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403章 两广疑云
    从兵部府衙出来,朱慈烺便直奔皇宫,此时崇祯正在批改奏折,见到朱慈烺后,崇祯抬头道:“怎么又有什么事情了?”

    朱慈烺兴冲冲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最后又补上了一句道:“父皇,您这次要允许我去山西河南的话,不出两年我必定会让这两地重新焕发生机。”

    一本正经的听完朱慈烺的讲述之后,崇祯摇了摇头。

    “虽然这件事很重要,但是下面还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做。”

    说着,崇祯递过来一个奏折。

    “根据两广总督奏报,西洋上来了许多外国军舰,他们意图不详,之前他们占据了我大明的一些疆土,我大明没当回事,看来这次他们要有大动作,这件事让其他人干我不放心,你亲自去一趟吧。”

    朱慈烺看了看奏折,上面写着有大量不明西洋船只出现,并且携带有大炮火器无数,两广如今没有精兵强将,需要支援。

    这时朱慈烺才想起来,如今荷兰已经将台湾霸占,澳门也被葡萄牙人占领。

    现在这些人好像尝到了甜头,打算提前将两百年后的鸦片战争放映一遍了。

    朱慈烺眼睛顿时流露出了杀意。

    之前无论是和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算是内部矛盾,就算是后金,朱慈烺也没有打算斩尽杀绝的意思,以后让他们和汉人混居慢慢同化就是了。

    而倭寇和这些外国鬼子不同,这些人以后会给大明的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浩劫,这次一定要将他们打服。

    想到这里,朱慈烺也只能将河南和山西两地放下。

    “父皇,儿臣愿意前往征讨蛮夷,只是不知父皇打算派谁去整治河南和山西两地?”

    “徐尚真,徐胜年,这二人你可放心?”

    虽然他们两个还属于愣头青级别的,但是二人一文一武,相互配合的话,镇住这两个省份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拜谢道:“父皇英明。”

    崇祯微微点头,然后问道:“这次,你打算带多少兵力去?”

    现在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荷兰,火器都已经是世界顶尖的了,他们和朱慈烺之前的对手完全不同。

    对方可以正儿八经的和自己用火炮对攻,对付这些人,绝对不能大意。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我想从京营之中挑选一万精锐,顺带再带十门红衣大炮去。”

    一万多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

    崇祯有些不放心道:“现在,有了河南山西两地拱卫,京营可以放松些了,你多带些也无妨。”

    然而,朱慈烺却摇头道:“不用,我料想这些人的人数应该不会太多,主要就是他们擅长火器,所以我想多带一些火器备用。”

    就军事能力而言,崇祯的能力和朱慈烺根本没法比,所以他也不过多干预,而是直接给朱慈烺写了一个条子递给了他。

    “你自己去内阁吧。”

    “谢父皇,不过儿臣还有一件事,请父皇恩准。”

    崇祯有些意外的看着朱慈烺,毕竟平时朱慈烺都是杀伐果决,拿到条子立马就走从来不会婆婆妈妈的。

    “怎么,还要什么东西?”

    朱慈烺嘿嘿一笑,他刚想开口,崇祯就一口回绝道:“不可能,平辽公主暂时不可以出宫,你想都不要想。”

    “为什么,她在我身边能给我出出主意,有什么事情,我问她比问那些将领都管用。”朱慈烺不解的问道。

    崇祯闻言对旁边的太监们扫了一眼,王承恩见状连忙说道:“都下去吧。”

    随后,包括王承恩在内的所有太监宫女全部退了下去。

    崇祯这时才开口说道:“我实话和你说吧,杨若虚军事才能太强,她虽然对你有极高的益处,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她必定会在军中建立极高的威望,我之所以不放她走就是为此。”

    “我大明两百多年以来从未出现过后宫干政的情况,我不想这个事情在你身上破例,你明白吗?”

    崇祯语重心长的说完这些,然而朱慈烺却不以为然。

    “父皇,您多虑了,她不是那样的人,更何况我又不是那种没有主见,听风就是雨的人。”

    然而,崇祯却摆了摆手说道:“待天下大定我就传位给你,到那时,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也不会再管子,现在我是皇帝,我说什么你听就是了!”

    崇祯搬出来皇帝加老子的架势,朱慈烺也没招了,现在的他归根结底还是太子,还没有继位,就算继位了,大明以孝治天下,他也不能不听老爹的话。

    如此一来,带着杨若虚出征的事情,也就黄了?

    徐胜年、徐尚真在山西回不来,于谦也抽不开身,李定国、孙可望、郑成功全都在辽东蹲着。

    朱慈烺思来想去,得力干将中能带过去的也只有刘汉勇一个人了。

    对此他也只能一声长叹有啥算啥了。

    ……

    内阁。

    因为兵部积压的事情实在太多,所以于谦这个首辅也就没有排进值班里面,今天正好是侯询在值班。

    看到朱慈烺之后,侯询连忙行礼。

    “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对于这个年至花甲的还为大明朝发光发热的老者,朱慈烺还是尊重多一些。

    他连忙上前将侯询扶了起来。

    “侯大人,您年纪这么大了,有时间就多休息一下,值班这种事情,让李贤他们忙活就行了。”

    侯询连忙客气道:“老臣还能干着活,还干的动。”

    客气两句,朱慈烺随即将崇祯给自己的条子递给了侯询。

    “如今两广出现了许多蛮夷,父皇让我去查看一番,还请侯大人盖章。”

    侯询看了看随即拿出内阁的印玺往上面扣了一个大印,将条子递回来的同时,侯询开口道:“殿下,如今大明已经有了些许起色,按理说您不应该再以身犯险冲锋陷阵了,如果有什么军事,您还是应该坐镇中枢。”

    “剩下的事情,交给下面的那些将官来做就是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明军更是难得,你我虽然政见上有些不和,但是我觉得您肯定能够成为一代明军,所以,请千万保重。”

    听到这些话,朱慈烺微笑道:“学生谨记在心。”

    作为太子,不能说在下什么的,不过却可以对这些大儒们自称学生。

    即不会贬低自己,也能够抬高一下对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