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57章 首级
    胡太后见表,更慌了,令尔朱荣在洛阳供职的的堂弟尔朱世隆去劝阻尔朱荣,当然,结果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尔朱世隆去见尔朱荣,等于是去投奔他了,两兄弟计议一番后,尔朱世隆才回朝复命——当然,胡太后希望他能挡住尔朱荣大兵的是白日做梦。

    尔朱荣一面进军洛阳,一面思考一个重大的题,孝明帝死了,接下来谁来当皇帝,胡太后拥立的那个娃娃皇帝元钊是做不得数的。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即北魏宗室、深孚众望的长乐王元子攸。于是,他派人去接洽这位元子攸同志。

    元子攸一听尔朱荣的意见,一点儿都没有为难,一口应承——天下咣当掉下个大馅饼,谁不要谁傻呀!尔朱荣听从元子攸慨然应允,他又犯犹豫了,原因很简单,这么大的事,就这么草率决定?万一他不行呢?

    但元子攸已经答应了,怎么办?

    尔朱荣想了半天,决定给这些有资格当皇帝的皇亲国戚们立金像,金像其实是铜像——北魏有个传统,或者说是迷信,能当得了皇帝,金像才能立得成,否则,必定立不成。

    也许是天意吧,元子攸的金像还真立成了。尔朱荣悻悻说道:“就是便宜了你啊!”

    君臣之义初定之后,尔朱荣在河阳迎接新皇元子攸,在进军洛阳的路上,元子攸宣布登极为帝,是为孝庄帝。尔朱荣当然成为宰辅,除封了一大串一品官衔之外,除爵太原王。

    尔朱荣兵临城下,洛阳城中一团乱麻,在这关键时刻,胡太后最宠幸的徐紇和郑俨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报答了情人太后对他们的痴情:这两位帅哥不约而同地卷起了铺盖卷儿,偷偷溜出城外,回了老家,将情人胡太后一个人留在了洛阳承受本不该她一个人承受的苦难。

    除了这两位,还有一个人对尔朱荣顺利进入洛阳也有着大功,此人即是尔朱荣的老友,武卫将军费穆,他最早向尔朱荣表示效忠。这个人的反杰出表演,我们稍后会提。

    这时的胡太后,确实苦难极了。尔朱荣已经入城,洛阳城不攻自破,万般无奈之后,胡太后想出了最后一着:令肃宗孝明帝的全部嫔妃,剪掉青丝,迫令出家,自己也将头上的三千烦恼丝,一剪除去,准备以此明志,告诉尔朱荣,我是多么无辜,我是多么可怜,我是多么可爱……也许,尔朱荣会怜香惜玉呢……

    也许胡太后与佛有缘,她当初入宫的时候,身份就是一名尼姑,后来在元乂专权的时候,她一度想去当尼姑,如今,她的一切都没有了的时候,她希望尔朱荣能够再给她一次做尼姑的机会。

    可是,晚了!

    这一次她确实一切都没有了,包括她的生命。

    尔朱荣控制洛阳之后,派人将胡太后、只有三岁的小皇帝元钊以及满朝文武大臣,全部押送至洛阳附近的河阴。这一干君臣战战兢兢,不知是什么命运等着他们。

    尔朱荣令文武大臣们先拜见新皇孝庄帝元子攸,然后,他转守身来对付他的亲家母胡太后。

    胡太后见了尔朱荣,面带戚容,宛若桃花,且泣且诉,总之表达了一个意思,错误都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而小皇帝元钊,只有三岁,哪见过这种阵势,只会啼哭。

    尔朱荣觉得自己的耐心在一点点耗尽,他终于忍受不住,大喝一声,令人象拎小鸡一样,将落难中的太后和小皇帝拎了出去。

    胡太后和即位没几天的小皇帝元钊的最终归宿是死,尔朱荣把他们扔进黄河考验他们的游泳能力,也许,尔朱荣在那一刻想起了西门豹。

    这就是北魏历史上,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太后之一、知性与野性兼具的美女胡小姐的最后结局。

    在胡太后和小皇帝被扔进黄河的时候,这些文武大臣就在一帝看着,很多人吓得直接瘫到在地。其实,他们大可不必如此着急,如果他们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那100%的人都会瘫到。

    这时,尔朱荣入洛阳的首功之臣、他昔日的好友、著名的专家费穆同志前来晋见,他对尔朱荣说出了该天打雷劈的一番战略思想:

    您带兵有限,成功太快,没有知道您的威名。如今这些文武大臣有很多,如果他们知道您的真实情况,一定会轻视您。看来非大开杀戒不可,不然不等您走到太行山,就会发生了事变了。

    费穆杀千刀的言论,遭到了尔朱荣最为信任的另一人的坚决抵制,此人名叫慕容绍宗,我们之后还会有很多机会谈到这位不俗的前燕皇族。

    但慕容绍宗的反对无效,尔朱荣觉得费穆所言句句在理。于是,费穆一句话,这几千王公大臣的命运就此决定。

    尔朱荣传令百官,新任皇帝元子攸即日祭天,要大臣们聚焦。

    等这些昔日作威作福的高级焦好了以后,尔朱荣命自己手如狼似虎的契胡骑兵,将他们团团围住,尔朱荣当众发表演讲,指出,国家不幸,欣逢乱世,全是你们这帮狗官的责任,现在,你们的报应到了,明年的今日,就是你们的周年!云云……

    说完,命令开刀,凶猛的契胡骑兵高举圆月弯刀,向手无寸铁的昔日大员们发动勇猛冲锋,一场鏖战过后,高级全部以身殉职,而契胡骑兵以零损失的成绩大获全胜。

    死在契胡骑兵刀下的,共有两千多人,从太师、高阳王元雍开始,一直到普通的大臣,无一幸免。

    全体大臣屠刀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忠是奸、是恶是善、是美是丑,统统命赴黄泉。

    这两千多人刚被杀完,又来了一帮送死的。

    这是迟到了七百多大臣,原以为新皇帝要祭天,生怕迟到后遭到新皇的斥责,他们战战兢兢,来到尔朱荣的跟前。其实,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些须迟到尔朱荣不会和他们计较的,因为这是他们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迟到了。

    这七百人中,除了少数几个人,如愿意为尔朱荣写禅位文章的侍御史赵元则等之外,也统统与先前被杀的两千人以及胡太后和小皇帝在阴间汇合,继续做他们的君臣了。

    上述的这场巨变和,史称“河阴之变”或“河阴之屠”。这件事情,标志着北魏事实上的全国统治,已经瓦解了。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已经上了贼船,没有人会允许他再以北魏忠臣的身份出现,包括他自己。他不得不沿着叛逆这条道走到黑,他没有回头路,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

    尔朱荣有足够的勇略,却没有足够的心机,他最多只是一个枭雄,却离英雄差很远,这一点上,他和曹是一个档次的,和同一时代的高欢、宇文泰也不是一个层次的。

    现在的尔朱荣,内心一定很矛盾,很纠结,很彷徨,他自己也不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是老老实实辅佐北魏皇帝,尝试一下鞠躬尽瘁的滋味?恐怕来不及了,黑锅已然背上,想卸也卸不下来;

    取北魏皇帝也代之,好象也不行,为什么四铸我的铜像都铸不成,难道天意如此?

    尔朱荣目前处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他经常倚在门口,望着如血残阳,喃喃自语大魏王朝更换掘墓人

    伟大的北魏王朝从强大到无以复加走到这一步,令人扼腕。很少有人会想到,北魏衰落的第一责任人就是与太武帝拓跋焘一样伟大的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这让我们想起了再早八百年的胡服骑射,魏孝文帝由胡改汉,赵武灵王由汉改胡,看似过程相逆,却是殊途同归,一样英明,一样伟大。他们不曾想到,数十年后,他们的改革成果已经不值一提,北魏王朝分崩离析,而赵武灵王被他的儿子困在沙丘,活活饿死。

    但尔朱荣也许不知道这么多,他也不想知道这么多,现在在他那双血红的眼睛中,只有杀人,没有什么人是不能杀的。

    尔朱荣在对文武百官大开杀戒的时候,其实也想过顺带着连新任的皇帝孝庄帝也一刀砍了,他自己好取而代之。

    但尔朱荣这时犯了致命的错误。一个枭雄是不大轻易犯错误的,这个错误证明他不是曹是朱元璋,只是尔朱荣而已。

    左倾是错误,右倾是错误,但这都不是最严重的错误,最严重的错误是犹豫,不知往左往右。在最不该犯错误的时候,尔朱荣犹豫了。

    他本来是有选择的,进可取元魏而代之,退可裂土自保,但他都没有,他感觉自己进退维谷,时常感到头晕目眩。这么点小事居然让盖世枭雄一筹莫展,这个枭雄当得实在是够窝囊的。

    其实他的顶头上司比他更窝囊,在他臣僚的头颅被尔朱荣的大刀一颗一颗砍落的时候,他只是躲在行宫里瑟瑟发抖,甚至亲眼看到自己的亲兄弟被尔朱荣的士兵一刀两段而敢怒不敢言。

    憋了好几天,孝庄帝终于鼓起勇气,对尔朱荣说了一大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如下:

    王朝兴替很正常,你崛起于乱世之中是天意,如果天命在你,就请你来当这个皇帝,如果你还肯保全魏国的社稷的话,就另选高明,也许我不是你的唯一。

    没法推测尔朱荣听了这番话是什么感想,肯定是有点动心的。于是他和他的手下们商量,高欢——请大家记住这个伟岸的名字,这个人的身后,将伴随着一个强大帝国的出现,他在这里首次出场;贺拔岳——这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如果大家精力许可的话,也请记住他。

    高欢和贺拔岳都是尔朱荣依赖的人物,可这两个人对尔朱荣称帝一事持完全不同的意见。

    我们搞不懂高欢为什么劝尔朱荣称帝,因为如果后者足够聪明的话,一定能洞悉高欢的险恶用心,高欢无非想趁火打劫,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可惜,作为枭雄,尔朱荣实在不够当年孙权劝曹帝的时候,曹眼就看出孙权的用意,于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哇!

    这句话对谁都不如对尔朱荣管用,因为他最需要,可惜这句话对尔朱荣没有任何作用,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

    不读书,害死人啊!

    想比起高欢来,贺拔岳的意见要中肯很多,他劝尔朱荣不要急于称帝,要先稳定人心,他还洞悉高欢的用心,劝说尔朱荣杀掉高欢。尔朱荣考虑良久,再加上他铸铜人屡次失败,觉得天意另有所归,于是打消称帝的愚蠢念头,想重归孝庄帝麾下,不过并没有听从贺拔岳的意见杀掉高欢。

    尔朱荣同志是一个好同志,知错能改,当夜就把迎回孝庄帝还宫。见到皇帝,他立即从马上滚落,向孝庄帝叩头请死。然而此时的孝庄帝只是前台的木偶,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不错了,还那敢起杀尔朱荣的心!这位皇帝再傻也看得出来,尔朱荣只是在演戏而已,自己哪敢假戏真做!

    于是,尔朱荣在洛阳正式拥立元子攸为帝,同时大封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职位,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河阴的大杀使一大批省部级以上的位置空出,尔朱荣全部用自己的亲信填补,他还借孝庄帝的口,封了自己一大堆官职,我们只要把最重要的记住两个就可以了:天柱大将军,河南王。够猛吧?

    其实这一切官职都只是符号而已。

    不只如此,尔朱荣继当过前任皇帝孝明帝元诩的老丈人之后,又成为了责任皇帝孝庄帝元子攸的老丈人,而且,这两任新娘都是自己的大女儿尔朱英娥!

    和当年的曹一样,尔朱荣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有名无实的天子,并且让她成为皇后——这是必须的。不过这位尔朱小姐并非待字闺中,原本她是那位被亲妈毒死的孝明帝元诩同志的妃子,不过,在尔朱荣看来,把女儿嫁给你,那是给你面子,你敢不要吗?我们无从得知尔朱小姐的具体长相,但根据其父的相貌推测,即使比不上杨幂范爷,至少不至于与芙蓉或凤姐为伍。因此,孝庄帝尽管不太情愿,也对她之前的身份有过顾虑,却也没有过多抗拒,看来,孝庄帝也是一位识实务的俊杰。就这样,不到四十岁的尔朱荣又成了皇帝的老丈人。

    这位尔朱小姐不愧是枭雄之女,颇有乃父的雄风,经常对孝庄帝来点白眼或冷暴力什么的,而且,她对相当知道老公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全是老爹的功劳,因此,不但不对这个皇帝老公又敬又畏,反而打心里瞧不起他。孝庄帝本来心里就憋气,想拿尔朱小姐出出气,结果反倒成了尔朱小姐的出气筒,心里这个郁闷呀,就甭提了。估计他没事就一个人在空旷的大殿上转悠,自言自语道:杯具了!

    但如果你把这当成尔朱荣的顶峰所在,那也未免太瞧不起这位威名赫赫的大人物了,在暂时安顿好了孝庄帝无子攸之后,尔朱荣把眼光投向了在河北所向无敌的暴民领袖葛荣同志。

    当然,从名义上来说,是新天子孝庄帝元子攸同志御驾亲征。他令大都督、上党王元天穆率军八万为前军;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率军十万为左军;司徒杨春率军十万为右军;司空穆绍率军八万为后军。

    尔朱荣领命之后,亲率部下精兵七千昼夜兼程,他令侯景为前锋直趋葛荣大营。暴民领袖葛荣,目前正处于极度膨胀阶段,他膨胀的,除了实力、野心,还有头脑。他自接替鲜于修礼统领这支叛乱大军以来,还没有打过败仗,虽然北魏章武王元融、广阳王元渊已经死去多时,但对葛荣来说,说起来仍是昨天的事情。

    因此,当他听说尔朱荣只率七千亲兵前来时,只是冷笑一声:“就这七千人,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你们只管准备绳索,就等着酋吧!”

    如果让话让尔朱荣听到的话,他一定会喟然吧曰:“这家伙得多大的牙缝哪!”

    好在他没有听到,因为用不着了,事实证明,填人家牙缝的人不是尔朱荣,而是葛荣。

    葛荣将他的大军一字排开,有几十里长,以待尔朱荣。而尔朱荣没有那么傻,他把他这七八千人分成十几队,每队几百人,摇旗呐喊,跑来跑去,弄得尘头大起,让葛荣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敌人有多少人。

    葛荣正在犹豫中的时候,猛听敌人发动了冲锋,急忙列队应敌,等了许久,一个人也没来,等尘埃落定之后一看,北魏军根本没有动过。

    如是三次,葛荣笑道:“这是尔朱荣的缓兵之计而已,他吹十次冲锋号,也未必且次真冲锋一次,我们倒不如下马休整一下,到时给他个迎头痛击才是正经。”

    于是,暴民纷纷下马,有晒太阳的,有遛马的,有聚在一起赌博的,还有打架的,反正是要多放松有多放松,大家嘻嘻哈哈,闹成一团。

    暴民军队正在最松懈的时候,猛然阵前阵后喝杀声震天,无数神兵从天而降(至少葛荣是这样认为的),如饿狼般冲进乱匪阵中,举刀就剁。乱匪一下阵脚大乱。

    很明显,镇将出身的葛荣,中了军阀出身的尔朱荣的奸计。后者早就准备好了,乱匪在乱哄哄打闹的时候,尔朱荣早已摸到敌后,隐藏了起来。其实那这一刻开始,葛荣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尔朱荣出奇不意地出击搞得葛荣晕头转向,弄不清尔朱荣到底有多少人马。这一招,估计尔朱荣也是从长坂坡的张飞学来的。

    等双方短兵相接时,尔朱考虑到长兵器不好舞动,特地每个人发了短棒。

    还要求士兵务求大胜,不必一个一个去割敌人的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