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第三十一章 你可是大户人家出身的
    “行吧,咱去还不成?”

    朱环也无语,不过他也知道,老爷子可是朱元璋粉,陪老人家去拜祭一下太子,也是可以的。

    “我去准备些东西,顺便咱们再去拜祭下你儿子,老爷子,你儿子葬在哪里,离太子那里远么?”

    朱元璋笑道:“不远,咱们反正不能上去祭拜太子,咱们就在山脚下祭拜,咱儿子也埋在那里。”

    “你儿子也埋在那里!”

    朱环差点一口茶水直喷出来。

    “黄老爷子,你牛,你真牛!”

    朱环竖起大拇指赞道。

    “啥牛?”

    朱元璋听不懂朱环这话啥意思,但是朱环也没打算解释。

    而是继续说道:“老爷子,这太子可是埋在皇陵呀,你儿子也能埋在皇陵附近,这说明了皇上器重你!”

    “难怪老爷子你不肯辞官回家,搁我,如果皇帝如此器重我,我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瞎胡说啥呢这是!”

    朱元璋呸了一声,说道:“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话不吉利,大孙子你别瞎说!”

    两爷孙就在这骂骂叨叨的,朱环吩咐张旺福准备些拜祭的酒菜,还拿了两个驴肉烧饼,将这些东西全准备齐了。

    廖镛在一旁看得差点没惊掉下巴,他可从没见过老皇帝如此和善的,不过廖镛也乐见其成,两爷孙越亲近,廖镛心中也越是开心。

    收拾好东西,朱元璋站了起来,廖镛也连忙站起,廖镛还未说话,朱元璋就朝着朱环说道:“这里离皇陵也不远,咱们走过去吧。”

    “嗯!”朱环看了看天气,今天天气也不是很闷热,便说道:“这天气也不错,咱们慢慢走过去!”

    ……

    明皇陵,历史上一共有三个。

    一座是明皇陵,位于安徽凤阳,是朱元璋为自己祖上修缮的。

    而应天府这座,后世称为明孝陵,此时还未彻底完工,但是究其规模,也已经让朱环惊到了。

    后世朱环没去过南京的明孝陵,但是也听说过,明孝陵为明清帝王陵墓之首。

    朱元璋本来就以孝立国,自然对这些亲人埋骨之地格外重视了。

    还有一座叫做明十三陵,在北京,对了,现在还叫北平!

    是朱棣后来迁都北京后修建的。

    朱环看着这后世南京城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心中感慨万千。

    同样的,朱元璋也感慨万千!

    他几次都想暴露身份,带着朱环到山上去,但是理智告诉自己,此时千万不能。

    但是心中的悲凉,又有几人知道。

    标儿,咱今天带你大儿子过来祭拜你了,你看到了么。

    你在山上给咱好好瞧瞧,是不是咱大孙子,朱雄英!

    可惜呀,你如此聪慧,你这儿子也如此聪明。

    如果你还活着,咱将皇位传给你,你再传给雄英,咱祖孙三代励精图治!

    咱大明绝对能重塑汉唐辉煌,咱祖孙三代也一定能彪柄千古!

    朱环落寞的朱元璋,知道老爷子是触景生情了。

    他赶紧上前搀扶着朱元璋,安慰道:“老爷子,别难过,死者已矣,咱们活着的就要替他们好好活着,不是么?”

    朱元璋看向朱环,泪眼婆娑,但是神情却好了许多。

    “大孙子,你品行不错,记住,咱做人一定要孝字为先!”

    “一个人遵守孝道就算今后拥有了权力,也不会是个坏人,太子就是这样,皇后也是这样。”

    朱元璋看着山上,心中再次说道,妹子,你也看看,这是你最疼爱的大孙子,她没死,他今天也来了。

    朱环不知道朱元璋为何说的都是帝王的家人,但是此时朱元璋眼眶红红的,朱环压下了心中的疑问。

    说道:“老爷子,我都知道的,百善孝为先,马皇后和太子都是这样的人,咱都知道,以后我也会好好孝敬你的,你别太伤心了。”

    朱环搀扶着朱元璋在一旁的石墩上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水壶,给朱元璋倒上一杯茶,然后拿着准备好的贡品,准备去摆放贡品。

    廖镛在一旁站着,看着朱环做的这些事情,眼神中也露出赞赏,小殿下果然还和以前一样,假以时日,肯定是贤明仁德之君呀!

    朱元璋看着朱环在摆放着贡品,那些守在皇陵前的侍卫早就看到了朱元璋,想上前行礼,但是被一旁的廖镛暗中制止了。

    廖镛上前小声传令,告诉这些侍卫今天是皇帝微服私访,于是这群侍卫也都假装不认识,但是腰杆子却挺得更直了。

    爷孙二人拜祭完,朱环见朱元璋神情还是有些伤感,便提议道:“老爷子,要不你去看看我准备修建的酒厂吧,咱们走着去,顺便在路上吃点东西?”

    “好,咱听你的!”

    朱元璋看着朱环这一副用心哄自己高兴的样子,心中的悲伤之情顿时消除了不少,他爱怜的看着朱环,任凭朱环带着他慢慢走出了皇陵。

    朱元璋本来就是生性阔达之人,虽然年纪大了,难免对逝去的亲人有些怀念,但是他从小到大坎坷的经历,早已经让他懂得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因此,三人才走出皇陵,走到大街上,朱元璋的情绪就恢复了正常,和朱环一老一少走在大街上,对周围吆喝的商贩指指点点。

    朱环看着集市里各色小吃,前世就有选择困难症的他,此时也开始不知道如何选择了。

    此时的大明,后世的小吃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再加上洪武爷立国后轻赋税的政策,使得民间老百姓口袋里的银两着实多了不少。

    不少老百姓也会隔三差五地上集市吃点东西,从而使得集市更加繁荣了起来。

    朱环朝着朱元璋问道:“老爷子,你想吃啥?”

    朱元璋看着那一柜柜的白面包子,也有些心动,便说道:“去,咱们吃包子去,吃肉包,再喝点粥。”

    “好,咱们去!”

    朱环带着朱元璋到一个包子摊坐了下来,一个小女童乖巧的捧着三个碗跑了过来。

    看着这满头大汗,目测年纪不过五六岁的小女娃在帮着父母做事,朱元璋不由的感慨道:“这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你看,这么小,就知道帮爹妈做事了。”

    “咱小时候这么大,都给地主看牛了。”

    这时,女娃的母亲走了过来,听到朱元璋这番话,看着朱元璋这一身的锦衣绸缎,笑着说道:“老爷子,你可别哄骗对面这小伙子了,看你这身穿着,就是大户人家出身的,怎么会给地主看牛呢。”

    这女娃的母亲熟练的摆上一壶茶水,然后开口问朱元璋他们三人想吃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