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626章 朝堂风波
    然而,这家伙这两天正好进京汇报工作,正好赶上这事。

    梁君退下之后,整个朝堂便几乎变成了菜市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之汇合起来就是一句话,不管怎么样,这朱慈烺是绝对不能和后金做生意,不然的话就是混蛋王八蛋。

    当然,跳出来的这些人,全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官职不高,基本上都是六七品的小官。

    一群人意见一致,个别卖力的还哭了出来,声泪俱下,便是一定要免去朱慈烺的王位,就算是不免去王位,也要让他不能再掌控辽东的军政。

    崇祯淡然的看着这些人一言不发,而朱慈烺的那几个嫡系,也全都是默不作声,一副关我屁事的样子。

    从黎明,一直吵到了天光放亮,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其中一人上前大喝道:“不要吵了,这里是朝堂又不是菜市场,大家讲自己的意见全都写到奏疏之中,上交给陛下便是。”

    发言人,李若星东林党人,户部左侍郎,发言原因,太冷了冻得受不了了。

    身为户部副部长,一般情况下早朝他都是在大殿内部上朝的,里面有火炉子,暖和的很,所以他今天也没穿太厚。

    谁知道除了这么大的事,来了这么多人,刚才这些人吵吵了一个多时辰了,太阳都升起来了,李副部长冻得鼻涕横流,又没带手绢,所以也只能一声大喝,让那些人住嘴。

    李若星是东林党骨干之一,侯询的门生,按着侯询的意思,未来李若星可以接他的班,所以户部基本上大家都给他点面子。

    然而,这里可不只是户部的人在场,都察院和各部给事中全都在这,你只不过是个副部长,又不是吏部的牛逼什么?

    “朝堂议政便是要议论,全都上奏折的话,那还开早朝干什么。”

    “就是,你只不过是个户部侍郎,又不是内阁首辅,管那么多做什么。”

    “哼,人模狗样的东西,你看看那两桶鼻涕,当真是有辱斯文。”

    “我看这家伙八成和辽王是一伙的。”

    ……

    明朝的都察院俗称疯人院,和一群疯狗似得。

    这群人干活基本上没啥油水,谁也不怕,就算骂错了人最多也就是降职,降职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坏事,随便换个衙门,就能捞油水,此御史好多了。

    而骂对了获得了皇帝或者谁的赏识,则可以平步青云,一路直上,明朝很多重臣都当过御史。

    李若星被一群御史和给事中骂的一点脾气没有,最终只能是一声叹息,低下了头。

    崇祯看着这些人一言不发,他抱着一个水杯子暖着手。

    于谦等人早就料到今天这事不太平,所以也全都吃饱喝足,穿的厚厚的才来到朝堂上面。

    听着这些人吵闹,他们也全都不说话。

    折腾去吧,反正就在这站着,等你们什么时候折腾累了,再说。

    就这样,朝堂风波愈演愈烈,大有将朱慈烺拉回来千刀万剐的态势。

    而原因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朱慈烺想要用粮食换清朝的军马,这种事情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明朝人看清朝人是土匪,清朝人看明朝人是恶霸,双方水火不容。

    最重要的是,在明朝人眼中,清朝人完全就是一些割据一方的叛军,朝廷怎么能够和叛军交易谈判呢?这不是承认了他们的合法地位?这不是侮辱祖宗吗?

    就关系来说,明朝和清朝的关系,比之明初时明朝和蒙古的关系还要恶劣,做生意是万万不可能的。

    第二点,朱慈烺身为王爷,还掌管着辽东的政治和军事,这一点和祖制不同。

    按着明朝的祖制,武将官员达到公爵之后,便需要常规放弃自己的职务在京城闲居,有事搞不定的时候,你再上去当炮灰。

    而王爷作为公爵的强化版本,则更加严格。

    自从朱老四造反之后,他便天天防着这些王爷们造反,所有王爷的兵力全部都被裁剪。

    不允许他们胡乱转悠,不允许他们英明神武。

    如果在明朝某个锦衣卫给皇帝汇报,某个王爷特别英明神武,那这王爷八成要倒霉了。

    再加上,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兄弟二人,对皇位争夺的前车之鉴,后来就算是亲兄弟封王之后,也没有掌握军政双权的情况。

    就连和天启皇帝关系很好的崇祯,在继位之前也是如履薄冰,一直在那装孙子。

    目前,虽然还没有儿子造他爹反的情况,但是在这些言官口中,如果放任朱慈烺再这么胡乱干下去,十有八九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点,就是朱慈烺有想要通敌卖国的嫌疑,通过某种迹象表明,朱慈烺和多尔衮谈判过,甚至还收了人家的钱,才打算和多尔衮做生意的。

    更有甚至,直接说明了,朱慈烺和多尔衮已经达成了秘密协议,等到准备充足,当即挥师北京。

    这些人,全都围绕着这三点一直在骂,从早上一直到中午,连吃中午饭的意思都没有。

    崇祯看着这一幕,蓦然想到之前也有类似的情况。

    那是崇祯十一年,崇祯打算和皇太极先议和。

    按着当时崇祯和杨嗣昌的意思,是先忽悠忽悠皇太极,等李自成张献忠搞定之后,再和后金折腾。

    一切都在秘密进行,然而最终一个不小心事情败露,天下哗然,也是这群人全都拒绝议和,最后黄道周那家伙又跳了出来一通搅和,最终,议和计划流产。

    就在这时,一声高呼将崇祯的思绪打断。

    “陛下,臣黄道周觉得,辽王殿下绝对不会里通外国,不然的话,他为什么要收复辽东半岛,并且还在那里筑城募兵?”

    “而且,王爷殿下赤诚忠勇,数次救陛下于危难之间,不可能起兵造反。”

    “不过,老臣确是坚决反对资敌通商。”

    听到这话,崇祯莫名的以为自己来到了崇祯十一年,还是这光景还是这个人,一通天理人欲将自己议和的事情搅黄了。

    崇祯无语的看着黄道周,终于说出了这次朝会的第一句话。

    “黄爱卿,你不是去南京当户部尚书了吗?为何又回到了北京?”

    黄道周因为搅黄了议和,所以崇祯将他发配到了南京,后来北京城即将攻破的时候,他还告诉朱慈烺,这人或许能力不足,但是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