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唐:错认李二为亲爹 > 第200章 艰难的抉择
    长安城中一个隐蔽的宅院之中,七个老头正围坐在一个房间里。

    他们每人脸上皆是凝重,不住的饮着茶水,像是几天都没有喝过一般。

    他们的手不住的颤抖着,汗水不断从额头上冒出来,很显然他们如此口渴全是因为精神太过紧张所致。

    上一次的聚会,他们还能在这谈笑风生,仿佛举手抬足间樯橹灰飞烟灭,顷刻间就能让偌大的大唐帝国烟消云散。

    这一次,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众人的脸上满是凝重。

    如果说开科取士对他们这些传承千年,垄断了学识的世家来说,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的话。

    那么大唐书院的建设计划,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小事。

    他们世家的子弟打成出生起,早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只要李二这厮敢靠考试招生录用,他们就敢让这书院九成甚至十成的人都是他们世家的子弟!

    不过教化万民,有教无类终究是他们这些儒道之人终极的理想。

    李二既然喜欢折腾,就由他去,对他们这些千年王八来说,也就只是件无关痛痒的小事,说不得他们努力促成此事,还能借此青史留名。

    至于大唐书局,虽然打击了他们对于书籍对于知识的垄断,值得他们重视,但也只能伤到他们皮毛,他们这些世家千年的传承靠的可远远不止是书而已。

    光有书顶个屁用啊!

    圣人之道,微言大义,句读都不知道,你还想瞧明白?怕不是钻进死胡同里,直接把自己琢磨废了哦!

    他们这些千年的世家,什么都不多,就是诸子百家典籍的注解多。

    正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人生一世,若是不写点注,岂不是白来一遭?

    可以无师自通的天纵奇才,总归是凤毛麟角,寒门百姓中即便出了这么一位横压一世的人物,又能如何呢?

    终究改变不了大局。

    所以李二的这些个反制手段,对他们来说,都是跟看笑话似的,根本得不到重视。

    但是——

    今天的报纸不一样!

    这舆论的阵地,他们是绝对绝对绝对不能放弃的!

    正此时,王珪沉吟半晌,总算开口,打破了僵局:“这长安日报诸位都看过了吧?”

    砰!

    陇西李义用力一拍桌子,怒道:“办报!我们也办报!”

    卢维冷哼一声,嘲讽道:“办报?拿什么办?”

    他将袖子里的报纸掏了出来用力拍在桌子上。

    “砰!”

    “这纸的质地,这产量,明显是崭新的工艺!”

    王珪皱着眉头,不解道:“李二这小儿,究竟是从哪里搞到的这等工艺?”

    “想来大唐书局的书,恐怕也是如此。”

    崔绍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那总不能拱手将这民心推给李二了吧?”

    崔绍冷声道:“这报纸的后手,诸位可别说瞧不出来。”

    “唉——”李俊长叹一口气,“这报纸可以刊登六经注解,长此以往,大儒争相在这报纸上辩经,我们的根可就被李二那厮挖了。”

    李俊的话说完,现场又陷入了沉默。

    大家都明白,这次所有世家都要动手了,不能再隐忍了,可谁又敢拍这个板呢?

    毕竟崔州的事情他们还历历在目,这回一旦动手小打小闹是不可能了。

    搞不好传承千年的家族都得断根,李二可不会对他们心慈手软!

    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一旦失手,将再也没有能力反抗了。

    王珪靠在椅背纸上,眯着眼睛,仿佛进入假寐,对于周围众人满脸的担忧,嘴角微微勾起,丝毫不掩饰心中的嘲讽。

    这些家伙真的是老了,李二这厮都骑到大家脸上了,还在这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还在害怕李二对他们动手!

    难道大家不动手,就能安安稳稳的吗?

    难道他们还有机会和李二讲和吗?

    王珪微微睁开眼,再次从众人不安的神色上扫过,冷笑一声,又陷入了假寐。

    他们五姓七望该洗牌了啊。

    如今正是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必须选贤才出来,方能有一线生机。

    正此时,房门发出吱呀一声脆响,一个白须白发,身穿一身粗布麻衣的老者走了进来。

    他刚一进来,嘴上就发出哈哈一声轻笑,对着众人拱手道:“诸位见谅,老夫来迟一步,还望诸位家主海涵。”

    这话一出,除王珪外的众人皆是连忙起身拱手致意,笑呵呵道:“窦老言重了,此间之事,若是没有窦老,我等岂敢妄下定论?”

    一人话语落下,其他人也是齐齐点头,出声附和。

    “没错,没错,窦老真会说笑,咱们快快入座!”

    “大事重要,大事重要!”

    老者对着众人一一行礼,又是客套了一番。

    唯有王珪对此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这窦家虽然不得了,可王珪有自己的尊严,断不会做这等事。

    可这窦老偏偏却选到了王珪的身旁坐下,反倒令王珪难堪了。

    这窦老乃是窦皇后的父亲,也就是李渊的岳父,李世民的外公。

    如今的窦家虽然因为窦皇后的死,李世民的继位,而有些没落,但是太上皇李渊还没死呢,正是春秋鼎盛之时!

    他们虽然不敢当这个出头鸟,直接跳出来造反另立一个新国家!

    但清君侧勤王的胆量还是有的!

    这窦老正是他们和李渊之中的一座桥梁。

    更重要的是,窦家有兵权,窦家的子弟在长安禁卫里身居要职!

    在这长安城里,没有兵权寸步难行,他们这些个强龙,怎么压得过李二这条地头蛇呐?

    否则,就他们这些个眼高于顶的人物,何能容得这窦威如此托大呢?

    窦家的祖上虽然也出过不少声名显赫,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底蕴太差,以至于被窦宪谋反一事牵连,元气大伤。

    否则这关陇八柱国,怎么也得有窦家一份!

    如今窦家式微,正是大家团结一致,一起再现祖上荣光的大好时候!

    王珪虽然极力反对拉拢窦家,但他只有一人,少数服从多数,也只得看着他们邀请窦家参会。

    人员到齐了,众人客套一番之后,这决定大家生死存亡的会议,也就该开始了。

    是战。

    是和。

    终究要有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