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我在大明当太子 > 第1121章 炮管问题
    次日凌晨,经过整整一天的厮杀,庞贝城内早就已经成了半个废墟。

    打扫战场的事情,自然有卡尔文等人干,德雷克则拿着一把三眼遂发枪在哪里不停的比划着。

    “精妙,真是精妙,世界上还有如此精妙的火枪,这些明朝人的脑袋是真的聪明,怪不得我每次和他们作战,都无法获得胜利呢。”

    见识到了三眼遂发枪的强大之后,德雷克便下令道:“将所有的三眼遂发枪全都收集起来,然后集中装备一支军队,我要给明军一个惊喜。”

    说到这里,德雷克的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

    占领庞贝城之后,德雷克获得了大量的物资,火枪、火药、粮食等装备,更是数不胜数。

    而他入城之后,为了防止城中的人反抗他,则做出了一项惨绝人寰的决定。

    屠城。

    当然,也或许是打了败仗之后很多海盗需要发泄心中的愤怒和欲望。

    或许是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金银财宝全都被明军抢了去,总之,他们对富饶的庞贝城亮起了屠刀。

    这些人控制了庞贝城的城门之后,便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所有的男人全部被杀害。

    到了后期,这些人实在杀不动了,他们便让那些男人自己挖坑,然后再让另外一批人活埋上一批人,如果有人拒绝执行或者反抗,就会被直接杀死。

    而女人和孩子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年轻漂亮的直接圈养起来被当做工具使用,一些小孩子则被他们活活蒸煮而死。

    这些人会亲口将这些孩子们的血肉吃掉,只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

    一户人家之中,一名少女为了自己不被玷污,直接跳进了井中。

    另一户人家中,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被人吃掉,竟然给自己的孩子喂进去老鼠药,活活的将自己的孩子毒死。

    一名青壮拿出菜刀想要反抗,但是很快便被卷刃分尸。

    两名海盗驱赶着两个老年人向城外走去,他们想要让老年人自己挖坑活埋自己。

    然而两个耄耋老叟根本走不动。

    那两个海盗则将两桶油直接倒在了老年人的身上,随后一个火把丢到了老年人的身上,火焰腾一下子燃烧了起来。

    老人惨叫着,哀嚎着,痛苦着。

    然而,那两个海盗则躲在一旁嬉笑不止。

    ……

    此时,整个庞贝城已经变成了人间炼狱。

    当然,也有少数人钻了空子,从城中跑了出来。

    不过终究是少数,庞贝城中几万人,大部分都死在了这群海盗手中。

    一座富饶的城池,就这样成为了历史。

    ……

    四海城。

    朱慈烺正在监督着新招募的那些农民工们修建城池。

    之前听说那些非洲人好吃懒做喜欢磨洋工,现在朱慈烺发现,东南亚人似乎也有这个爱好,不过没关系,恶人自有恶人磨,朱慈烺手下这方面的人才,也并非只有孙可望一个。

    当然,这里的恶人自有恶人磨,并非是打骂,而是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不给工钱,当然也不给饭吃。

    不过,如果对方要是耍无赖闹事的话,朱慈烺也不介意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经过几次收拾之后,这些人也算是听话了许多,工作起来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其实,朱慈烺也不想用这些东南亚人,但是没办法,这里不是辽东,没有那么多的群众基础。

    自己手下也就两万多兵力,虽然三沙城中也有不少汉人,但是大多都是本地老板的工人们,他们装货赚银子比在这里砌墙头舒服多了。

    所以,从三沙拉民工过来,也不太合适。

    于是,朱慈烺也就只能勉强用用了。

    现在看来,这办法,也只能凑合着用。

    而除了修建城池之外,朱慈烺还要修建港口,毕竟未来这里要成为附近海域最大的补给基地。

    这里的港口一定要比四海城的港口更大,放置的船只更多,同样的还要有水泥路之类的东西。

    总之,所有的配套设施都要有。

    这些全都要从附近雇佣民工过来干,当然,附近想要给大明干活的民工也是不少,苏门答腊、苏丹、还有东南亚很多小国的部落,听说给大明干活,不仅有粮食吃,还有工钱,纷纷过来报名。

    就这样,短时间内,朱慈烺手下居然聚集起了将近十万民工。

    这些人吃喝拉撒自然都要管,搞得朱慈烺这几年在三沙城中的积蓄哗哗的往下降。

    不过这些也都是值得的,在王子昂等人的统筹之下,整个四海城的建设速度很快。

    朱慈烺将修筑城池的事情交给了王子昂之后,他本人的主要精力就全都放在了如何改进炮膛上面。

    这滑膛炮主要的核心就是膛线,而膛线这种东西,就算是再结实,再坚固,每次开炮所产生的动能,肯定都会与之向抗衡,到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磨损。

    而这玩意磨损之后,就很容易炸膛。

    此时朱慈烺也开始庆幸,自己的三眼遂发枪全都没有使用膛线技术,不然的话,现在的枪械怕是也要全都回炉重做了。

    看着这些拆下来的大铁管,朱慈烺和鲁正名皆是头大无比。

    “殿下,我是搞船舶的,您让我修大炮,我实在有些力不从心。”经过这几天的艰苦奋斗,鲁正名还是没能想出来除了回炉重做之外的其他办法。

    而朱慈烺脑子也不够用了,他自然也是一点办法没有。

    “那怎么办?刚从辽东运送过来的炮弹,现在炮管又废了,这一来一回又得三五个月。”

    “如果回炉重做的话,你需要多长时间?”

    朱慈烺看向鲁正名,鲁正名咬了咬牙说道:“如果二十一根炮管全部换掉的话,平均七天才能做出来一根炮管。”

    “这也就需要有一百多天的时间,我这次带来的人,大多都是船只的修理工作者,会大炮的也就两三个人。”

    “这还是有机床和好的铁矿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铁矿石,这时间怕是要更长。”

    听到这话,朱慈烺头更大了。

    按着这大炮的情况,基本上打个一百发左右的炮弹,膛线就要磨平,如果为了稳妥起见,基本上六七十发的时候,就要更换炮管。

    而接下来如果再和那些洋人在印度上干仗,那大战的激烈程度只会比现在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