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596章 整顿内政
    最终,崇祯亲自下旨一顿训斥之后,此事作罢。

    然而,就当一切都要风平浪静的时候,一封奏疏,却又将朱慈烺推上了风口浪尖。

    “辽东王朱慈烺,骁勇敢战,勇猛无双,经营辽东,收复八百里失地,此乃不世之功勋。”

    “然,现如今,辽东王年及弱冠,正妃之位未定,遂请陛下早做考虑,册立正妃,诞下世子,辽东王后继有人也。”

    “臣,兵部尚书于谦奏呈!”

    于谦和朱慈烺不同,朱慈烺擅长亲力亲为,冲锋陷阵,他算是最顶级的将才,可是要论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他确是不如于谦。

    于谦抵达江南之后,便开始收拾江南七省的局势。

    具体来说就是练兵备用,同时,刚李定国和孙可望二人镇守湖广一带,彻底遏制住了张成功的发展。

    之后,又安排各省训练青壮备用。

    再加上,之前张成功进攻江南失败之后,元气也损伤不少。

    以及朱慈烺被废了太子之位之后,各级商人也开始合作,共同出力协助。

    所以于谦并没有废太大的力气便将江南七省的局势稳定住了。

    所以,赶在新年之前,于谦便回到了京城,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孙可望。

    之所以将孙可望带回来,实在是这家伙太滑,如果上面没人镇着,八成要出事,与之相比的李定国就稳定多了,他镇守湖广之后,湖广各地防线稳定了不少。

    而他本人素质也比较高,基本上不干那些吃空饷,欺压百姓的事情。

    而孙可望就有些管不住手,南京官员弹劾了他不少次,要不是于谦保着这家伙估计都要卷铺盖滚蛋了。

    而于谦上书,除了想要成全朱慈烺之外,再有就是,应阿脱里不花的要求。

    毕竟,之前商量好了和亲,现如今一年多过去了,结果大明没动静了。

    身为兵部尚书的他,便不得不兼职管一些礼部的事情了。

    这封奏疏送上去之后,朝廷就开始吵。

    如果是一般王爷结婚,估计没那么多事,但是朱慈烺不同,他是辽东王,用今天的话说,现在的朱慈烺完全就是流量密码。

    无数人等着靠朱慈烺的名声炒作上位。

    所以,于谦的奏疏送上去之后,立马有人回应,建议重新公开招聘,从民众之中海选一名佼佼者。

    紧接着,这种呼声又被骂了下去。

    因为,之前侯询带头已经办过一次海选了,结果差强人意。

    而上次侯询为了把自己的侄孙女送进去,也得罪了不少人,让很多言官骂的狗血淋头,这次索性也不说话了。

    就这样,吵了半个月,一直到腊月二十四崇祯以太后张嫣的名义下了懿旨。

    “平辽公主,婉约可人、清秀大方、兰心蕙质,秀外慧中,于辽东王朱慈烺绝配,遂赐婚为正王妃。”

    “鞑靼公主乌云,温婉贤淑,性情纯善,知书达理,温柔体贴,于辽东王朱慈烺已定婚约,遂赐婚为侧王妃。”

    “三人,于腊月二十五完婚,因辽东军情复杂,遂于辽东本地自行完婚,不必进京拜谢。”

    比诏书一出,那些为了朱慈烺结婚操碎了心的官员们全都闭嘴了。

    因为,按着规矩来说,皇子结婚这种事,一般都是后宫操扯的。

    懿安皇后身为朱慈烺的伯母,当今皇帝的嫂子,他直接赐婚基本上就相当于拍板了,那些言官们就算是心中再不舒服,也没有资格和理由再行干涉。

    当然,命令还没有完。

    几乎是赐婚命令下来的同时,崇祯又下了两个军令。

    命令,京营都督关羽,出任河南、山西两省总兵,由兵部直接节制,原河南山西两省总督徐尚真,调任辽东,任蓟辽总兵。

    明朝规矩是以文制武,之前徐尚真是文官出身,然后改行当武将,所以可以从文官上面直接挂衔,然后当两省总督。

    而关羽不行,他是纯粹的武将,封不上文职工作,而如果让关羽出任两省总兵,以关羽的性格,估计天天要和本地文官干仗,所以,崇祯在和于谦商议之后,便加了后面一句。

    具体意思就是,关羽由兵部直接指挥,地方官别多管闲事,不然到时候被砍,别怪我没提醒你。

    而蓟辽总督这个官职就比较大了,作为明朝四大防区之二的地方,一个总督手下往往几十万兵力。

    而在后金崛起之后辽东便成了最重要的地区,所以蓟辽总督这个职位是相当重要。

    之前的袁崇焕、孙承宗等人都当过蓟辽总督。

    而将徐尚真调过去,原因也很简单,这家伙是朱慈烺的嫡系,过去之后又有能力又听话,能够帮朱慈烺出力。

    这是军事调动,还有一个就是文官调动。

    “着徐胜年出任辽东经略,即可上任。”

    辽东经略,专门为了辽东战事设置的一个官职,基本上就相当于辽东剿匪总司令,关于辽东剿匪的事情,和民政的事情,全归辽东经略管。

    辽东经略官职比总督低,比总兵和巡抚高。

    最有名的辽东经略还是袁崇焕和孙承宗这师徒两个。

    之前于谦在辽东的时候,军政民政一手抓,辽东经略也就没设立,现如今,于谦走了自然要找人填坑,所以便将这状元郎派了过去。

    徐胜年这家伙也不愧是状元,读书也没有读死书,无论是在礼部干,还是干民政都相当出色,再加上同为朱慈烺的嫡系,所以也派了过去。

    当然,这些官员也全都明白,他们去也都是打下手的,真正说了算的还是朱慈烺,他才是真正的剿匪总司令。

    之后,崇祯又让于谦总领京营,包围北京。

    而于谦也不闲着,他开始来回调动军队,让边关的军队,来北京暂时驻守训练,让京营的军队去守卫边疆。

    这样,一来可以提升部队战斗力,增加实战经验。

    二来也能够清理那些吃空饷的将军,毕竟将士兵拉到京城的时候,报上来多少人,就要带多少人来。

    如果,带不来到时候就查你,一查一个准。

    至此,一直在灭亡的路上一路狂奔的大明朝,在朱慈烺、于谦、崇祯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开始后退。

    边关士兵的战斗力开始恢复,那些喝兵血的将领们,也全都被抓,或者清退。

    整个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开始了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