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第二百八十八章 朝廷大震
    “管相的盐铁论其实目的也和你这一样,通过国家专营盐铁,使得民众开垦田地所用农具和食用盐得到了保证!”

    朱元璋说道,“同时,朝廷也可以从中获利!”

    “大孙子,你当初在科举时提出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到现在的国企专营制度,都是出自管相的思想,而这也给咱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朱元璋感慨道。

    “咱们自秦以后,就一直是使用秦制,因为管相的齐国最终亡于秦国,加上孔夫子认为管相为人奢侈,因此在儒生眼里,管相并未受到重视。”

    “但是你这次的这个制度,着实让咱看到了管相思想的厉害之处!”

    “只可惜,这管相虽然厉害,他的思想却更多的是发展商贾的思想,整个齐国,在管相之后,商贾繁盛,成为列国最富有的国家。”

    “要是管相的思想也能给打破周期律,那就更好了!”

    老爷子在絮絮叨叨的说了许久,朱环也在听着。

    虽然这话题说起来沉重,不知为何,老爷子说完这些,心情却又舒坦了不少。

    而朱环则安安静静的听着老爷子唠叨,最后在黄昏中,又送着老爷子离开了煤炭局。

    在离开煤炭局时,朱元璋又朝着朱环吩咐了一句。

    要他尽快将这些获利上缴户部,他要让皇上也知道,这个制度的好处!

    朱环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然后目送老爷子在雪地里缓缓的朝着皇城走去。

    夕阳余晖洒在这个孤独的老人身上,此时的朱环目睹着这份景色,心情更是一阵唏嘘起来。

    其实在之前,老爷子一直说着这个王朝周期律,朱环之所以一直聆听,而不怎么插话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个王朝周期律在此时的大明,想要解决很难,除非,是他当上了皇帝!

    要不然,目前来说无解!

    因为想要解决王朝周期律,一方面需要真正的依靠人民,而不仅仅是依靠百姓中的寒门,要不然就如同此时的皇帝一样,提拔的寒门最终压榨百姓最狠!

    而另一方面,则需要重视商业,让朝廷至少在税收上摆脱对农业税的依赖,这样才能减轻百姓负担。

    因为仅凭大明的土地,供养百姓的人数是有限的,而只有将多余的人口转入商业,才能摆脱依靠土地产生的内卷!

    最后,还需要走出国门,就是对外殖民,学西方,让大明的子民尽可能的在更多的更富庶的地方繁衍,这样才能最终摆脱这个王朝周期律。

    但是这三点,无论哪一点朱环都不能说给老爷子听,因为他心系大明,一旦他听进去了告诉了皇帝。

    都很有可能对老爷子造成危险。

    因为这三点不仅仅只是三个对策,更是要直面这帮儒生的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第一个依靠人民,那就是直接对抗文官的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

    第二个重视商业,就是对抗儒学的重农抑商!

    第三个走出国门,那就是实行王霸政策,这个早在朱环提出占城国进贡和吕宋华侨的政策时,就遭到了以江南士族为首的文官团体的激烈反对。

    如果要推广殖民主义,那就无异于是直接对儒学开战了。

    老爷子这一把老骨头了,怎么承受得了这帮儒生的谩骂!

    因此,朱环只能忍住内心想要诉说的欲望,选择了沉默。

    但是看着老爷子在雪地里孤独前行的身影,朱环又是心中一阵愧疚。

    这位老人,虽然已经身形佝偻,但依旧在不屈不挠的肩负着振兴大明的使命。

    朱环不知不觉的眼眶都湿润了,他擦了擦眼泪,深吸了一口寒冬的冷空气,将自己内心的一些情愫压制了下去。

    ……

    铛!铛!铛!

    早朝的钟声响起,大明皇宫内,前往早朝路上的积雪已经被一大早起来的宦官们清扫的干干净净!

    文武百官分两列而立,他们一个个一大早被寒风吹了个透心凉,此时已经毫无倦意。

    而坐在龙椅上的老皇帝更是神采矍铄,面色威仪的扫视着群臣。

    金黑子照例大喊一声:“开朝!”

    此时,户部尚书赵勉第一个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启禀皇上,臣有事请奏!”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沉声说道:“准奏!”

    赵勉这时便开口说道:“启禀皇上,煤炭局及煤炭公司在运营三个月,目前已经将这三个月的应上缴收入汇总上缴了上来。”

    “根据吴商上缴的银两总数以及户部对煤炭局及煤炭公司的账目进行核算,最终确定,煤炭局及煤炭公司从成立至今三个月内,共计上缴收入为80万两,上缴银两和账务核对数据准确无误!”

    赵勉此话说完,本来安静的朝堂一下子哗然起来。

    即便朱元璋之前已经从朱环那里听到了这些消息,此时再次听到赵勉汇报上来,也是再一次震撼了一下。

    但是他忍住了,脸上还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神态。

    “天啊,此前顾家经营煤炭时可是每年还要从朝廷补贴钱的,为何此时的吴商却不仅不需要朝廷补贴,三个月却还能赚到这么多钱!”

    不少官吏在下面纷纷议论起来。

    “启禀皇上,臣以为,皇上应该命都察院对顾家进行调查,为何顾家经营煤炭时却一直找朝廷要补助,并且年年亏损严重。”

    “而吴商开始经营煤炭后,不仅不找朝廷要一分钱,还能给朝廷带来八十万两的财政收入,此中蹊跷,必须要顾家给予一个答复才行!”

    户科给事中贺德寿这时站出来说道。

    “荒谬,贺德寿,你此言是在栽赃顾家,商贾一事本来就盈亏一时难料!”

    同样是户部官员的顾安宁站出来申辩道,“找你这么一说,那么所有商贾只要出现亏损,是不是都察院都要派御史前去查问一番!”

    此言一说出来,几乎满朝官员都知道,这是顾安宁在维护自己家族利益的申辩了。

    而且漏洞百出,毫无说服力。

    就算是顾安宁的同伙想要替顾家说情,也一时不知道如何说是好。

    但是此时如何决断,也在皇上的身上。

    于是,和顾家关系不怎么样的官员也都暂时没有开口和顾安宁对峙。

    安静的听接下来皇上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