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35章 朝堂骂战
    孔家目前没什么高官在朝廷里,而他孔梓铭本人也没什么实力关系。

    至于他的祖宗孔老先生,在明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盛行的明末,似乎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了。

    之所以说朱慈烺惹了大祸,完全只是因为两个字——氏族。

    孔家是氏族,大明朝很多官员也是氏族,甚至内阁成员,朝廷户部尚书侯询,也是氏族出身,你朱慈烺今天敢把孔家抄了,明天是不是也会把我家抄了?

    带着这个疑问,那些官员们开始上书,至于上书的理由,自然不会是打击士族门阀之类的见不得光的话,而是颠倒黑白胡言乱语,类似于大街上的破皮无赖。

    北京朝堂。

    崇祯已经很久没有管事了,朱慈烺把孔家抄家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所以今天特地召集了北京所有的在京官员开堂会!

    太监王承恩首先尖声发言:“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此话一出,户部山东司给事中李空衣站了出来。

    “臣有本奏,臣弹劾河北山东两省巡抚海瑞,无故关押圣衍公孔梓铭!”

    这时,刑部山东司主事也站了出来。

    “臣也弹劾海瑞,欺世盗名,无故抓人,并且呈上假证据混淆圣听,实则收受贿赂,暗地贪污。”

    大理寺少卿欧阳贞接着说道:“臣也弹劾海瑞,不经请示,擅自闯入衍圣公家中,抄家灭门,造成衍圣公数十名家丁伤亡,衍圣公本人也被砍断了胳膊。”

    ……

    一连串十几个中层官员都站了出来,开始弹劾海瑞,话也都基本相同,都是骂海瑞欺世盗名,贪污受贿,鱼肉乡里,甚至还有个二货爆出了海瑞即将“佣兵谋反”的八卦新闻,如此猛料让于谦都笑了。

    这些人似乎是商量好了,全都将矛头指向了海瑞,绝口不提朱慈烺三个字,当然,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朱慈烺身为监国,而且又是太子,如果直接骂他皇上脸上也不好看。

    至于这些人的职位,基本上都是专门负责弹劾的给事中,这种人就是所谓的言官,明朝的惯例是不杀言官,除了遇到个把有个性的皇帝之外,这帮人基本上都和疯狗差不多,看谁不顺眼就咬上两口,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其中不乏真正的为民请命者,但是到了明末,这种生物比大熊猫还稀罕。

    等这些人说完,平素十分欣赏海瑞为人的于谦站了出来:“你们给海瑞罗列的这些罪名,可有证据?”

    最先站出来的李空衣开口道:“证据都已经被海瑞毁灭。”

    “那你们又是从何得知的呢?”于谦问道。

    欧阳贞淡然道:“从字里行间分析得知。”

    所谓的字里行间分析得知,如果用平常点的话来说,就是俩字:蒙的!

    于谦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帮人吃朝廷俸禄,居然能够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来。

    这时刑部尚书梁储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根据臣的调查,海瑞送上来的卷宗和口供均是没有问题的,欧阳贞和李空衣所言,皆是空穴来风,不得相信。”

    然而,就在这时东林党硕果仅存的代表人物侯询开口了:“陛下,这件事情况复杂,臣虽然不相信海瑞会贪污受贿,但是圣衍公谋反一事,臣也是万万不信的,如果没有谋反,便抄家灭门,恐怕实在是难以服众。”

    和那些言官不同,侯询并没有和他们串通一气,他之所以弹劾只是觉得海瑞些事干的有些不地道,大家都是读孔圣人的书才当上官的,你如今把人家孔家家都抄了,总归要有个交代吧!

    一旁的于谦再次为海瑞申辩:“陛下,圣衍公这几年屡有恶行,内阁也收到过不少弹劾他的奏疏,就算没有谋反,肯定也有许多其他的不法事,海瑞也是秉公断案。”

    一旁的侯询闻言当即开始和于谦辩论。

    其他人如梁储、诸葛瑾、李贤等人只是劝架,朝堂上顿时成了一团乱麻。

    如果朱慈烺在朝堂上的时候,估计会大喝一声:都给老子住嘴。然后他再一五一十的和那些官员掰扯掰扯,最后再下个总结了解此案。

    可是崇祯就不一样了,他看着台下这些官员们吵来吵去,居然有些困了,他打了个哈欠,躺在了龙椅上开始小歇。

    朝堂下,诸臣已经乱作一团,一边是氏族集团,侯询不经意间已经被推为了氏族集团的领袖,另一边是朱慈烺的召唤集团,领袖自然是于谦,李贤,后面还有一些和海瑞一样清正廉明的御史们。

    这些人足足吵了一个多时辰,一直吵到口干舌燥,他们才搞了个中场休息。

    这时歇足了劲的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诸位爱卿,你们争吵的事情,朕知道了,其中核心便是证据,一个是圣衍公意图谋反的证据,一个是海瑞贪赃枉法的证据,无论你们谁先一步将证据呈上来,朕就先治谁的罪,如何?”

    其实,这帮人吵来吵去对崇祯而言都是小场面,算不得什么。

    他当政十七年,一大半时间不是在和下面的官员吵架,就是看下面的官员吵架,早就习惯了,鬼门关走了一圈之后,他也明白了自己爷爷万历为什么好几十年不上朝了!

    和这些王八蛋吵架,简直是浪费精力!

    再说了,圣衍公有没有谋反很重要吗?反正家都已经抄了,就算是想谋反也是不可能的了,至于海瑞贪赃枉法,这种事,实在是耸人听闻。

    因为就崇祯而言,你就是突然送上来一封奏折,说后金投降了,他估计还能信,可是你告诉他海瑞贪污,他是打死也不信的。

    总而言之,这件事是个屁都不算的事,与之争吵毫无意义。

    而且,这些氏族弹劾海瑞的目的,崇祯也是清楚的,海瑞是个人才,而崇祯也需要哪些氏族为自己治理国家,所以他才不表态的。

    将这件事敷衍之后,崇祯又问道:“其他还有什么事情吗?如军国大事之类的?”

    这时于谦站了出来:“陛下,海瑞给兵部送来的八万两黄金和十万担粮草已经到兵部了,臣打算亲自去一趟山海关将这些东西分发下去。”

    崇祯一听立马警惕了起来:“这种事情,交给吴襄不就行了?你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