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35章 事实
    最后杨钦应该通突厥语,不然连雍虞闾的牙帐都找不着,而且是个口才非常好的大忽悠。

    杨钦在和雍虞闾还有大义公主会面之后,直接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现在大隋统治阶级内部其实非常不稳定,只是在苦苦支撑着,对南方的作战已经掏空了他们的战略物资储备。彭国公刘昶(音厂,此人是大义公主的姑父)正在谋划反隋运动,他来突厥正是受到了刘昶的命令来联合突厥相互接应的!

    杨钦不光口才好,还是一个编童话的高手,以上这个故事除了人名外基本上都是假的。隋朝就是乱也是前几年乱,而且仅仅局限于江南,现在经过杨广和杨素的整顿,南方早就服服帖帖的了,而那位刘昶据可靠消息证实,已经是半只脚踏进棺材的重病号,即便是想要谋反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其实只要稍加查探一下,马上就能发现这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雍虞闾夫妇虽然早已过了天真烂漫的念及却还童心未泯,杨钦这么一吹他们居然就这么信了…

    也应该适当的理解一下雍虞闾,被人捏在手心里的日子不好受,有点反抗情绪是正常的。大义公主这边也是报仇心切,要是没有点反抗情绪也是不正常的。

    他们夫妇是巴不得隋朝有点麻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既然选择信了杨钦的话,那就好好计划一下这个谋反事业也好,可谋反这种高费脑力的智力明显不适合他们俩玩。

    这是谋反,又不是过家家,好歹也得做点底下暗箱作、表面上虚以委蛇、释放一些烟雾弹扰乱视线之类的手段,最后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雍虞闾和大义公主倒好,跟杨钦侃完之后就觉得胜券在握了,对隋朝的使者态度又恶劣,还把贡品给停了,看这幅架势就差把‘图谋不轨’四个字刻脸上了。

    掌握了这一重要情报的长孙晟面不改色的辞别了雍虞闾夫妇,回去之后立即把自己掌握的情况竹筒倒豆子般汇报给了杨坚。

    本身就是靠谋反起家的杨坚对这一类事件从来都是零容忍,长孙晟这边刚汇报完,他就下了新的命令:再去一趟突厥的地盘,抓杨钦。

    对老板的这道新命令,长孙晟早有准备,行李都没放下出门就走了。

    可任重而道远,杨坚说得倒简单,关键是这道命令怎么实施下去?杨钦是帮助雍虞闾谋反的关键人物,雍虞闾就是再二也不会应为长孙晟的一句话就会乖乖把人交出的,是以长孙晟一路上考虑最多的就是怎么能让雍虞闾不乖乖把人交出来的方法。

    雍虞闾没想到刚送走的长孙晟居然没过几天又来串门了。等还在纳着闷的雍虞闾问清了长孙晟此行的目的是来抓杨钦之后,心里咯噔一声,怎么自己行事如此机密(他自以为)还是被长孙晟发现了蛛丝马迹?

    正如长孙晟所想的那样,雍虞闾把头一晃矢口否认,并对天发誓:我这里绝无此人,长孙大人你搞错了吧。

    雍虞闾的算盘打的不错,这是在他自己的底盘上,藏个把人那是小意思,只要自己咬死了没这档子事儿,长孙晟还能把杨钦给翻出来不成?

    既然长孙晟早就料到雍虞闾有这一出,还能被难倒他就不叫长孙晟了。

    长孙晟之所以被称为‘突厥问题专家’和‘突厥克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在突厥底盘上的关系网和情报调查能力强到了让这几个可汗都汗颜的程度。就是现在我们来看他对突厥的控制能力也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雍虞闾煞费苦心藏匿的杨钦愣是被长孙晟没费多大力就挖了出来,并扔到了雍虞闾面前。

    看着刚刚自己还矢口否认‘不存在’的杨钦冷不丁的出现在自己面前,雍虞闾的表情比吃了一只活苍蝇还难看,饶是他脸皮再厚也只能咬着牙认了。

    认了就完了?得罪了长孙晟的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除了被抓住的杨钦,长孙晟又向雍虞闾提供了一个新的罪犯名单,此人叫安遂迦是雍虞闾身边的近臣。

    听到安遂迦这个名字,虞闾有些不明所以。你抓杨钦我懂,那是你们隋朝过来的逃犯,你说这个安遂迦是啥意思,这个人跟你们有半毛钱关系。

    长孙晟坏笑一声,他跟我们是没什么关系,但他跟你倒有点关系,他是大义公主的姘头!

    听到这个爆料,雍虞闾和他的手下都惊呆了。即便是突厥这么开放的民风,也不好接受一个可贺敦找小情人劈腿,还是大庭广众之下被人给抖了出来。

    雍虞闾的脸色由红变绿,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啊,你说她找情人就找情人了,你有证据?

    当然有证据,要不要再给你漏点细节?

    越听雍虞闾的脸越绿,他知道,这次他是被长孙晟吃定了。

    雍虞闾恨安遂迦更长孙晟,任何人被揭发自己老婆偷人都不是一件高兴的事。看着长孙晟眉飞色舞讲着老婆细节真恨不得一刀剁了他,又完全没有借口下手,这种憋屈让雍虞闾想找块豆腐磕死。

    这个瘟神雍虞闾是一刻都不想再见了。眼不见心为净,赶紧把杨钦和安遂迦都让长孙晟带回去,自己赔笑道歉欢送长孙晟回家。

    看着长孙晟离去的身影,雍虞闾感觉自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可惜他还不知道,这场梦他还没有醒。

    长孙晟风尘仆仆的回到长安,立即受到杨坚的热情接待。

    这一次的外交成果杨坚非常满意,嘘寒问暖加官进爵不必说,对长孙晟的能力也越来越看重。

    客套完了之后,杨坚又和长孙晟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怎么杀了大义公主。

    突厥的风俗和中原文明还是有很大不同,雍虞闾被带了绿帽子是非常丢面子,却没有立即处理了大义公主,连可贺敦的头衔都还保留着。细掰扯下,能崎立突厥政坛多年不倒,大义公主还是一个非常有手腕的人(限在突厥),她不光姿色出众还是突厥中少有的文化人,这些年一直扮演着军师之类的角色替他们父子两出谋划策,要雍虞闾下决心杀人,一顶绿帽子可能不太够。

    这点绯闻放着不管,分分钟就会被神经的突厥人遗忘,这是雍虞闾想要的结果,却不是杨坚的。

    杨坚已经动了杀心,所以大义公主必须死。

    看着长孙晟又带着使团来串门,雍虞闾打了一个哆嗦心里暗骂一声howoldareyou!

    每次见到长孙晟对雍虞闾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这一次也不例外。

    这一年也不知是不是雍虞闾的本命年,接待的隋朝使者一波接一波,搞得他都不清楚这些人到底走了没走。

    除了长孙晟这一条线,杨坚另外安排一队使臣先一步奔赴突厥。

    这一对使臣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宣布废除大义隋朝的公主身份剥夺了她的庇护,二是送给雍虞闾四个小美人作为补偿。

    懂潜台词的人都读的出来这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示意雍虞闾赶紧干掉大义。雍虞闾在那装傻充愣,诏书念了就听,美女送了就睡,但大义还一直好好的。

    雍虞闾不愿意下手,长孙晟也不能自上。针对这个情况,长孙晟又找了一位帮手,说来也是老搭档,他是雍虞闾的堂弟染干。

    作为处罗候的儿子,在其死后染干也继任为可汗,为突利可汗。

    这个可汗染干当得不是很爽,因为总是被雍虞闾压了一头。经过染干的仔细分析,是因为他堂兄有个隋朝的公主老婆而他没有,他觉得这是一个拼老婆的时代,所以他也向隋朝提交了一个联姻申请,希望能得一个老婆做靠山。

    杨坚给出的答复很简单,帮长孙晟干掉大义后,就给你安排婚事。

    让雍虞闾少个老婆而让自己多个老婆,这个账怎么算怎么划算,染干痛快的答应下来。在长孙晟到了之后,染干开始跟其密切合作,利用自己在突厥中的关系把这段绯闻重新炒热,使这段红杏出墙的‘佳话’传成街头巷尾老少皆宜的经典谈资。

    雍虞闾无奈的发现,他想掩盖的这段家丑是不可能的,而自己已经成为突厥历史上最丢人的绿帽子王。

    世界上最毒的不是毒蛇而是毒舌。在染干等人的教唆和挑拨下,被说急眼的雍虞闾提着刀冲进了大义公主的帐篷,这个可怜的女人带着她未完成的复仇理想和悲惨的命运就此香消玉殒。

    任务完成了,长孙晟长处一口气,跑了三趟终于可以回去交差了。这个女人的命运虽值得惋惜,但她的复仇手段一旦实现,将使得无数无辜的百姓卷入战火,她的死亡不会让长孙晟有更多的心理负担。

    而在一旁看热闹心里暗爽的染干,此刻绝不会想到,他未来要戴的帽子比他这位堂兄还要更绿点…

    再次回到隋朝,长孙晟还带了两份联姻申请单。一份属于早就商量好的染干,一份属于刚丢了媳妇的雍虞闾。

    雍虞闾很快从丧妻的悲痛之中调整了心态,他知道隋朝送来的四个美人儿当个充气娃娃玩玩还行(非常奢侈),完全没办法拿来做老婆。这些年他在这片草原上打拼事业,背后有一个有背景的老婆能带来多少好处他很清楚,所以他希望再求一个老婆。

    没想到准备送去联姻的闺女一下子成了抢手货。刚让雍虞闾杀了他媳妇,杨坚觉得也有点必要安抚一下那颗受伤的心灵,索性再多送出去一个,反正都不是他自己的亲闺女送出去也不会太心疼。

    对此长孙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据我了解,雍虞闾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是为了对付达头才过来巴结我们。如果让他继续做大,很有可能灭了达头,到时候肯定会对我们不利。而染干则不同,我跟他们父子相交多年,清楚他们的性格,而且他的实力偏弱容易控制,这是可以拉拢的人选,与染干和亲才是正确的选择。’

    隋朝众人中对突厥事务,长孙晟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的建议让杨坚脑洞大开,有理有据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看来之前还是小看了和亲这个外交政策的效用。稍微思量了一下,杨坚还是觉得采用长孙晟的策略。

    得了隋朝许婚的消息之后,染干幸福的几天没睡好觉。得了承诺就是准新郎了,他觉得自己只要再等几天,好日子马上就会来的。

    现实是,染干太小看隋朝的办事效率了。想把准新郎的‘准’字去掉,其难度不亚于现在的副局长把‘副’字去了。隋朝给染干娶老婆完全没有杀他堂哥的老婆那份亢奋的热情,为了等去掉‘准’的这一天,染干足足等了四年。

    四年啊,鲜肉都晒成腊肠了。染干这个准新郎官实在当的太憋屈,再不把那闺女娶回来新娘都变旧娘了。

    长孙晟也觉得拖的有点过份,他安慰了安慰染干,并答应亲自把新娘给接回来。染干已经等的太急,除了长孙晟还派了五百骑兵来护送新娘子。

    看着长孙晟带着染干的迎亲队伍,杨坚也很尴尬。人来了可不能再哄走了,就是冲着长孙晟的面子,这新娘子也得给。随即封了一位宗室之女为安义公主,远嫁染干,而染干也信守当年的婚前协议,把他的据点向南迁徙到度斤旧镇。

    度斤旧镇位于雍虞闾的老巢和隋朝边境之间,让染干守在这里就是为了防备雍虞闾的反扑,说白了就是提杨坚看门。

    一切如长孙晟所预料的,被拒和亲的雍虞闾开始断断续续的报复进行,有了染干尽职尽责的提其详细军事情报,每一次骚扰之前隋朝边境守军都有充分的准备,雍虞闾也一次次无功而返。

    愤怒在无数次失败的行动中因为没有发泄的渠道而逐渐累积,最后变为了刻骨铭心的仇恨。每次看到在自己的行军路线上隋军都是严阵以待,雍虞闾紧咬着牙关,脑海开始中酝酿一个更大的复仇计划。

    开皇十九年(599年)二月,染干火急火燎的报给长孙晟一份重要军事情报:雍虞闾正在加足制作攻城器械,想要对隋朝发起全面进攻!

    长孙晟听到这个消息后面色凝重同时还有一个疑惑,此前雍虞闾都是小规模的骚扰行动,怎么现在会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他难道不怕仇敌达头会在他背后捅刀子吗?

    染干马上说出了这份军事情报最重要的后半段:雍虞闾已经和达头达成了合作协议,这次是他们准备一起发起进攻的!

    这下坏事了。

    雍虞闾已经厌倦了无甚成果的小骚扰,他终于意识到民族仇恨是大于内部矛盾的,对隋朝的怨怒让他联结了世仇达头。这些年达头也是一个小怨妇,由于此前雍虞闾有隋朝的支持,跟这位孙子辈的小家伙交手一直处处受到压制,即便是打赢了也没啥油水,现在雍虞闾主动提议一起去隋朝抢劫,早已急不可耐准备捞一把的达头也是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突厥自分裂为东西两部之后,这是第一次集合在一起准备发起破坏性的战争。

    已经沉寂了十多年的北方边境,终究要迎来一场大规模的战火洗礼。

    东西两位可汗为了这次侵略战争一共出动了十多万突厥精锐铁骑。和摄图上一次带领五可汗四十万大军相比,在兵力上有些差距,但那一次之所以战斗失利,也跟摄图他们部队协调不统一,几个军团之间各自为战有很大关系。

    这一次雍虞闾和达头充分的吸取了摄图的失败教训。兵在精不在多,他们相信在整体作战实力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这一票抢劫不会无功而返。

    但他们也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隋朝的战斗实力在这些年也一直在增长中,而且速度还要比他们更快一些。

    在看完长孙晟送来的奏报后,杨坚的反应比十七年前要淡定的多。他命令汉王杨谅为元帅,坐镇后方统辖大军,尚书右仆射杨素出兵灵州尚书左仆射高熲出兵朔州上柱国燕荣幽州兵分三路抗击突厥。

    按照老传统,作为杨坚的儿子汉王杨谅虽名为元帅,实际上是来观摩学习还有镀金的。高熲和燕荣坐在西安和,是为了防止突厥人乱串,真正直面对抗突厥铁骑的只有杨素这一支部队。

    杨素就是一剂强心针,在这一时期的这片土地上,杨素的统帅能力无人可出其右,只要有他在这场战争就算赢了一半。

    求战心切的杨素急忙在战区中寻找目标,但找了找没找着…人呢?

    说来也是隋朝方面信息更新不及时,雍虞闾在联合达头之后并没有直接找隋朝干架,而是拉着达头给自己干了一个私活。

    雍虞闾一直惦记着,是染干逼着我杀了妻子,还抢了我的和亲机会。染干不但羞辱了我,还胳膊肘往外拐,每次在我准备去抢劫时就给隋朝打小报告…染干我跟你的情分算是尽了,我要先拿你的血来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