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835章 双重调虎离山
    根据记载,明朝人大多都是留着长发,满人则是那种老鼠尾巴样式的头发。

    朝鲜人完全继承的都是明朝人的衣服和礼仪,所以差不多。

    而日本人的头型则和满人有些相似,其他的地方剃光,剩下的留一撮毛。

    或者前面是地中海,后面是一个小辫子。

    这玩意在现如今还有些流行,真不知道留这种头型的人是咋想的。

    而面容方面,日本人大多都比较矮小,这也是为什么称他们是倭人的原因,因为类似于倭瓜。

    当然,在海面上确是看不到身高的。

    毕竟身体大半都在水里,而头型就成了辨别人的主要方式。

    一些日本人确是看到了海面上的这些光头,不过他们确是并不在意,不仅如此,这些人还拿着火铳,十分兴奋的射击着这些移动靶子。

    而那些落水的家伙们,则纷纷的对他们挥舞着双手,同时长大了嘴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然而这些人的嗓子确是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因为残忍的明军已经将他们的舌头割了下来,同时用药水将这些人的声带完全毁了,所以这些人什么声音都没能发出来。

    在面对自己同胞屠杀的时候,这些人也只能是引颈就戮,或者被早就跟在后面的鲨鱼吞入腹中。

    没错这一切自然又是冯天毅的计谋。

    双方在海上的时候,经过商议,最终将目标瞄准了济州岛的粮仓。

    在龙山被一把火烧了之后,倭奴第二个粮仓也就只有济州岛了,这里的粮食承载着釜山大片区域的倭奴的希望,如果将这里的粮草烧毁,那蜗居在釜山这次的倭奴将彻底断粮,这也能够全面配合陆地明军进行攻击。

    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削减倭奴海上的有生力量。

    原因很简单,海上的倭奴也需要吃饭,如果济州岛没了粮食,那他们必定会调集大量战船从国内征调粮食,到那时,倭奴的战船就会大量减少,而明军也能够以此为突破口,来一点一点的将倭奴的海军蚕食掉。

    而倭奴的海军数量众多,再加上是登陆作战,想要正面达成战略目标难度是极高的。

    所以经过二人商议,便定下了这个双重调虎离山记。

    先在海上用游击战术激怒敌军,吸引敌军主力主动出击,然后郑成功再率领一半主力进行迎击。

    与此同时,冯天毅也分兵成为两部分。

    一部分兵力,带着即将淘汰的战船,以及陆地战中收拢的一些日军俘虏进行作战。

    由余没有日内瓦公约,所以自然也不存在虐待俘虏的情况。

    所以这些人便将这些日军俘虏割了舌头,毁了喉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行为是相当残忍,如果在现代某些圣母婊肯定会站出来抨击冯天毅毫无任性。

    但是,那些真正见识过日军暴行的俞家军们,确是心安理得的干了这些事。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日军完全没有人性,他们屠戮了无数的朝鲜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甚至连孩子都要杀掉,杀累了,就让朝鲜人自己挖坑然后活埋。

    而这些俞家军们的士兵,也大多都见识过这些倭奴抢掠自己的村庄土地,屠戮自己的亲人同胞。

    这种切肤之痛,他们能够深切的感同身受,所以面对这些人,俞家军们非但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反而是心安理得,大仇得报。

    之后,冯天毅便将这些人全都绑在了船上,为了掩人耳目,还将这些人的脑袋全都变成了光头。

    等到战争开启,冯天毅便佯装不熟悉海战,提前开炮,示弱给对方。

    而火药爆炸,在颠簸不停的海上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这样反而能够让明军看起来更加惊慌。

    唯一出人预料的就是,明军堆放火药的时候,堆多了,顺带把旁边两条船也给炸了,要不是那些俞家军跑得快,非得死伤几十人。

    之后,明军为了将戏做全套,在逃跑之前割断了那些绑在倭寇上面的绳索,将其放生,做出最后的挣扎。

    然后,冯天毅便率领主力舰队,将所有的倭奴,以及那些即将废弃的战船丢在了身后扬长而去。

    而江户横条又哪里啃放过这种好机会,当即率领主力大军追击了过去。

    冯天毅所率领的战船为明军的新式战船,这些战船建造的时候,经过朱慈烺的建议,船底都改成了流线体。

    这种大船在海上航行的速度很快,比之平底船或者尖底船的速度快了大概二分之一。

    这还是蒸汽机并没有进行实装的情况下,如果装备了蒸汽机,那明军的战船怕是能够将倭奴的战船甩两条街。

    而在冯天毅的指挥之下,明军也控制着距离,即不能让倭奴追上,也不能彻底拉开距离,同时还要做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

    而江户横条看着来到嘴边的肉正在飞奔当即不管不顾的开始向着前方猛冲。

    在他眼中,前方的这群明军毫无战斗经验,只要自己追上了,立马就能够全歼,到时候他也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加藤鹰正一高兴说不准,会将日军海军主将的位置给自己,本着这种想法,江户横条就这样一步步踏入了不归路。

    就在双方在海上追逐航行的时候,听到爆炸声的邓子龙也从胡岛海域出发了。

    这里距离济州岛大概有四五十海里,因为水域复杂,海底礁石密布,所以,这地方几乎是船队和海军的禁区。

    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无论是江户横条还是孔文正宗都很少到这里来巡逻。

    而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邓子龙才主动请缨来到这里埋伏,并且,发出本次决战的最关键的一击。

    邓子龙,俞家军副总兵,时年六十岁。

    这位俞家军将领,可谓是老兵了,十几岁便参军打倭寇,打了几十年,本来已经退休了,听到这次出征倭奴,又主动找到了冯天毅和张煌言要求重新归队参加这次出征。

    而张煌言也十分够意思,直接给这位老兵来了个副总兵。

    因为年纪大了,所以邓子龙并没有参加陆地上的一线战斗,而是在海上和郑成功一起当参谋。

    现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再加上这老将军作战经验丰富,十分骁勇,所以二人便将这雷霆一击的任务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