羽的人,介于徐州系和荆州系之间,俗称没派系。这俩人在军队的声望要高于姜维这个天水人。益州人对张翼更有亲切感,所以说每当军队出现极其困难的局面,比如狄道城大败,张翼不想去再战,姜维控制不了。再比如洮阳大败,张翼出头去打祁山,士卒们就跟着拼命。假如这时候张翼提出回家,那姜维依然控制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姜维敢罚廖化而不敢罚张翼的原因之一。

    八伐中原之后,姜维亲自带八万大军进驻沓中,逐步推进,其余的部队已经不受姜维掌控。最起码姜维得罪的廖化和早就不服姜维的张翼已经不受姜维掌控。甚至是他亲手提拔的蒋舒都不受他掌控。理清楚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之所以钟会、邓艾伐蜀能够成功,不仅仅是刘禅昏庸、邓艾敢玩命,主要是姜维对军队的掌控除了问题,这才让钟会、邓艾钻了空子。

    其实蜀国的地势易守难攻。早在钟会刚刚拜将的时候,姜维就得到了消息。姜维敏锐的发现蜀国防守体系只有两个薄弱环节,一个是阴平关,一个是阳安关。按理说姜维发现了漏洞,派人去驻守就是了,他是大将军,直接下令即可。但是我们说了,姜维对军队的掌控出了问题。因此姜维想让张翼和廖化分别守关,可是他指挥不动这俩老将。所以危急时刻,姜维只能曲线下令,派人把奏章送到成都,让刘禅再把圣旨送到汉中下令让张翼、廖化去分别守关。

    然后问题来了,姜维和黄皓有仇啊。所以黄皓忽悠刘禅别搭理姜维,然后扣下了所有的边关告急文书。这样一来,等于是蜀国边境并没有像样的抵抗,防守懈怠的等待魏军来攻。

    蜀军懈怠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在这部书中,魏、蜀两国的边界在祁山一带。汉中属于蜀军的大后方,粮草辎重都在汉中。诸葛亮出祁山,魏军是在祁山脚下的箕谷、斜谷布防。姜维北伐,邓艾直接在祁山布防。换到钟会南征,蜀军在边界居然没有任何防备,让魏军从从容容地到达了汉中的门户南郑。

    当然了,钟会之所以一帆风顺,跟他心眼多也有关系。要说中钟会,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同事邓艾。邓艾真的是个很单纯的人,他一生的技能就是打仗,他的爱好和自我价值实现都在打仗上。而钟会不一样,他的终极目标是做司马昭第二。因此打仗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在行军之前,钟会给邓艾去了一封信,让他攻打沓中牵制姜维。

    很明显整个蜀国能挡住钟会的只有姜维。只要姜维被邓艾拖住,钟会一路就可以势如破竹,坐享灭国之功。那么说邓艾会配合钟会吗?会。因为邓艾是个单纯的战争机器,从大战略上看,钟会的建议确实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好办法。此时的邓艾没想抢功,因此积极配合钟会调集自己治下各部分军队围攻沓中。

    邓艾和姜维这对冤家对头交手多次,每次都是姜维进攻邓艾防守。这次终于轮到邓艾进攻,姜维防守。姜维在沓中的兵力有八万多人,此时的邓艾调集了九万多人围攻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带兵一万五千人,先断姜维归路;天水太守王颀,带兵一万五千人,从左攻沓中;陇西太守牵弘,带兵一万五千人,从右攻沓中;金城太守杨欣,带兵一万五千人,专门等着姜维出兵后袭击蜀军大后方。邓艾带兵三万,随后接应。

    这么强大的阵容,根本瞒不过蜀军的斥候兵。所以说这几路人马一出动,姜维就得到信儿了。姜维第一时间通知张翼和廖化helphim。但是张翼和廖化没有来。姜维只能自己应付这几路人马的围攻。

    此时的姜维憋了一肚子火。皇上不省心,黄皓不省心。自己的部下廖化、张翼不省心。对手邓艾、钟会不省心。日子真没法过了。

    就这样,姜维憋着火亲自提枪上马,拿王颀、牵弘这些不以武力见长的魏将出气。王颀、牵弘肯定不是姜维的对手,非要硬打这俩人就是被秒杀的下场。姜维杀得兴起,正所谓姜维会武术,谁也挡不住。邓艾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亲自出马跟姜维单挑。此时的姜维已经战退王颀、牵弘两路人马,再硬碰邓艾的生力军,蜀军打得有些力不从心。当然这都不是姜维这次干不过邓艾的理由。核心问题是姜维打着打着听的线报,大本营让金城太守杨欣把蜀军的大本营给抄了。姜维怒上加怒,调转马头就去救援大本营。路上正好遇见金城太守杨欣。当时姜维已经知道了汉中被钟会攻破,所以他恨不得把杨欣一枪捅死,于是姜维奋勇力战杨欣。杨欣不敢接招,吓得赶紧跑路。姜维盛怒之下连续三箭没有射中杨欣。当场掰断了随身长弓,挺枪就去杀杨欣。可惜的是姜维马失前蹄,姜维只能杀死了杨欣的马。

    姜维准备带兵去救援汉中,但是邓艾早就料到了姜维的动向,早就派诸葛绪切断了姜维的归路。姜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逼在山脚下安营扎寨。

    到底姜维如何脱困,汉中又是怎么被钟会攻破的?

    钟会的死穴

    钟会自从无限荣光的离开洛阳,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断定钟会有去无回。这里面就包括对钟会有知遇之恩的司马昭。那么钟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他刚刚拜将就准确的判断出他的下场呢?我们来正式认识一下钟会这个人。

    钟会是太傅钟繇的儿子,钟氏和司马氏也算是世交。当初司马懿还没成气候的时候,也就曹真和钟繇顶住华歆、王朗这些人的压力替司马懿说句公道话。司马懿能再度出山为将,正是因为钟繇在魏明帝面前极力推荐。所以钟会跟司马师、司马昭哥俩交厚,算是心腹死党。

    毌丘俭、文钦在淮南叛变时,是钟会提醒司马师亲征淮南。司马师死后,魏国皇帝曹髦下旨让司马昭驻扎许昌。是钟会提醒司马昭这里面有诈,成功的帮助司马昭抢班夺权。诸葛诞叛变时,钟会帮助司马昭出谋划策,成功的镇压了诸葛诞的叛乱。这一次钟会被司马昭誉为张良。

    在司马昭的心腹死党中,钟会的能力堪称第一。但是司马昭更为信任的贾充,始终不把钟会当成自己人。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大家同为官二代,贾充死心塌地跟着司马昭混,而钟会一直想取司马昭而代之。钟会是有野心的。论能力,他觉得他比司马昭强多了。论家世,他和司马昭都是前朝太傅的儿子。论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凭什么?所以钟会虽然一直隐忍,但是内心一直琢磨着事。他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一次他当了镇西将军出征,那就是等于鹰击长空、龙游大海,还能不为自己这么多年的隐忍做些什么?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