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第三百四十六章 重农抑商真的错了么
    朱元璋之所以被震惊到,并不是说,这翠儿一家有多富足。

    而是,在朱元璋他们看来,一个家庭里面,顶梁柱的男人倒下了,这家人应该会过得很凄惨才是。

    但是,当朱元璋走到他们家中,发现虽然这家里只有母女二人,但是家中应该有的东西,一应俱全。

    而且,这房子里的灶台上,还在煮着东西。

    朱元璋装作不经意的看了一眼,这锅里居然是白花花的白米粥。

    白米粥!

    朱元璋着实被惊吓到了。

    这母女二人居然能吃到白米粥!

    纯白米,没有糜子,也没有野菜,就是白花花的大米熬着的白米粥!

    朱元璋装作神情自若的走到一边,坐了下来。

    他看了一眼解雨辰,最终还是忍不住朝着朱环小声问道。

    “大孙,这家人就是靠着纺纱来谋生是么?”

    “对呀,老爷子,这津宁巷子的煤工家里,不少女人都是纺纱织布,然后卖给布商,然后补贴家用。”

    “像翠儿她们一家,家中男的没了,她们两人就是靠着织布,还有就是给大户人家洗衣服赚钱!”

    “但是像给大户人家洗衣服,不是天天都有,所以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纺纱织布的钱!”

    朱元璋疑惑道:“这织布就能养家,咱真的觉得匪夷所思!”

    “这乡间女子在家中也织布,但是根本难以维持生存,为何在城里就能靠着织布养家了?”

    要不是朱元璋也知道解雨辰每月俸禄没多少,朱元璋都觉得,应该是解雨辰在周济她们母女了。

    然而!

    朱环却笑着说道:“老爷子,这乡里织布和城里织布是不一样的!”

    “有何不一样?”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刘三吾也看着朱环,心中也是有些疑惑。

    “这布匹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呀!”

    朱元璋还仔细的看了下屋外的纺车,发现这布匹没有多大区别。

    都是不同的棉布。

    而这时,朱环却开口说道:“区别不在这布上,而是在哪里织布的问题。”

    看着老爷子和刘三吾迷惑的眼神,朱环笑着解释道。

    “这棉布,如今我大明一匹布3两2钱银子,这是布商卖出去的价格。”

    “但是布商收棉布,一匹是2两5钱银子,如果是在布商那里纺纱,一匹布,布商给2两,因为这纺车是布商的。”

    朱环打算今年进入纺织行业,因此就对这个市场进行了一番了解。

    “平时,织一匹棉布,大约需要两个月,但是这个翠儿家中的纺车是两人操作的,所以大约一个月能织出一匹布,这一个月能赚2两5钱,为啥不能满足家中的生活了?”

    “一天两顿白米粥,还是没问题的!”

    朱环笑着解释道。

    “大孙,这布商收布没有这么多钱,这一匹布不会给2两5钱!”

    朱元璋这时纠正道:“能给一两银子都算不错了!”

    “这民间织布,大部分都是用普通纺车,织一匹棉布两个月,结果得一两银子,这只能补贴家用而已!”

    朱环笑着说道:“老爷子,你说的这种也存在,乡村的棉布价格就是这样,所以这就是咱说的乡村和城里的区别!”

    “为啥乡里的布匹就便宜一些,城里的就要贵些?”

    朱元璋问道:“难不成这城里的布精贵一些?”

    朱环听老爷子这么问,他看向刘三吾,发现刘三吾也是一脸疑惑的看着朱环。

    刘三吾可是一位很聪明的老人,但是他在这商贾之事上却也很少涉足。

    或者说,这大明的官员,无论文官还是武将,对商贾之事也多是不屑,因此所知甚少。

    但是朱环心中却想道。

    这商业比农业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呀!

    农业固国,工业强国,商业富国!

    这可是有道理的呀!

    朱环想要让老爷子他们都能接受一些商业上的知识,便耐心的解释道。

    “老爷子,这不是因为城里的布匹精贵,而是因为中间商!”

    “这布商一直都是这个价格收布匹,但是翠儿她们一家都在城里生活,他们的布匹是直接卖给布商的。”

    “但是乡里的布,却不是直接卖给布商,而是那些在各个乡里游走的商人手里。”

    “这商人挨家挨户收布,需要车马费,也需要吃饭休息,所以他们会将价格压低!”

    “本来布商的价格是2两5钱一匹,他们扣除车马费和吃饭休息的钱,再加上自己也要赚点钱,所以只能给一两银子了!”

    “所以老爷子,这城里和乡里比起来,城里更加容易养活百姓!”

    朱环看着朱元璋总结道。

    朱元璋感慨道,并又站了起来,继续和翠儿一家交流了一番,最终给了翠儿一家一些银子,便离开了翠儿家。

    离开后,朱元璋又继续和刘三吾等人在这巷子里转悠了一番,直到下午,朱元璋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了津宁巷子。

    从津宁巷子离开,朱元璋和刘三吾一起回到了大明洋河酒馆。

    他们这次专门到了一个包间里,这次回来,朱环发现老爷子虽然还是一副凝重的神情,但是那种悲凉的感觉却没有了。

    朱环知道老爷子肯定是有话要说,便招呼张软萌摆上一些吃食,便将包间的门给关上了,三人坐在包间内,这时,老爷子开始说话了。

    “三吾,今天的这番行走,你的感悟如何?”

    朱元璋没有自己说出感受,而是朝着刘三吾问道。

    “这次感悟颇深,我也实在是没想到,这商贾不仅仅是自己赚钱,居然还能带着这么多百姓一起安居乐业,这的确是大开眼界了。”

    刘三吾人老成精了,他一路上观察着朱环和老爷子的聊天,也摸清楚了他们这次叫他来一起去津宁巷子的目的。

    所以直接顺着朱元璋的意思说道。

    当然,这次也的确刷新了刘三吾对商贾一事的认知。

    朱元璋吃了口菜,听着刘三吾说了这番话,也不接着话说,而是转口说道。

    “三吾,此次春耕在即,咱打算要皇上将土豆种到两湖去,你和两湖官员通个气,要他们到时候别嚷嚷,支持皇上的决议!”

    “将土豆种到两湖去?”

    刘三吾纳闷的问道,“江南不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