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排行通历史:盘点史上十大猛将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刘福通为何会失败?
    接下来就是李昊充满激情的解说。

    李昊对刘福通的观感,可比摩尼教主方腊好得太多了。

    【刘福通的韩宋政权失败了。明教大起义最终还是成功了,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强盛一时的大明帝国。】

    【刘福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把根据地扎在了中原。

    中原易攻难守,四面受敌,又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当他占据汴梁后,更是对元大都构成了直接威胁。所以察罕帖木儿集全国之精力围攻汴梁时,几乎就决定了韩宋政权的命运。】

    【刘福通北伐的时机也没有选对。

    三路北伐军的战绩其实都不错,李喜喜率领的西路军攻占了长安,全取关中之地。关先生率领的中路军进军山西,一度攻破了元上都,后来更是纵横数千里,打到了高丽。

    毛贵率领的东路军更是攻到大都城外,吓得城内的蒙古贵族,有一半逃到了塞外草原。

    然而,三路大军相距过远,无法相互支援,反而变成了三路深入敌境的孤军。

    大元朝的末代名将察罕帖木儿率领虎森赤,关保,李思齐,李克彝,阎思孝等一帮精兵强将开始反击。

    先后击败了西路军和中路军,兵锋直指汴梁。

    而刘福通守卫汴梁的兵力不到五万人,面对元朝大军压境,他只能寄希望于外围的红巾军。】

    【天下最善变的是人心。

    江南的各路红巾军政权早就有了自立之心,他们当然不会援救韩宋政权,相反的,他们只想让韩宋政权倒台,好早日接过韩宋政权这杆正统大旗。

    西路军远在宁夏,中路军远在高丽。唯一有希望也有实力援救刘福通的毛贵又被著名的搅屎棍赵均用暗杀,导致东路军开启了自相残杀的模式。

    所以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名义上可以节制天下兵马,拥兵近百万的刘福通守城数月,却没等到任何一支明教援军。

    直到汴梁城被元军攻破,韩宋政权落下帷幕。】

    【刘福通也没有资格责怪明教的各路将领。他拥立韩林儿为帝的举措,其实把自己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这很像范增给项梁出的“立义帝”计策,看似高明,其实埋下了项羽败亡的根源。

    整个韩宋天下都是刘福通打下来的,刘福通却不是韩宋政权的皇帝,而是宰相。

    或者用更难听的话说,他是一个权臣。

    韩林儿乃黄口孺子,难以决断天下大事。军政之事皆由刘福通一人决断。

    他对天下群雄发号施令,名不正言不顺。

    天下群雄把他视为韩宋政权的权臣,自然有样学样。

    你刘福通都不是韩林儿的忠臣,我们为什么要忠于你呢?】

    【刘福通虽然失败了,但他对大元朝廷构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的三路北伐大军更是打穿了整个北方,动摇了大元统治的根基。

    后来朱元璋北伐,之所以能在十个月内攻取元大都,正是吸取了刘福通北伐失败的教训。稳扎稳打,先山东,后河南,再陕西,最后直取元大都,一战而克。】

    【鉴于刘福通在元末大起义中的重要作用,还曾做过十几年朱元璋名义上的上司。本通天博士把刘福通列为史上十大反王第六位,以示尊敬!】

    关于刘福通的盘点视频就比前面几位反王的详细多了。

    看到明教义军与元军的一次次血战,一个个慷慨激昂的汉子舍身赴死,只为推翻蒙元暴政,诸天历史位面的观众全都看得热血沸腾。

    “刘福通真是好汉子。”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这歌谣太带劲了。”

    “我若生于元末,愿为刘福通的马前卒,与暴元大军正面对决,而不是躲在后方猥琐发育。”

    说出这个评论的人,肯定对老朱不感冒。

    但历史的残酷就在这里。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不管你有多大的功绩,只要你没能笑到最后,就会变成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为王前驱。”

    被这条视频盘点到的几个历史人物却是另外一种心情。

    元末位面。

    龙凤四年五月,刚刚攻取汴梁,正准备催马进城的刘福通望着光影投幕上的文字,顿时原地勒住了战马,整张脸也黑了下来。

    老刘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不但败了,并且还败的如此快速,如此彻底。

    本以为攻取汴梁后,韩宋政权控制的地盘已经比北宋还要大了,灭元建国已成定局,谁能想到这么强大的韩宋竟是昙花一现呢?

    老刘虽然很清楚各路义军都有私心,但他还是没想到自己这个天下共主被围时,竟然没有一支军队前来援救。

    刘福通突然看清楚了自己目前的处境,看似高高在上,号令天下,实则已经被所有人孤立起来了。

    “多谢通天博士提醒,俺老刘这两年确实有点飘了。”

    刘福通喃喃自语,随后又十分不甘地说,

    “鞑子察罕帖木儿这么能打?比脱脱帖木儿还厉害?哼,俺老刘不服他。

    这一次,我要与这个鞑子决一胜负。”

    年方三十九岁的刘福通刚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当然不会束手认缚。

    他本来就是攻掠如火的英雄,绝不会未战先怂。

    身边一群亲信将领见老刘勒住战马,不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都向唯一的谋士罗文林使眼色。

    罗文林深吸一口气,纵马走到刘福通身边,笑着问道,

    “大元帅,这汴梁城我们还进不进?”

    刘福通虽是韩宋政权的宰相,但他的一帮亲信手下向来都称他“大元帅。”

    面对罗文林的问话,刘福通愣了一下,才知道自己迟迟不进城,让麾下将领误会自己有了退意。

    老刘凝神打量一众将领的眼神,发现每一个将领都战意满满,并没有因为光影投幕上说他们失败了而失去斗志。

    都是被元鞑子逼到绝路的铁血汉子。

    他们没有一个人怕死。

    他们唯一怕的就是自己战死了,元鞑子却继续统治这片土地。

    如今知道了元鞑子最终还是被明教的一支义军摧毁,这些明教将领再无半点遗憾。

    他们将心甘情愿地充当大元朝廷与江南义军之间的血肉屏障,至死方休。

    大将周全昂然说道,

    “大元帅,下令吧!我们自从揭竿而起的那天起,就没想着一直活下去。我本堂堂男子汉,不为鞑子做马牛!老子就是战死沙场,也要砍杀几个元鞑子。”

    “好!”

    刘福通大吼一声,摘掉头上铁盔,露出自己不屈的面孔。

    “元鞑子有什么好怕的?走!进汴梁城!”

    周全说,“进城!”

    罗文林说,“进城!”

    最后十几万明教义军齐声大喝,

    “进城!”

    刘福通向着光影投幕拱了拱手,大声吼道,

    “岳武穆,你在天之灵看到了吗?咱老刘完成了你的遗愿,杀回这汴梁城了!”

    刘福通一马当先,缓缓地踏进了失守231年的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