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么!

    刘三吾懵了,莫非是朱允熥?

    “陛下,原来这计谋是朱允熥提出来的?”

    “那更让臣感到难以置信了,允熥这孩子,平时看起来性子顽劣,原来是藏拙啊,看来这孩子也大有前途,陛下皇孙都是有大才之辈,臣替陛下贺!”

    刘三吾心道。

    是朱允熥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那我回头也要和蓝玉等人说下,好好看紧这孩子。

    朱允熥上位是最佳人选,这样既能保全淮西集团,又是嫡长孙,名正言顺,好呀!

    谁知,朱元璋又诧异的回道。

    “咱有说过是朱允熥么?”

    啥!

    刘三吾都懵了,不是朱允熥,那是谁?

    朱标的孩子也就这几个,朱允熞?

    不可能,他才七岁!

    朱允熙更不可能,才刚断奶!

    能拉出来溜达的,也就朱允炆和朱允熥了才对吧!

    朱元璋看着刘三吾表情变幻不定,于是说道:“刘三吾,你就别瞎想了,这样,改天你陪咱出宫,咱带你去见见在大孙子!”

    “咱大孙子不仅跟咱说了占城国,还有个吕宋没和咱说呢,下回你一起去,让你长长见识!”

    “现在时辰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咱批完折子,也要歇息了!”

    刘三吾见朱元璋说这番话,满脸自豪之色溢于言表,心中更是如地震一般!

    他走出了皇宫,深吸了一口气,夜晚的凉风让他脑袋终于清醒了不少。

    他脑海里还回想着老皇帝那番话的关键词!

    出宫,大孙子!

    咱老皇帝难道在外面还有私生子!

    或者太子在外面也有私生子?

    有私生子,刘三吾觉得也有可能。

    毕竟当年朱老爷子在外面打天下,如果当时临幸了某个女人,现在这个女人的后代也能给老皇帝生孙子了。

    至于太子朱标,刘三吾觉得可能性不大,洪武元年朱标被立为太子,而当时的朱标,也才十一岁而已。

    而朱标一直都以长子和太子身份做出了表率,也是因此,就连秦王,晋王以及燕王这些藩王都对太子恭敬不已。

    那只有这个原因了,老皇帝当年在外面留了种,而这个种现在长大成人,找上门来了。

    不过,刘三吾认为,外面留的种,封个藩王可以,但是如果要立太子,我刘三吾绝对不会答应!

    就算面临着被老皇帝处死的风险,也绝对要反对老皇帝立一个没名分的女人的后代为太子!

    想到这里,刘三吾步伐更加坚毅了,眼神也露出了果决!

    这便是明初时期文人的风骨,坚持原则,不谄媚,腰杆挺直,为社稷甘愿付出生命!

    他刘三吾是这样的,后来的铁铉、方孝孺之辈皆是如此!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着朱环笑。

    小鸟说,早早早,朱环你一大早要往哪儿跑!

    这朱环这两天的确每天都起了个大早!

    自从那天刘三吾和蓝玉帮他锤了一把陈都保以后,他的生意也就没有人敢惦记了。

    而且他还知道,此时的应天府衙门已经将陈都保的都保职务给扒了。

    并且押入大牢,正在调查。

    这事情已经在插柳巷传开了,并且还被那天的顾客添油加醋的宣扬了一番。

    这更是让那些心怀不轨之辈投鼠忌器,朱环也就敢放心一大早出门办事去了。

    而他要办的事情,就是开酒厂!

    前两天,朱环在应天府郊区选了个依山的地方买了块地,打算在雇佣几个人挖窖池,盖酒厂。

    而今天,朱环就打算去找两个靠谱的粮商,打算和他们签署长期供货协议,稳定原材料的来源。

    这样一旦酒厂盖好,原材料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分销体系,让大明洋河彻底在大明京师一炮打响!

    朱环看着前段时间的生意,已经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

    嘿嘿!咱在多挣点钱,到时候给黄老爷子养老。

    然后自己再娶个美娇娘,每天就带带孩子酿酿酒。

    对了,在大明娶媳妇可以娶很多个,咱要不学韦小宝,也来个一个星期不重样?

    朱环笑的格外灿烂,看着路过的年轻小姑娘,腰杆都挺直了,昂首阔步的走进了东市的一家粮商店铺。

    这大明的粮商那都是有后台的人才能开的。

    粮食毕竟是大明的根本,开粮铺那可比开酒馆审查还严格。

    于是朱环在走进粮铺,也收起了自己的那份嚣张,和气的朝着门口的伙计说道:“哥么,你家老板在哪?”

    “咱们东家还在后院吃早饭呢,要买什么粮食找咱就行了,咱可是老伙计了,跟着东家都干了快二十年了。”

    这伙计一口淮西话,看来也是和老皇帝是老乡了。

    朱环朝着这伙计笑道:“我知道你懂,但是我要买的量大。”

    说着,朱环指着粮铺里的一箩筐红高粱米,说道:“就这,我至少一次得买一石!”

    “买一石?”

    这老伙计看着朱环年纪轻轻开口就是一石高粱米,也有些惊讶。

    但是也只是稍微惊讶一点而已。

    朱环又指着那糯米,大米以及一些其他的杂粮,说道。

    “这些,我也一次需要一石,而且还需要长期供应,所以你还是叫你们老板出来吧,咱们谈个长期合作。”

    老伙计这时说道:“长期合作倒是可以,咱东家也是应天府排的上号的大粮商,只是你就这么说,你怎么没拿批文过来?”

    “批文?”

    朱环诧异的问道:“什么批文?”

    老伙计回道:“自然是应天府的批文呀!”

    “小老板,看来你也是商人,可能才刚经商不久吧,在咱大明,你想如此大量的买粮食,可是需要应天府批文的。”

    “咱大明皇帝担心有商人囤积居奇,干扰粮食市场,哄抬粮价影响百姓吃饭,所以就规定,买粮食一旦超过一石,就必须要在衙门获得批文才行。”

    “就连咱们去外地购粮,也都先要去当地衙门获取批文,才能找农户收购粮食的。”

    朱环这下愣住了。

    这封建社会的规矩还真是多!

    朱环心道。

    他作为穿越者,也了解过大明的酿酒文化。

    知道大明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个不需要酒榷,便能够随意酿酒的朝代。

    也是因为如此,央央皇明二百七十六年,诞生了无数的新酒。

    可惜,朱环千算万算,没有想到,咱大明朝虽然废除了酒榷制度,却还有这购粮批文制度!

    这下完了!

    朱环可是从黄老爷子那里知道,洪武爷现在可正愁着筹集粮草北征的事情呢。

    在这个节骨眼,自己能去应天府衙门拿到批文?

    怕是在想屁吃呢?

    但是,这酒厂如果没有粮食,那还酿个屁的酒?

    朱环心情也有些烦闷起来。

    自己来到大明的第一次自主创业,在襁褓中难道就要夭折了?

    而这时,朱环没有注意到的是,一个魁梧的男子正在不远处看着他,在看到朱环失望的走出粮铺后,也紧跟着走进了粮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