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66章 改革
    但对于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杀皇帝记录保持者宇文护同志来说,他觉得自己很委屈。

    他曾有多次当皇帝的机会,却从来没有动心过,从终结西魏立宇文觉,从毒死宇文觉立宇文毓,又从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他从来都是坚定不移地杀死前一个皇帝立后一个皇帝(虽然那时周的大老板还只是叫天王,没敢称帝)。

    他的人生理想只是做个合格的权臣。

    所以,他才大义灭亲杀死三任皇帝(西魏的那位离得远了点,但好歹也能攀上亲,不信可以自己算算);所以他才不顾人议除掉曾与老头子宇文泰并肩作战的两大开国元勋独孤信和赵贵;所以他才异常绝情地处死在立储大会上坚决地站在宇文泰一边的大将军李远,所以……

    也许他曾经推心置腹地把他只想当个权臣的理想向周武帝宇文邕和盘托出过,也许宇文邕对他的低调大加赞许,但,宇文邕一定背后直出冷汗,因为他想起来了历史上最杰出的权臣——曹操。

    的确,曹在内容上几乎把整个东汉都囊括在手心里,临死前不久还在发誓效忠于东汉王朝——他做到了,但他同时说,在形式上,我要做周文王。

    周文王的定义就是:我不会当皇帝的,请大家坚决放心,但我的儿子会。

    在这种情况下,暂时收起自己獠牙的宇文邕,时时刻刻在寻找着亮出的机会。

    他也害怕呀,会成为成全宇文护连屠四龙的牺牲品。现在的宇文护,大权在握,太宇文泰创立的左右十二军,全部掌握于宇文护之手,他的侍卫部队,比皇宫的还要强大,整个朝野,几乎全是他的私人。

    但奇怪的是,宇文邕隐忍了多年,还是没见动静,甚至很多人都在想,是不是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的獠牙和棱角都已经退化了。

    事实也许如此,至少我们看到的是这样。

    朝廷里有人曾经建议宇文护激流勇退,这个勇敢的人叫庾季才。庾季才是当时有名的大才子,命运坎坷,是从梁朝的俘虏堆里提的。

    庚季才借宇文护向他询问天象的机会说:“根据天象的变化,您最好能归政于天子,然后离休养老,这样不尽能够享受高寿,还可有周公、武侯的美名,子子孙孙都为朝廷重臣,不然,就非我所知了。”

    宇文护沉吟良久,才说:“我本来是想这样的,但向上反映了,上面不同意。你是朝廷的官员,而不是我的属员,以后你就按朝廷的规定行事,不必另行来见我了。”

    庚季才明显感到了宇文护的不快。他只有诺诺退下。

    不能见好就收是一切贪心者的特点,本来庚季才的建议是救命的一着,可惜,宇文护看不到,他已经被死神蒙蔽了双眼。他根本感觉不到每次见到皇帝时洋溢在宇文邕脸上亲切笑容背后的真正内容。

    这时,宇文邕已经决定亮出他磨砺许久的獠牙了。

    这一切,缘于一个人的出现,一个小人的出现,当然,这是一个地位相当高的小人。

    这个人是卫公宇文直,他曾经做了两件事情,足以从根本上影响北周的朝政。

    我们先来说第一件。

    宇文直是皇帝宇文邕的亲弟弟。

    亲弟弟的概念就是同一个爹同一个妈生的。

    宇文泰是乱世英雄,是英雄必定会伴随着美人,不管是有感情的婚姻,还是形式上的婚姻,亦或治联姻,总之,宇文泰的地位决定了宇文邕宇文直兄弟会有许多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但至少,这哥儿俩从血缘上讲,是最亲的。

    但这最亲的弟弟,并没有站在亲哥哥一边,而是站到了堂哥哥一边。

    宇文直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堂兄宇文护一边,因为他是聪明人,他看得出宇文护说话比皇帝管用。宇文护也一直坚定不移地信赖这位堂弟。

    我们说过,宇文护的最大特长在于做权臣,至于行军打仗和治理朝政则一无所长。但他老兄好象自我认知能力比较差,也隔三岔五地找北齐或南陈开上一仗。结果当然占不着什么便宜了,尽管他手上也有杨忠、达奚武这些好牌。

    比较典型的一战就是沌口大败,他派宇文直出战,宇文直想用火攻,却烧了自己,被陈朝名将吴名彻打得落花流水。

    宇文护大怒,把宇文直撤职。宇文直“由是怨护”,因为这件事怨恨宇文护,这是两人交恶的原因——看来,真是小人得罪不得啊,打了败仗,被惩处一下,就要反咬一口,小人难养,此之谓也——虽然他宇文护又何尝是什么正人君子。

    宇文直从此在内容上坚定不移地投到了皇帝宇文邕这一边,因为形式上还不敢。

    他不停地怂恿宇文邕除掉宇文护,好重振当年宇文泰的雄风。当然,他自己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理想,除掉宇文护后,他就是北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首脑,他也想过过当权臣的瘾。

    这个时候,聚焦在周武帝宇文邕周围的大都是深知皇帝个性和理想的大臣,如宇文神举、王轨(也叫乌丸轨)和宇文孝伯等。这些光辉的名字请大家记住,因为很快,我们将看到这些人是如何辅助宇文邕成就他的霸业,不久以后,也会看到他们又是如何无比凄惨地死在宇文邕的儿子、小皇帝宇文赟手中的。

    我们在前面说过,宇文邕对待宇文护,就象是亲哥哥一样,对待宇文护的母亲,就象对自己的亲妈一样。而宇文护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每次到皇宫见到皇帝,也以兄长自居,见到太后的时候,太后赐他座位,坐着和他聊天,皇帝宇文邕就侍立一旁。

    他们这样,已经过了好多年。

    这一次,宇文护从外地出差回来,皇帝在皇宫见他,之后又带他去后面见太后,兄弟俩一边走一边说话。

    宇文邕说:“太后慢慢上了年纪,但喜欢喝酒,上了瘾,我已经劝过好几次了,不肯戒。兄长等下见到太后,想请你再劝劝。我写了一篇《酒诰》,等下你可以拿着它念给太后听。”

    宇文护欣然答应。

    等见到太后,就按宇文邕的要求给太后读《酒诰》,但没有读完就不读了。

    原因是他死了。

    在宇文护聚精会神读《酒诰》的时候,宇文邕悄悄绕到了他的背后,举起手中的玉珽,朝他的后脑猛然砸下去。

    玉珽,是古代帝王用于手持的玉制笏板,有的说长尺二,有的说长三尺。这样一个大而沉重的东西砸到宇文护的后脑上,可以想见是什么后果——比拍板砖和打闷棍更加有效啊!

    但宇文护命大,并没有立刻就死,只是倒在地上,浑身抽搐。

    皇帝命令宦官何泉用刀杀死宇文护,但何泉握刀的手瑟瑟直抖,砍了好几刀,只是划开了几道口子,急得宇文护直叫:“您能不能给我来点痛快的?”可见人身上最重要的部件没了,干什么都乏力。

    给宇文护来最后的痛快一下的是他曾经信赖的堂弟宇文直。

    宇文直本来是躲在门后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的——这是一个标准的投机者的标准选择。当看到宇文护已经倒地,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时候,他才奋不顾身地跳将出来,朝着宇文护砍下了致命一刀。

    一代枭雄,兼历史上最出色的屠龙手,大奸臣宇文护同志,自此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到地上向老前辈宇文泰汇报自己这十多年的工作成果去了。

    年轻的皇帝宇文邕,在隐忍十三年后,不鸣则已,一呜冲天,一举杀死掌权十三年的宇文护,并将护堂一网打尽,从此,这位历史上少见的英主开始不受任何束缚地实现他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北周,也相应揭起了雄起的大幕。

    然而,对宇文邕来说,杀死大权臣宇文护,只是他在革命道路上迈出一第一步,接下来,在对付北齐这扇破门板之前,他还要先整顿内务。他必须要想一想,如何整合他的弟弟资源,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弟弟资源中,有两个不可忽视的。

    一个是卫公宇文直,一贯依附宇文护但在关键时刻反投宇文邕的;

    另一个是齐公宇文宪,一贯被宇文护信用,但一直在宇文护和皇帝之间周旋的。

    难弄啊,整理国家整理公司一个道理,最难的在于人事,而人事当中最难的,又是平衡关系。

    周武帝宇文邕杀死权臣宇文护,自然要将后者的势力连根拔起。

    连根拔起的意思有两层理解,第一是将宇文护的铁杆拥护者悉数杀死,这一类里包括宇文护的儿子们和一些核心大臣如柱国侯伏、侯龙恩等。

    在这个行列里,有必要提一个本来不应是起眼角色的小人物,李安。李安本是皇宫大酒店的行政总厨,十三年前,正是他受宇文护的指使,在当时的周天王宇文毓的饼中下毒,使这位年轻有为的天王一命归西。如今李安被当殿杀死,可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二层意思是把那些能干的、识实务的俊杰都拉过来。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皇帝的弟弟、齐公宇文宪。

    宇文宪时任大司马兼小冢宰,即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部长,大权在握,又一直受到宇文护的信任,在军国大事中很有发言权。

    因此,在变中立下头功的宇文直坚决要求把宇文宪杀死,原因是宇文宪是宇文护的亲信。

    在宇文直的眼里,宇文宪非死不可的理由很简单:宇文宪死掉,给他宇文直腾出位置来,尽管,宇文宪也是他的哥哥。

    但周武帝没有搭理宇文直,在他眼里,宇文直简直就象跳梁小丑,他的一举一动都那么幼稚可笑。宇文邕肯定在想:你也太直接了吧!

    同样,年轻的皇帝对宇文宪也认识得相当清晰,宇文宪虽然和宇文护关系很铁,但不代表就是权奸一,相反,以前经常在皇帝宇文邕和宰相宇文护之间搞些平衡,不至于这两巨头关系太僵。

    况且,宇文宪治理国家、行军打仗的能力在宇文兄弟中无出其右,现在正当强敌当前,人才难得呀!

    因此,宇文护被杀后,宇文宪脱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皇帝发落时,宇文邕温言宽慰,派他去收缴宇文护的兵符和档案——这一招反映出宇文邕是一个有手腕、有魄力、有心计、有权谋的治流氓,尽管不老,但已经够成熟了。

    皇帝不杀宇文宪,宇文直对此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

    之后,宇文邕改年号为“建德”,大赦天下,大刀阔斧开始了他的改革。改革首先从人事开始的,以下是他任用的副总理及以上级别的官清单:

    尉迟迥为太师(这位同志在不几年后将很凄惨和无奈地死在相州邺城,那时邺城已经不再是北齐的国都,而是北周国土相州的省会城市了)。

    柱国窦炽为太傅。

    李穆为太保。李穆老先生不几年之后已经不是北周的臣子了,他有了新的目标,这个目标还没有正式出场,不过快了。

    李穆的新目标是杨坚,我们稍后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齐公宇文宪为大冢宰(国务院总理)。他升职了,但军权没有了,作为之前大奸臣宇文护的心腹,新的掌权者皇帝宇文邕不计较,而且宽慰他,然后,他就成了总理,这个,你懂得。

    卫公宇文直成为大司徒。这个职位十分煊赫,但宇文直不希罕,想当大司马,虽然大司马位在大司徒,掌握兵权,改革首先从人事开始的,以下是他任用的副总理及以上级别的官清单:

    尉迟迥为太师(这位同志的不几年后将很凄惨和无奈地死在相州邺城,那时邺城已经不再是北齐的国都,而是北周国土相州的省会城市了)。

    柱国窦炽为太傅。

    李穆为太保。李穆老先生不几年之后已经不是北周的臣子了,他有了新的目标,这个目标还没有正式出场,不过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