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367章 和亲
    留在蒙古草原虽然人生地不熟的有些不自在,但是如果跟着他们一路颠簸,以杨若虚现在虚弱的身体,如果再出点什么岔子,那很有可能积重难返,于是,朱慈烺索性让她留在这里算了。

    因为在他们的计划中,阿脱里不花是作为预备队的存在,只要战事没有陷入泥潭,他们就不必出兵。

    所以,这里也可以说是最为安全的地方。

    “留在这里?人家乌云和我什么关系?我凭什么留在这里?”杨若虚翻了翻白眼反问道。

    “你……”朱慈烺有些急了:“姑奶奶,都什么时候了,你就不要再和我较劲了行吗?兵贵神速,咱们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耽搁。”

    看着朱慈烺焦急的样子,杨若虚确实淡定无比,这些事情,早就在她算计之内了。

    “你要是真的不想耽搁时间,就答应我的条件,只要你答应我的条件,我就留在这里。”

    听到这话,朱慈烺顿时有种被威胁的感觉,如果是旁人,他怕是早就拂衣而去,可是眼前是脸色苍白的杨若虚,他就是心中恼怒却也不想发作。

    “有什么话就说吧,只要不过分,我都能答应你。”

    “很简单,和亲,把乌云娶回家。”杨若虚满脸笑容,似乎是自己要嫁人了似得。

    听到这个条件,朱慈烺也是哭笑不得。

    上次他们两个就因为这件事大吵一架,现在她又趁着这个机会以此来要挟自己,看来她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自己将那乌云娶回家了。

    关键时刻,朱慈烺也放下了优柔寡断,他反问道:“你当真想让我纳妾?”

    杨若虚重重的点了点头。

    “于你于我,有何好处?”朱慈烺问道。

    “证明我无意争独宠,免得那三个嫔给我挖坑,而且也能让蒙古更加归心,最重要的是,我看她顺眼,你以后当了皇帝不能时时在一起,深宫大院,你总要让我找个伴。”

    前两个理由对于朱慈烺来说是无所谓的,但是第三个理由他确是无法反驳。

    现在大明一片糜烂,百废待兴,他奋斗几十年也不一定能够将大明恢复过来,现在有他老爹在中央坐镇,他还能东征西讨,带着杨若虚你侬我侬。

    可是,有一天崇祯退休,这天下就只能他自己扛了。

    到那时,每天早朝,午朝,批阅奏折,晚上还要开会,事物能把自己忙死。

    根本没时间陪杨若虚,而她本人又没什么文化,和那帮知书达理的小姐们估计聊不到一块去。

    而乌云草原出身,二人半斤八两,并且都喜欢舞刀弄枪,估计能做一对很好的朋友。

    想到这里,朱慈烺也不再坚持,他点了点头道:“好,这件事我答应了,不过乌云那边如果不答应,我也没办法。”

    “好,只要你点头,那就没问题。”说罢,杨若虚将身上的盔甲脱了下来,里面露出了自身女子的短打衣服。

    “好了,你们去吧,只带上粮草就行,帐篷什么的,留几个人看守就行。”

    朱慈烺看了杨若虚最后一眼,然后出营帐跨上了战马。

    “杨若虚,等我回来接你回家!”

    一声嘶吼,朱慈烺跨马而出,而徐尚真等人也早已带上干粮,跨着战马。

    策马扬鞭,这一千人向着宣府方向全速奔袭而去。

    ……

    京营。

    一匹赤兔马狂奔着来到京营驻地之中。

    “太子有令,京营全军立即开拔,向常山驻军。”

    他话音刚落,李国桢便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关将军,什么事情如此紧急。”

    关羽千里走单骑而来,此时风尘仆仆,他抖了抖身上的尘土道:“太子有大用,不要多问了,马上整备,最迟今天晚上就要出发。”

    “这么急?”李国桢大惊。

    关羽点头:“对了,通知沿途官府准备好粮食,还有户部的粮草供应要迅速跟进。”

    随后,关羽又掏出来两封信道:“这两封信是给山东总兵陆文杰,还有南京兵部尚书张煌言的,全都八百里加急给我送过去,如有延误军法从事!”

    说罢,关羽扬鞭便进了京城。

    因为还有一封信是给崇祯说明情况的。

    京营的士兵是拱卫京师用的,没有皇上、内阁、兵部三个部门的文书,不能随便向外,这次事情紧急,必须尽快拿到文书。

    而李国桢也知道关羽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开玩笑,他连忙开始安排人手整军。

    与此同时,两封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也向着南方送去。

    在消停了不到半年之后,大明朝的军队又开始集结。

    之前朱慈烺一直不想着动国内的兵力,士气问题占一部分,经济问题占另一部分。

    在这段时间内,南京、山东两地的军饷已经发放了大半,而京营更是朱慈烺的嫡系部队,他们军饷一直还算充足,所以现在征调这三地的士兵,朱慈烺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而经历问题虽然很麻烦,但是和打赢这场仗取得的利益相比,这些经历问题似乎又没那么严重。

    而在大明兵力集结运动的时候,在西安的李自成也在犹豫。

    他的案头上,正是徐胜年给他们的信。

    信上,自然说明了这次蒙古大军进犯大同朔州两地的事情。

    他已经让大同两地加强戒备了,但是如果这信上说的是真的,那他肯定是要向那两地增兵的,不然根本守不下来。

    和女真一样,蒙古骑兵的高机动性,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噩梦,他们今天可能在大同攻城,明天就有可能去朔州,也可能直接进榆林。

    说来也是运气,朱慈烺穿越的的时候,大明西北全境已经全在李自成的手中了。

    换句话说,大明九边重镇中,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六个都在李自成手中。

    为了维持这些地方的军备,大明每年都要支出一大部分银两。

    然而收效甚微,蒙古和女真经常从这里突破,进入长城内抢掠。

    而自从这些地方落入李自成手中之后,这些地方的防卫工作,就变成了李自成的活了。

    大明省了一笔军费的同时,这些地方的防卫工作也变得相当出色,李自成是个猛人,无论是蒙古还是女真,他都能稳住,所以在崇祯十七年全年,朱慈烺的精力就只需要放在辽东、蓟州、宣府等河北的几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