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78章 老熟人
    这个时候,聚焦在周武帝宇文邕周围的大都是深知皇帝个性和理想的大臣,如宇文神举、王轨(也叫乌丸轨)和宇文孝伯等。这些光辉的名字请大家记住,因为很快,我们将看到这些人是如何辅助宇文邕成就他的霸业,不久以后,也会看到他们又是如何无比凄惨地死在宇文邕的儿子、小皇帝宇文赟手中的。

    我们在前面说过,宇文邕对待宇文护,就象是亲哥哥一样,对待宇文护的母亲,就象对自己的亲妈一样。而宇文护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每次到皇宫见到皇帝,也以兄长自居,见到太后的时候,太后赐他座位,坐着和他聊天,皇帝宇文邕就侍立一旁。

    他们这样,已经过了好多年。

    这一次,宇文护从外地出差回来,皇帝在皇宫见他,之后又带他去后面见太后,兄弟俩一边走一边说话。

    宇文邕说:“太后慢慢上了年纪,但喜欢喝酒,上了瘾,我已经劝过好几次了,不肯戒。兄长等下见到太后,想请你再劝劝。我写了一篇《酒诰》,等下你可以拿着它念给太后听。”

    宇文护欣然答应。

    等见到太后,就按宇文邕的要求给太后读《酒诰》,但没有读完就不读了。

    原因是他死了。

    在宇文护聚精会神读《酒诰》的时候,宇文邕悄悄绕到了他的背后,举起手中的玉珽,朝他的后脑猛然砸下去。

    玉珽,是古代帝王用于手持的玉制笏板,有的说长尺二,有的说长三尺。这样一个大而沉重的东西砸到宇文护的后脑上,可以想见是什么后果——比拍板砖和打闷棍更加有效啊!

    但宇文护命大,并没有立刻就死,只是倒在地上,浑身抽搐。

    皇帝命令宦官何泉用刀杀死宇文护,但何泉握刀的手瑟瑟直抖,砍了好几刀,只是划开了几道口子,急得宇文护直叫:“您能不能给我来点痛快的?”可见人身上最重要的部件没了,干什么都乏力。

    给宇文护来最后的痛快一下的是他曾经信赖的堂弟宇文直。

    宇文直本来是躲在门后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的——这是一个标准的投机者的标准选择。当看到宇文护已经倒地,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时候,他才奋不顾身地跳将出来,朝着宇文护砍下了致命一刀。

    一代枭雄,兼历史上最出色的屠龙手,大奸臣宇文护同志,自此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到地上向老前辈宇文泰汇报自己这十多年的工作成果去了。

    年轻的皇帝宇文邕,在隐忍十三年后,不鸣则已,一呜冲天,一举杀死掌权十三年的宇文护,并将护堂一网打尽,从此,这位历史上少见的英主开始不受任何束缚地实现他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北周,也相应揭起了雄起的大幕。

    然而,对宇文邕来说,杀死大权臣宇文护,只是他在革命道路上迈出一第一步,接下来,在对付北齐这扇破门板之前,他还要先整顿内务。他必须要想一想,如何整合他的弟弟资源,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弟弟资源中,有两个不可忽视的。

    一个是卫公宇文直,一贯依附宇文护但在关键时刻反投宇文邕的;

    另一个是齐公宇文宪,一贯被宇文护信用,但一直在宇文护和皇帝之间周旋的。

    难弄啊,整理国家整理公司一个道理,最难的在于人事,而人事当中最难的,又是平衡关系。

    此消彼长——不是我行,是你不行了

    周武帝宇文邕杀死权臣宇文护,自然要将后者的势力连根拔起。

    连根拔起的意思有两层理解,第一是将宇文护的铁杆拥护者悉数杀死,这一类里包括宇文护的儿子们和一些核心大臣如柱国侯伏、侯龙恩等。

    在这个行列里,有必要提一个本来不应是起眼角色的小人物,李安。李安本是皇宫大酒店的行政总厨,十三年前,正是他受宇文护的指使,在当时的周天王宇文毓的饼中下毒,使这位年轻有为的天王一命归西。如今李安被当殿杀死,可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二层意思是把那些能干的、识实务的俊杰都拉过来。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皇帝的弟弟、齐公宇文宪。

    宇文宪时任大司马兼小冢宰,即国务院副总理兼部长,大权在握,又一直受到宇文护的信任,在军国大事中很有发言权。

    因此,在中立下头功的宇文直坚决要求把宇文宪杀死,原因是宇文宪是宇文护的亲信。

    在宇文直的眼里,宇文宪非死不可的理由很简单:宇文宪死掉,给他宇文直腾出位置来,尽管,宇文宪也是他的哥哥。

    但周武帝没有搭理宇文直,在他眼里,宇文直简直就象跳梁小丑,他的一举一动都那么幼稚可笑。宇文邕肯定在想:你也太直接了吧!

    同样,年轻的皇帝对宇文宪也认识得相当清晰,宇文宪虽然和宇文护关系很铁,但不代表就是权奸,相反,以前经常在皇帝宇文邕和宰相宇文护之间搞些平衡,不至于这两巨头关系太僵。

    况且,宇文宪治理国家、行军打仗的能力在宇文兄弟中无出其右,现在正当强敌当前,人才难得呀!

    因此,宇文护被杀后,宇文宪脱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皇帝发落时,宇文邕温言宽慰,派他去收缴宇文护的兵符和档案——这一招反映出宇文邕是一个有手腕、有魄力、有心计、有权谋的治流氓,尽管不老,但已经够成熟了。

    皇帝不杀宇文宪,宇文直对此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

    之后,宇文邕改年号为“建德”,大赦天下,大刀阔斧开始了他的改革。

    改革首先从人事开始的,以下是他任用的副总理及以上级别的清单:

    尉迟迥为太师(这位同志的不几年后将很凄惨和无奈地死在相州邺城,那时邺城已经不再是北齐的国都,而是北周国土相州的省会城市了)。

    柱国窦炽为太傅。

    李穆为太保。李穆老先生不几年之后已经不是北周的臣子了,他有了新的目标,这个目标还没有正式出场,不过快了。

    李穆的新目标是杨坚,我们稍后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齐公宇文宪为大冢宰(国务院总理)。他升职了,但军权没有了,作为之前大奸臣宇文护的心腹,新的掌权者皇帝宇文邕不计较,而且宽慰他,然后,他就成了总理,这个,你懂得。

    卫公宇文直成为大司徒。这个职位十分煊赫,但宇文直不希罕,想当大司马的,掌握兵权,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周武帝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汝兄弟长幼有序,岂可返居下列!”于是,他更失落了。这是他不久以后精彩表演的伏笔,我们还能见到这位跳梁小丑。

    陆通为大司马。

    柱国辛威为大司寇(长)。

    赵公宇文招为大司空(监察部长兼建设部长)。宇文招也是宇文邕的弟弟,也是一个文武全才的皇亲,不止如此,他还有一个好女儿,几年之后,这位宇文小姐的出嫁就轰动了大江南北和塞外大漠,之后这位宇文小姐又嫁了好几次,每次都嫁得惊心动魄和鸡犬不宁。

    除了上述这些重臣,宇文邕还重用了三个人:

    宇文孝伯、王轨和宇文神举。其中,宇文孝伯和皇帝是同一天的生日,和宇文邕更亲近一点。

    这三个人都将成为我们的老朋友,同时会成为杨坚的老敌人。

    最后,武帝还提拔了一个文人庚季才,庚同志就是上次曾经劝宇文护把交还给皇帝的那位大才子。宇文邕是从宇文护留下的书信堆中发现庚季才的给宇文护的信的。

    于是,武帝对庚季才加倍地好,又送米面,又送丝绸,还把他升职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官位不高,只是四品而已,又没有什么实权,但好歹是升职啊。

    在宇文邕像模像样地开始享受天子的威仪和权杖之后,有必要隆重推出他的接班人了。鲁公宇文赟被立为太子!

    说隆重推出,已经是对宇文赟同志大大地不敬了,我们需要记住这个光辉的名字,因为不久以后,他将上演南北朝时期最轰轰烈烈、最惊天动地、最超凡脱俗的动感时尚大片。

    就在这个时候,北齐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寿阳失守,整个淮南被陈朝连根拔走!

    这是一个令人有点不敢相信的事实,却十分残酷地摆在北齐小皇帝高纬的面前。

    南北朝历来都是北强南弱,即使是南朝最盛的刘宋,比起当时的北魏,也不过是三比七的比例。

    刘裕篡位东晋前,曾消灭后秦,占领长安,但这个辉煌过于短暂,不久关西及至黄河以北就被北魏占领。南朝的领地日渐缩小,从划河而治,到划江而治,到划淮而治,一直在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丧师失地。

    但现在,吴明彻令几乎处在末日中的陈朝象打了鸡血一样,振作了一回。

    吴明彻,这是一个光辉的名字,陈朝在他手里收复了多年来不曾染指的淮南。尽管不久以后,他将成为周武帝宇文邕的战俘。至少到现在为止,他的形象,那是相当高大。

    寿阳以及整个淮南丢失,北齐皇帝高纬照例忧心忡忡,因为丧师失地都应该是这种反映。

    但他手下的在般大臣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高纬最宠信的大臣穆提婆、韩长鸾对高纬说:“寿阳本来就是南朝的土地,现在由陈取去,无非物归原主而已。就算我们把黄河以南的土地都丢了,还可以当一个龟兹国(西域小国)。人生如梦,当及时行乐,有什么可发愁的呢?”

    高纬听了之后,立即将阿Q精神发挥到极致,感觉自己和两位爱卿的想法保持了高度一致,于是转向回到后宫,及时行乐去了。

    穆提婆、韩长鸾,你们实在是,实在是太有才了!

    这班君臣有理由及时行乐,因为他们实在是来日无多了。不久,北周的铁蹄即将踏破邺城,高纬和他的大臣们面临的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国破家亡。

    这些人里,有一个异类。

    这个人是我们的老熟人了,祖珽。

    我们说过,祖珽并非无才,只是缺德而已。

    祖珽曾经很讨厌和士开,尽管他是依靠后者才爬上卿相高位的,但他相当看不起和士开,因为后者立命之道只有两个:靠嘴说话,靠思考。

    现在和士开已死,祖珽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

    于是祖珽象换了一个人,也开始大搞改革,亲贤臣远宵小,突然变成了王安石和张居正。

    但他忘了,搞改革的,最容易革掉自己的命,王安石和张居正正是这样,因为改革最先触及的,一定是权贵的利益。

    不触动权贵利益也算改革的话,连我奶奶都可以当改革家了。

    而且,这两位名相在改革时,背后有皇帝或皇权的强大后盾,而祖珽的背后,是无愁天子高纬、是胸大无脑的胡太后,是阴险狡诈的陆令萱,以及他那帮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成的同僚。

    所以,结论是祖珽当然会被排斥。

    这是和事实相符的,以陆令萱为首的,以韩长鸾为副的奸佞集团发动了猖狂的反攻,反攻的结果当然是祖珽倒霉。陆老太太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向高纬告状,终于感动了高纬,决定惩处祖珽。

    不过,祖珽并没有象陆令萱希望的那样被杀,而是外放到北徐州当州长。这一切缘于祖珽超强的公关能力,即拍马能力。

    正是他当初向还是一介亲王的高湛说了一番殿下人品贵重,宅心仁厚,日后必贵不可言之类的鬼话,使得高湛大悦,立誓共富贵,且终身免刑。

    陆令萱和穆提婆等,使祖珽出刺北徐州,决不是再祖珽一次机会,相反,是不想让祖珽再有机会。

    北徐州属于齐境,但正处于与南陈交战的前沿,百战之地。陆老太太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想借南陈这柄钝刀,杀死祖珽这个妄人。

    可惜,陆老太太没有得逞。

    祖珽接到新的任命通知,立即上任,毫无怨言。一来他没有别的选择,二来他不怕。

    祖珽为人,才华横溢,性格贪鄙,善于奉承,同时极其刚狠,与先帝面前都敢力争强谏,有着超强的自信。可以说,祖珽具有多重性格。

    陆令萱的如意算盘并非没有道理,祖珽刚到北徐州不久,南陈就发动了进攻。

    吴明彻刚刚取得淮南之地,这是南朝多年不曾见过的盛况,他想一鼓而下淮北之地,建不世之功勋。

    陈兵兵锋甚锐,下淮阴,拔济阴,入南徐,直指北徐州。而附近的居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纷纷叛归陈军。

    照这么发展下去,陆令萱的阴谋就可以得逞了。

    你被围,我会去救你的,不过速度上可能慢了点。嘿嘿,这个,你懂的。

    但祖珽这一次没有让我们失望,但让陆老太太失望了。

    他大开城门,令人不得出入,只派几个老弱残兵打扫街道,自己在城楼上焚香抚琴,还笑谈“我面前缺少一个知音的人”。

    对不起,我记成三国空城计了。

    但祖珽做了和诸葛亮类似的举动,让城外狐疑的同时也降低了戒备。

    突然,金鼓大作,祖珽亲自率众从城门杀出,军一阵骚乱,大多骇走。祖珽弯弓跃马,百发百中,再有他善于激励士气,城内齐军大举反攻,军大溃惊走。祖珽安危回到城中。

    我一直觉得奇怪,祖珽是如何以他已经失明的双眼,来指导他弯弓射箭且百发百中的。只能有两个解释,要么是他是武林高手,凭听觉知道敌人在哪,比如江南七怪之首柯镇恶;要么他就是有特异功能,可以收发超声波,比如蝙蝠。

    军把城团团围住,里三层外三层,整个北徐州仿佛一个大的卷心菜。

    祖珽倒也算能,且战且守,还时不时小股精锐突然搞下夜袭,搞得军连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

    就这样,时间不觉已经过了半个多月。

    尤其妙得是,半夜的时候,祖珽会派人从敌兵的间隙出出城,天亮再大张旗鼓地杀回来。军以为是援军来到,吓得拔腿就逃,北徐之围,竟然从此解开。

    如果知道真相,我估计陆令萱和南陈都要以头抢地了。

    祖珽在北徐州浴血奋战的时候,陆令萱和穆提婆等人都在等着他壮烈牺牲的好消息,准备追认他特等功兼烈士的的命令都已经签字,只等下发了。

    没想到,等来的是祖珽的奏凯捷报,老太太和她儿子鼻子都气歪了。

    祖珽意外地打了胜仗,没有让陆令萱实现借刀杀人的意图,已经足够,升迁,那是不可能的事。能保住脑袋,祖珽已经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