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唐:错认李二为亲爹 > 第376章 人口才是大唐强盛的根本!
    在懵逼的同一时间,小犬等三名使者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可这话要是从别人嘴巴里说出来。

    这三家伙也纯当耳旁风,不过是在放屁罢了。

    毕竟这是他们举国上下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制定出来的国策。

    可问题是,这位秦兄弟!

    确定对他们扶桑的历史和传承有着很深刻的了解,甚至他们的一些传统和习俗也都能够说出来。

    仿佛真的就在扶桑生活过一般。

    再加上通过之前那一番言谈中了解到的。

    很明显这位酒楼的大掌柜,也是真正有文化学识的大才!

    或许从他嘴巴里,才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到,他们扶桑当务之急,最为迫切的是学习大唐哪些方面。

    毕竟,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参考一下,别人的意见也好。

    因此,小犬这名正使立马神情郑重,严肃地开口询问道:

    “秦兄,不知道你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在我们扶桑人看来,能够把大唐的各种先进技术和朝廷政体,礼仪文化,乃至商业农耕等方面学来,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实话说,在我们看来这些都已经算是最为重要迫切的东西了。”

    “难道还有什么比学习这些更加优先,更加重要的吗?”

    秦渊煞有介事地摇头晃脑了一阵。

    然后竖起一根手指,左右比划了两下。

    “你说得这些当然重要,都是我大唐之所以能够强盛的精华之处。”

    “但你却忘了一个根源,最重要的基础你忘了,那你别的东西学了再多。”

    “最后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本罢了。”

    小犬的大惊失色,惊慌的样子溢于言表。

    他听秦渊这么说,心里不由得更是慌张得不行。

    他可是正使,出了大乱子,首先问责的就是他!

    于是,他赶忙又往秦渊的身边靠了靠,似乎想要借此听得更加清楚些。

    “敢问秦兄,什么是大唐如此强盛的基础和根源呢?”

    秦渊食指在桌上重重地写了两个字。

    “人口!”

    三名扶桑使者自然都是认识汉字的。

    而且这两个字的结构也很简单,他们一眼就认了出来。

    副使者土肥圆贤二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然后有些疑惑的看着秦渊,问道:

    “秦兄,这人口又是从哪里说起?”

    “中原大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情,也并非一天两天才出现的情况。”

    “我扶桑倘若要学习的话,不也应该先学习那些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吗?”

    “学习让人口变多是个怎么回事?”

    秦渊立马摆出了自己大忽悠家的架势。

    神情肃穆而又庄重,缓缓分析道:

    “你们这就是陷入了思维的局限之中。”

    “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根本,反倒是痴迷于那些表象。”

    “我大唐之所以如此强盛,能够拥有如今‘坐拥万里江山,四海八方来长安朝贺’的盛大场面。”

    “先进的知识文化和技术,以及农业商业,的的确确要占据一部分的功劳。”

    “但归根结底还是人口众多。”

    “就是因为人口多,所以不论做什么,力量都十分庞大,才能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耕种广大的农田庄稼,才能拥有富足的粮食。”

    “就是因为人口众多,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那么多先进的技术,才能够把商业发展到极致。”

    “要不然人口贫乏,一大片地方都没有人,那就算拥有再先进的技术,那又能够拿来给谁用呢?”

    “所以人口才是根本,其他都是皮毛。”

    “这叫人口红利。”

    秦渊说到这儿,小犬等人由不得沉思起来,这么一想似乎相当的有道理。

    中原国家为什么历朝历代都那么强大?

    他们扶桑为什么几百年过去了,依旧只能臣服于中原王朝的脚下?。

    还不就是因为中原王朝人口众多!

    从而使得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强悍,随随便便就能招募出数十万的士兵,这是他们扶桑拍马也赶不上的。

    那这么说的话。

    的确!

    人口才是一个国家强盛和发达的最根本的因素!

    看着这三个家伙一脸沉思的模样。

    秦渊又继续忽悠着说道:

    “参照我大唐如此强盛,你们大可以对比一下,扶桑把人口变得稠密之后所带来的变化。”

    三人立马一起把目光转向秦渊。

    等待着这位秦大掌柜给自己等人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期望。

    秦渊一边用手势比划着,一边用一种饱含诱导性的语气说道:

    “倘若你们扶桑人口众多。”

    “就算不扩展现有的国土,那也可以轻易的填充满全国上下所有的耕地。”

    “最起码根据我了解的,你们扶桑现在还没有达到所有土地都被开垦的阶段。”

    “如果人口膨胀起来,那么农耕就会变得高效快捷许多,能够分为好几轮进行轮种。”

    “这样一来,不仅粮食的产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还能够腾出来相当一部分壮年劳动力用以组建军队,修建工程建筑,乃至投入到其他更多更多的事情当中。”

    “到时候想要多少粮食就有多少粮食,想要组建军队,随时都能征召超过十万人!”

    “想要修一座宫殿,随随便便就是征召数十万的民夫。”

    “这才是最为根本性的国策!”

    “倘若把人口发展上去了,那简直抵得上学一百次我大唐最为优良的技术和知识!”

    “你们就告诉我,是把人口发展上去好呢?”

    “还是学一些皮毛之类的表象更加重要?”

    秦渊这一番分析不算冗长。

    也没讲什么大道理大知识,完完全全就是给这三个扶桑使者画了一个好大的饼。

    凭空描绘了一下扶桑拥有大量人口之后,所会出现的盛大景象。

    当然了。

    这个所谓的描绘纯属扯淡。

    因为扶桑就算真的有这么多人口,那也没有那么多土地来容纳。

    土地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是有上限的!

    所以,在高产作物出现之前。

    中国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都相对稳定。

    唯独清代,出现了大量高产作物之后。

    人口才能够上亿。

    更何况。

    发展人口,根本就不是一句空话所能够做到的事情。

    中原如此广袤的土地,也才孕育了三千万的人口。

    像扶桑那样的小岛,就算是往死里发展,拼着命撑坏了都不要紧,那也搞不出来多少人来。

    所以说,这才所谓的国策,其实……

    根本就是一通废话!

    换了任何一个大唐的朝中大臣听了这番话,都会嗤之以鼻,都会觉得纯属扯淡!

    但是这三个扶桑人不一样啊。

    他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远见,更没有什么见识。

    反倒是完完全全被秦渊所描绘出来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给洗礼了。

    彻彻底底沉浸在了其中。

    说到底,还是他们太信任秦渊了。

    人总是会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