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武侠修真 > 大唐至尊纨绔 > 第229章 卢郑联手
    要是再听不出李世民话里对杨元庆的偏袒,卢青宫也就白在朝堂摸滚打爬十几年了。

    偏偏这个时候,杨元庆觉得还不够,继续煽风点火道:“卢大夫,答应了吧,虽然成功的几率不大,但是我们对你都有信心。”

    “何况从谏议大夫到忠武将军,上升了四级,这官职白捡的啊!”

    程咬金起哄道:“是啊,我们武将想升职,就得上战场浴血杀敌,幸运点活着回来还能加官进爵,倒霉点直接黄土一埋。”

    这话得到全部武将认可,纷纷‘劝诫’卢青宫答应这份美差。

    “臣郑泽然有话要说。”

    这时,同为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郑泽然走出来说道。

    李世民点头道:“郑爱卿有什么见解,就说说吧!”

    “是!”郑泽然拱手,语气恭敬道:“臣要说的是杨将军此言简直是无稽之谈,武将打天下,文臣安天下,分工合作共同辅佐皇上,本是分内的事。”

    “若是本末倒置,文臣去打仗,武将处理政务,天下岂不是又要乱了?还请皇上三思。”

    都看得出李世民刚才一番话是偏袒杨元庆,但谁也不敢真把他的话当玩笑话来看。

    一国之主,九五之尊,李世民想让这句话变成真的,也只是多废句话的功夫。

    卢青宫感激的看了眼郑泽然,赶忙附和道:“是啊皇上,老臣年迈,就算有那个为大唐朝赴汤蹈火的心,也已没了那个壮年力气。”

    “若是老臣是而立之年,老臣就算是战死,也定然会为了大唐朝贡献出最后的奉献。”

    “卢爱卿其心可嘉。”

    李世民随意的夸赞一句,这件事算是揭过去了,毕竟他也不可能真让卢青宫去当将军带兵,除非卢氏先放弃卢青宫。

    不然就算现在李世民看卢青宫不顺眼,也得顾及整个卢氏,一个卢氏李世民自然不放在心中,但四门高姓同气连枝,一家有难其他三家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是以,在针对四门高姓这件事上,李世民只能大胆任用杨元庆来搅和局面,却不能直接对四门高姓的人出手。

    然而,卢青宫短暂的认怂,却不代表他就此会放过杨元庆。

    “程都督加官进爵为国公,我们还可以细输程都督过往的功绩,但今日有一言,臣不得不说。”

    紧接着,卢青宫略一拱手,面向文武百官,朗声说道:“杨元庆,杨将军,他何德何能要被加封?”

    话音落下,立刻有和杨元庆不对盘的文臣出声附和,纷纷表示赞成卢青宫的观点。

    之前魏徵、长孙无忌出面阻扰程咬金封国公,那是文臣和武将的斗争,也是两位不想看武将那边又出个国公,以此令武将更嚣张。

    如今是单说杨元庆的事,魏徵、长孙无忌之流的老狐狸就不说话了。

    先不说早前杨元庆暗中帮助王珪回京,解了魏徵心中事,以及长孙无忌在杨氏入股的事。就说今日之事,杨元庆还代表不了整个武将群体,是以两个老家伙也不想把杨元庆得罪太过。

    座上,李世民一言不发的看着这些抵制杨元庆的文臣,从头到尾没有露出其他的表情,一时间让这些文臣揣测不到圣意。

    等声音渐小,李世民方才出声问道:“杨小子,这么多人反对你受封赏,你如何想?”

    “不用想。”

    “哦?”

    杨元庆笑道:“首先,皇上您刚才只封了程都督为国公,还没有念到臣的封赏。何况,臣并不认为自己这点功绩和诸位浴血奋战的大将军比起来,就有资格当国公了。”

    “所以……”说到这,杨元庆戏谑的看向卢青宫,缓缓说道:“卢大夫提防的过早了,真要是阻碍臣被封国公的时候,也不知道卢大夫年迈的身体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在‘年迈’两个字上,杨元庆刻意咬重音,借以讽刺刚才卢青宫为自己不上战场的辩解。

    大殿里不是老狐狸就是老油条,杨元庆什么意思自然都听得出来,不免有人低低笑出声来。

    卢青宫的脸色青了变红,红了又白,紧接着又听杨元庆继续说道:“臣这人是个直肠子,没卢大夫肚子里那些弯弯绕绕。”

    “是以皇上,臣不求加官进爵,也不求金银土地,只求皇上能嘉奖那些为了大唐朝浴血奋战的士兵,他们是为了百姓的安宁,是为大唐朝而战,是皇上的兵!”

    一句话落,杨元庆长躬行礼,这话却说到了李世民心坎中。

    “哈哈好!”

    李世民抚掌大笑道:“天下百姓是朕的子民,三军中的将士也是朕的子民,来啊,传朕口谕,赏三军美酒……”

    犒赏三军后,程咬金的国公位置没人反驳了,而杨元庆没有太多封赏,只捞到了一个太子少师的职位。

    虽是从二品,但和正三品的六部比起来,只能算是吉祥物,在朝堂上没什么实权。

    说白了,就是从给太子养马的职位,成了贴身伺候太子的侍从之一,名头好听点罢了。

    李世民倒是想多赏点金银土地,却被卢青宫以‘杨元庆打高.丽时手段过于残忍,引起多个藩属国不适’给驳回去了。

    这一举动引起李世民不满,但他现在还不能动卢家,只能把这口气咽下去,却不代表杨元庆会咽下去。

    有恶气绝对要出,不能留到明天,这是杨元庆的准则。

    “刚才卢大夫那一番话,说的我是醍醐灌顶啊,来来来我敬卢大夫一杯。”

    杨元庆举杯敬卢青宫,端酒的动作却没有丝毫的敬意,然而刚把人升官发财的机会给阻断,卢青宫要是不给面子,那就在文臣队伍中留下话柄。

    是以,这杯酒他不得不喝。

    然而一杯结束,还有第二杯、第三杯……到最后程咬金招呼几个人都跑来凑热闹,宴席刚开始,几个人合伙就把卢青宫给灌醉了。

    把人灌醉了,杨元庆还不放过,和讲故事似的,把卢青宫的风.流韵事说给整个大殿的人听,而卢青宫想辩解,醉酒后的舌头却不听使唤。

    可以说,卢青宫从一方面保住了自己作为文臣的风度,却从另一方面彻底的被败坏干净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