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643章 朝鲜求援
    而二十万人口,则是一个重工业基地的底线,不能再少了。

    当然,对于多尔衮的动向,朱慈烺也是一直在探查。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金州。

    济尔哈朗率领八万大军从临江、建安两地齐头并进,直插平壤,仅仅不到三天,便连续攻下十五座城池,朝鲜震惊。

    朝鲜国王火速向明朝求援,想要让明朝拉兄弟一把。

    十几年前,阿敏曾经带兵打过朝鲜,当时明朝刚刚将努尔哈赤干掉,不过辽东整体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关外只有宁远一个城池,皮岛的毛文龙手下人手也不多。

    而朝鲜这边,一如既往地不经打,让阿敏锤的七荤八素,无奈只能找明朝老大哥帮忙。

    按着上次日本进攻朝鲜的时候,明朝自然是得出兵朝鲜,拉兄弟一把。

    当时皇帝也下令出兵救援了,即让毛文龙从水路支援朝鲜,同时,让袁崇焕出兵进攻辽沈。

    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后来,这计划都是蠢猪式的指挥。

    当时皇太极当政,莽古尔泰,代善等老将全都在巅峰时刻,袁崇焕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大炮还能和皇太极过两招,真要是出兵和人家在平原上碰上了,也就完蛋了。

    而毛文龙也刚在皮岛站住脚,抹黑给皇太极打两闷棍还行,真要是上陆地上和阿敏死磕,十成是要完蛋的。

    所以,无论是毛文龙还是袁崇焕,都是阳奉阴违。

    毛文龙找借口搪塞,反正老子在皮岛,传递个消息得十天半个月,一来一回,阿敏都把活干完了。

    而袁崇焕则八十老太太附体,说是出兵,其实就是瞎转悠,根本不敢向前深入。

    一个多月之后,朝鲜撑不住了,当时的朝鲜国王向清朝俯首称臣,表明和明朝断绝来往。

    后来朝鲜也就一直和清朝打交道,对于明朝也只能是心向往之,身不能至。

    一直到朱慈烺夺取镇江之后,朝鲜以为女真人被摆平了,所以连忙向明朝递交国书。

    想要重新通好,这也给了这次济尔哈朗出兵朝鲜的理由。

    朱慈烺看着朝鲜的国书,是一阵头大。

    这种东西不用看都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无非是大骂清朝是王八蛋,然后吹嘘明朝人的战斗力,最后再说自己小邦小国希望明朝人帮忙之类的话。

    对于朝鲜朱慈烺没啥好感。

    当年朝鲜就对明朝十分敌意,他们觉得元朝才是华夏正统,当时的朝鲜国王还派出手下大将李成桂带着五千人想要和办挺元朝几十万大军的徐达、常遇春过过招。

    李成贵还算清醒,他出兵之后一合计觉得事情不对劲,于是便直接来了个朝鲜兵变,回头把当时的朝鲜国王干掉了。

    自己来个黄袍加身,自己当了皇帝。

    之后,给朱元璋认怂,当了臣子。

    朱元璋也够意思,下令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从此以后,朝鲜册立国王、太子都需要让明朝批准。

    按说这也没啥,但是二百多年后,壬辰倭乱,明朝又出兵又出银子,帮他们报仇,打日本人。

    结果,朝鲜连军费都不出,甚至明朝人在朝鲜购买粮草也全都是需要现银,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当时明朝正值张居正改革的红利时期,日子也还过得去,所以也没计较。

    可是,后来朝鲜在宣传这事的时候,居然将明朝选择性忽略了,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摆平丰臣秀吉,主要是李舜臣,以及朝鲜游击队的功劳。

    这话说的是当真无耻。

    再加上后世朝鲜一分为二,韩国甘愿给美国当狗腿子,而朝鲜则一边找中国要支援,同时又对中国十分敌视。

    所以,朱慈烺对朝鲜一方面是鄙视,一方面是厌恶。

    这是一个从出生便被打断脊梁骨的国家,一直在躺平,从未雄起过。

    顺带一提,现如今被韩国人认做祖先的高句丽,其实和这些人根本没啥关系,他们真正的祖先是被高句丽欺负到家得新罗和百济。

    如此不顾祖先被高句丽欺负,而有奶便是娘的认贼作父,实在是不知羞耻二字为何物。

    然而,鄙视和厌恶是一方面,帮不帮忙,又是另一方面。

    朝鲜如果彻底被济尔哈朗攻略,这个沿海国家将会成为女真的粮仓,到时候想要封锁女真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所以,支援肯定要支援的,所谓早打比晚打好,在国外打比在国内打好,实在是真知灼见。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朱慈烺还是不敢拍板的,他并没有拆开书信,而是找到了传令兵说道:“八百里加急送京城。”

    一旁的杨若虚自然也知道其中关系,她直言道:“我想,这多尔衮是想要通过劫掠朝鲜来补充军需粮草,以及俘虏奴隶。”

    “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迅速从失去二十万奴隶的损失中恢复过来。”

    听到这话,朱慈烺点了点头:“嗯,有道理,他应该就是这个想法。”

    “我现在就修书一封,给多尔衮送过去,和他说清楚,我只要汉人俘虏,他要是给我朝鲜人,我可不要。”

    朱慈烺虽然急缺人口,但是他对那些棒槌没啥好感,他要的是解放那些被女真人奴役的汉人。

    如果多尔衮真的送过来几十万朝鲜人的话,朱慈烺就头大了。

    然而,就在这时,杨若虚却将其拦住说道:“慢着,如果他们送来朝鲜人也未尝不可。”

    “嗯?”朱慈烺抬起头来问道:“这些朝鲜人好吃懒做,弱小畏战,让他们来做什么?”

    杨若虚笑着说道:“好吃懒做有办法治理,找人管着就是了,至于弱小畏战……呵,咱们要的是工人和种地的农民,不用他们去战场上冲锋陷阵。”

    “而且,这些人现在弱小畏战,可是如果他们的财宝被女真人抢掠,家人被女真人屠戮之后,他们是否还会弱小畏战呢?”

    听到这话,朱慈烺沉默了。

    在战场之上,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

    基因和天赋,以及早期培养,或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半生,可是当如果发生巨大变故之后,一个人的性格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如果真的和杨若虚说的那般,那么这些人中还真的有可能有一部分人觉醒出真正的战斗力。

    毕竟仇恨这种东西,可以让人悍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