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115章 李定国
    艾能奇本人身受重伤没法指挥,被逼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撤兵。

    而另一边,陆文龙虽然很想追击,但是想到杨若虚给自己稳扎稳打的军令,所以他装模作样的追了一阵之后,便开始扫荡残敌。

    最终战果如下:歼敌两万有余,斩首五千余级,缴获物资粮草无算。

    艾能奇和刘文秀就这样被摆平了,当得知这两个消息之后,朱慈烺随即下令,徐尚真北上山东进攻孙可望,陆文龙镇守湖广,切断贼军联系。

    与此同时,杨若虚和李定国的战争也开始了。

    浙江多山地,唯有嘉兴苏州上海这次还算是平整,杨若虚带人回到浙江之后,发现这里的平民几乎秋毫无犯,上次朱慈烺扫荡过的富人们可就遭了灾。

    尤其是那些名声不好的富人们,李定国不仅抢钱抢粮食,还杀人。

    当然,相较而言,比刘文秀、艾能奇等人文明多了,他最多只把首恶杀掉,其他人收拾一顿也就放了,而且他治军严谨,并没有强抢民女,欺压佃农的事情发生。

    他的行军路线也都是经过精心计算过的,杨若虚后手追了好几天,最终才在金华堪堪咬住李定国的屁股。

    金华,也是一片丘陵地带,多山水,而且地形复杂。

    杨若虚只有两万多人,而李定国足有七万人之众,硬拼似乎不太划算。

    就在杨若虚思索破敌之策的时候,一名士兵从营帐外走了进来。

    “报告将军,李定国派人来送信了!”

    杨若虚接过信翻看了起来,上面只有短短一句话。

    “兰溪镇堂堂正正决一死战!”

    杨若虚提笔回到:“好!”

    随后,她把信递回说道:“把信还给他,就说三天后我再兰溪镇等着。”

    士兵退回,杨若虚随即看起了地图。

    兰溪镇位于九龙山和石人山中间的一片平原地带,适合大规模兵团作战。

    李定国之所以让杨若虚来兰溪镇决战,倒不是想刷什么阴谋,而是没办法。

    他手底下人虽然多,但是已经抢了不少东西了,跑不快,而杨若虚可以沿路补给,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自己发动突袭,而己方只能被动挨打。

    如果想要主动出击的话,那些粮食肯定要暂时放下,然而现在在明军腹地天知道会不会突然出来一支奇兵把粮食烧了,所以李定国也只能找个战场谋求一战歼灭杨若虚。

    而杨若虚也是这种想法,她带领的部队之中一半是戚家军主力,另一半是新招募的明军新军,里面没有骑兵,像牛皮糖一样的咬着打虽然不错,但是却也十分耗费精力和时间,所以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于是,这场合法的约架,便在兰溪镇拉开了序幕。

    兰溪镇是个东西向的平原,南北两侧是高山峻岭,中间有一条江名为兰江,水流很急。

    卯时,杨若虚背靠东方列阵,戚家军在前,新军在后。

    另一边的李定国背靠西方列阵,一队骑兵在前,步兵在后。

    当战阵列出来之后,李定国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这地方是他自己选的,而且他也探查过周围山川了,并无不妥的地方,所以他又强行压下了心中的不安。

    这时,对方的人群之中一匹战马缓缓走了出来。

    “李定国,可敢出来一叙?”

    说话的是一个女人,李定国闻言大惊。

    之前他听说过朱慈烺麾下有一名女将神机妙算,武艺高强,李定国一直也没放在心上,可是今天列阵,居然正好碰到了,他好奇心随即起来了,他催马上前,不一会便和杨若虚碰上了面。

    后者是刚刚学会骑马,还不熟悉,所以双腿很紧张的夹在马肚子上,李定国见状心中便对杨若虚有了评价:连马都不会骑,看来不过是个泛泛之辈。

    “阁下一个女流之辈,不在家侍奉公婆,刺绣喂猪,跑来这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作甚?回去吧,我李定国不杀女人。”

    杨若虚闻言轻笑,她举例道:“古有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我今日带兵擒你又有何不妥?”

    李定国被杨若虚的话逗笑了,他调侃道:“都是些戏文话本,做不得真,回去吧,告诉朱慈烺让他派徐尚真过来,我听说他一把大刀使得不错,我正好讨教讨教。”

    说罢,李定国策马便走,然而杨若虚却连忙道:“李将军,小女子有一事不明,还想请教将军。”

    李定国回头问道:“什么事?说吧。”

    杨若虚开口道:“听闻流贼所过之处,百姓十去七八,房屋尽毁,粮食全无,可是我一路跟来,你麾下的军队,只对富户动手,不对百姓动手,这是为何?”

    李定国笑着摇摇头道:“我也是穷苦人出身,知道百姓不易,我跟着义父起兵造反,为的是匡扶正道,惩恶扬善,所以才只对那些富户动手,如果我抢掠穷苦百姓的话,又和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地主豪绅有何区别?”

    “好了,你的问题问完了,退兵吧,刀枪无眼,我可不想让你这个小姑娘香消玉殒在战场上。”

    说完李定国拨马便走,这时杨若虚心中一动说道:“将军既然由此仁义爱民之心,不如投降我军如何?”

    “当今太子殿下爱兵如子,我想将军也有所耳闻,只要将军真心相投,殿下一定会既往不咎,重用于你,还请将军三思!”

    李定国闻言大笑,这次他连头都没回的说道:“国无道,百姓民不聊生,当年陕西赤地千里,饿殍遍地,我父亲易子而食,用我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的性命才把我养活,那时候你口中那个爱民如子的太子爷正在东宫吃着山珍海味呢!”

    “后来义军四起,陕西大乱的时候,又是义父收留的我,才让我活到现在,那时你口中的太子爷又在哪里?”

    “今天,你居然让我投降?”

    说到这里,他终于回过头来,一股仇恨的目光射向杨若虚。

    “我告诉你,妄想,今日你要么退兵,要么就死!”

    李定国杀人无数,他的目光让杨若虚胯下久经战阵的战马都忍不住颤抖起来,后者连忙轻轻抚摸鬃毛安慰。

    等安抚好了马,杨若虚才昂起头开口道:“天道犹存,如今天下大势依旧在大明手中,张献忠之流不过是乱臣贼子,你若真想造福百姓,就只有投降一途,否则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