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第三百八十九章 日不落帝国
    中国人其实并非一开始就有这种安土重迁的思想的。

    在汉代以前,中国人也是极富冒险精神的。

    而这种安土重迁,只将眼睛盯着脚下土地的思想,是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才出现的。

    随着中国在汉代开始,小农经济的确立,中国人的思想才慢慢的开始变得保守和封闭了起来。

    但是,其实在农业经济不甚发达的福建广东一带,却一直还有极富冒险精神的闽粤人下南洋,在东南亚一带开创华人的奇迹。

    所以,朱环为何一直对开海还是抱有想法。

    因为朱环在仔细思索过后觉得,此时大明人虽然依旧小农意识很顽固,但是这并非刻在基因里面的。

    一旦大海带来的受益远远的超过了这农田,朱环相信,会有很多大明人会和后世的欧洲人一样,驾驶着船只,出海谋求自己的利益!

    古希腊的英雄传说以及阿拉伯的天方夜谭里面,都有着不少勇士出海的故事!

    但是!

    这些传说和故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勇士出海后,无论是打败恶龙还是打败海盗,最终不是救了公主回来,就是带了财富回来。

    这就是为何西方人热衷于出海的原因,因为他们出海可是能够实现人生逆袭的!

    因此,这次如果朱环有机会撬开大明海禁的桎梏,那么一定不能做郑和下西洋那种光投入没有什么收获的事情。

    一定要让出海变成有利可图的事情,只有这样,在利益的熏陶下,才会有更多的大明商贾和百姓出海,才能使华夏民族由一个大陆民族慢慢的朝着海洋民族进行转变。

    此时的大明,大海还没有开发出来,但是历史的车轮是在明朝时期开始由陆地转向海洋的。

    新航路的开辟是从15世纪末开始,到十七世纪结束的,而此时洪武二十六年已经是十四世纪末了,距离欧洲人开始驾船远航,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了。

    如果此时大明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海上,等欧洲人开始远航时,那么他们将会发现,普天之下皆为大明子民,航线所到之处,皆为大明故土。

    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将士我泱泱大明!

    朱环想到这些,就感觉到热血沸腾!

    他是知道中国近代耻辱的人,也知道在建奴的奴役下,中华民族彻底愚昧落后的屈辱历史!

    而自己有机会改变这种环境,朱环岂能不热血沸腾!

    朱环已经被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已经弄得颅内高潮了。

    而朱元璋此时却也说道:“大孙,你说的那些高产的农作物如果真的存在,那一旦能够带入我大明,我大明的国运都会因此而改变!”

    朱元璋说着,看着朱环,欲言又止!

    朱环知道老爷子是动心了,而皇上让老爷子带着这地图来,八成也是动心了。

    既然如此,朱环也打算冒进一下,于是他问道:“老爷子,要不你和皇上建议下,开海禁,咱愿意带头,出海!”

    “混账!”

    哪知道朱元璋听到这话后直接骂道:“就算要开海禁,你小子也不能出海,你当出海是过家家么!”

    “出海一次,短则半年,长则数年,海上几多风险,万一你葬身鱼腹怎么办,咱可不想再失去一个大孙子!”

    朱环听到老爷子这话,心中一暖,他知道这是老爷子对自己的关心。

    但是,他更加看重的却是开海对大明和华夏民族国运的改变,便还想争取一下。

    而这时,老爷子却开口回道:“就算要开海,也不是你出海,你可以叫人出去,但是你得给咱留在应天府,哪都不许去,明白么!”

    “明白,老爷子!”

    朱环心中一喜,自己不出海没事,咱可以叫马三宝去就行了!

    于是,朱环笑着说道:“咱不出海就是了,咱天天陪着你,不过老爷子,皇上真的打算开海禁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叹了口气说道:“咱和皇上都有这个想法,但是这开海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牵扯面太广!”

    说着,朱元璋仔细的和朱环掰扯道:“首先,这开海禁就需要造船,咱说的不是商船,而是战船!”

    “这战船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当初咱大明关海禁的目的就是因为,这战船耗费银两太多,而北面蒙元虎视眈眈,朝廷力不从心呀!”

    朱环听到这话说道:“老爷子,这个好说,只要朝廷开海禁,咱可以做的用海外的财富来养大明的战船,朝廷可以收海贸税,咱先别说那丝绸茶叶了,就算是只卖咱的烟草,咱也敢保证,光烟草税,就能替大明打造一批强大的战舰!”

    这话可不是吹牛,朱环已经看到烟草税的丰厚利润了,如果开海禁,他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他就不信了,这烟草税的利润就养不了这大明的战舰!

    朱元璋听到朱环这话,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说道:“这耗费钱粮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这朝堂中不少人可是持反对意见的。”

    “特别是把持着漕运的官员,他们是最反对开海的,还有江浙一带的不少文官,还有两湖的不少官员,他们有很多人是坚决反对开海禁的!”

    朱元璋这话,朱环也明白,后世朱环也研究过为啥明清两朝会出现海禁。

    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不是海疆的问题,而是漕运!

    明清两朝都是定都北京,当然此时洪武朝还是在南京。

    而自从元朝时京杭大运河修到了北京,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漕运派官员。

    明清两朝每次只要废除海禁的言论出现,就会有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样的言论出现。

    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漕工造反!

    而漕运这一块在明朝一直都是两湖官员比较多,原因就是从宣宗以后,洞庭湖一带成为了鱼米之乡。

    大明的粮食重心开始转移到了两湖一带,因此漕工大多都是湖南和湖北这边的人,漕运也就成为了两湖官员最看重的地方。

    郑和下西洋的星图,就是被那两湖官员刘大夏给烧毁的!

    大明在永乐朝后再次关海禁,就是由刘大夏他们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