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北榜单
    赵勉彻底对朱环的看法变了。

    这年轻小子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商贾那么简单了,他肯定还有隐情。

    莫非,这吴商是老皇帝以前遗留在外的私生子的后代?

    赵勉脑中闪过这么一丝念想,但是随即他又赶紧将自己的杂念给摒弃掉。

    他心道。

    我们这老皇帝可是千古一帝,他推翻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光复汉家河山。

    就凭这一点,他的功勋可都是远超前宋太祖,可以和汉高祖他们媲美的人物了。

    单凭这一点,我们这老皇帝就算再外面有私生子又如何,谁敢在史书上拿这一点来抹黑老皇帝?

    所以我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乱想,而是要想着该如何跟吴商搞好关系才行!

    至少在目前,老皇帝对吴商可是很不错的!

    赵勉就在心里已经作出了一番决断。

    而这时,朱环的查账还在继续进行,他拿出第三本账簿,也就是他刚刚看完的最后一本账簿。

    他拿着账簿说道:“这本账簿是山陕两省的账簿,我从这里也看到了五笔开支,其中三笔开支是支出到陕西,两笔支出到山西!”

    朱环翻开账簿,将这几处都指了出来,然后继续道。

    “都是从礼部支出的,也都是对官学进行修缮和新建的,一共五十万两,加上之前山东的三笔开支,一共八十万两!”

    “礼部今年新增的八十万两开支,就是出自这里!”

    朱环说完,包厢内彻底安静了下来。

    这八笔开支均摊在陕西、山西和山东三省,根本就不会引起注意!

    但是朱环通过本福特法则,直接找出了这八十万开支的异常,如今细细品味起来,别说朱元璋了。

    就连赵勉和刘三吾也都觉得这开支有些蹊跷。

    但是,此时还只是在账务上有些疑惑,两人也都不敢在此下定论,只能呆呆的看着账簿。

    赵勉更是想直接扇自己一巴掌,这八十万开支有问题的很,我怎么当时就没注意到。

    我户部的这一群主事都是干饭的么,害的我现在这么尴尬!

    想起当初礼部被问占城和吕宋事宜时,陈迪的尴尬,赵勉如今感同身受了。

    “咱记得,皇上曾经说过,北方被胡人统治太久,汉学日趋薄弱,因此在立国之后,皇上便要求加强对北方的教化!”

    “所以,北方新建官学比南方要多,皇上的良苦用心难道诸位没看出来?”

    “礼部拨出去的这八十万两银子,咱回去就要禀告皇上,叫皇上好好查查,看着八十万两银子真的是新建或者修缮了官学么!”

    朱元璋冷冷的说道。

    朱环此时听到这番话,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他猛然看向了刘三吾,顿时反应过来了。

    后世朱环看过明太祖时期的电视剧,他对于一个时期印象很深,但是他具体不记得是洪武多少年的事情了。

    就是南北榜事件!

    当时也是一场科举,科举过后,录取的学子均为南方士子,北方士子无一人上榜。

    之后他记得,刘三吾就因为这事情被罢官,皇上还杀了不少人,之后就促成了南北方分开考试,考卷也分为南北方考卷。

    可以说后世高考的地方卷和全国卷,似乎也就是从这里学出来的。

    这南北榜案发生在哪一年,朱环是记不清楚了,但是此时刘三吾还在这里做官,那说明这案子还未发生。

    虽然这南北榜案还未发生,但是朱环却也不希望这事情发生,毕竟在这事情过去后,刘三吾也就被免官回乡了。

    这老头子朱环对他印象还不错,便也想着帮一把吧!

    于是,朱环便朝着黄老爷子以及刘三吾他们三人说道。

    “这新建官学的确是促进北方汉化的一个很棒的举措,但是成效还是慢了很多!”

    “如果皇上真的是为了消除南北隔阂,促进国家统一,那么我认为还有更好的办法!”

    “哦,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朱元璋听到朱环这话,也顿时来了兴致。

    这北方胡化的问题,一直也是朱元璋心中的一大患。

    毕竟,自从前宋靖康耻之后,这北方长期胡化,这三百多年的胡化,使得北方不仅仅汉化程度比不过南方。

    在许多饮食生活习惯上也出现了差异。

    因此,朱元璋也一直害怕,因为南北方的差异,导致国家再次出现分裂。

    而刘三吾在听到朱环这话时,也来了兴致,两人便均看向朱环,只有赵勉还在查看着账务。

    这户部尚书此时还有一个疑问,但是不敢开口,所以便自己在查看账簿,想看看这朱环到底用什么本事,能够在这浩瀚的账簿上找出这些疑问出来的。

    朱元璋和刘三吾已经做好洗耳恭听的准备了,这时朱元璋看到赵勉还在那里看账簿,压根没拿自己大孙子的这话当回事,便眉头再次皱起,开口训斥道。

    “赵勉,你还在这里看什么,这是咱大孙子的本事,你一时半会学不出来的!”

    “老爷子,你看你!”

    赵勉闻言赶紧合上账簿,而朱环见状又叹了口气,说道:“刚刚我就说了,要你别总是对两位大人呼来喝去的,人家赵大人本来就是户部尚书,人家看账簿有什么错!”

    “对对对,是咱不对,不过户部尚书也是六部要职,不可能只是了解户部的事情就行的,所以一起听听也是必要的!”

    朱元璋连忙朝着朱环解释道。

    朱环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这老爷子一把年纪了,这坏毛病一时半会也改不了的,于是也不计较了。

    而是言归正传,说道。

    “我这法子其实是从考卷上下功夫,在全国分设南北两份考卷!”

    “南北两地考生分开考试,分开录取,分为南北两榜,这样就能给予北方学子的公平,同时在政治上有利于南北士子均衡!”

    “北方胡化严重,南方,特别是江南文风鼎盛,即便皇上加大了对北方的官学的建设,但是短期内北方考生很难与南方考生进行抗衡!“

    “只有设立南北榜,每年科举取士,南方六分,北方四分,这样就能促进北方学子的科举兴趣,也会促进北方人读书的积极性!”

    “最关键的是,北方也有不少富商巨贾,分南北榜,北方士子录取率必然增加,这样也会促进北方民间有钱的人主动兴建学院,朝廷开支也减少了!”

    朱环将自己的这些建议说了出来,说完,便看向了朱元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