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秦: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九十四章 仁君之风?淡泊名利的子昭少公子
    章台宫。

    大殿之上。

    嬴政听着那寺人的话语,心情也舒缓了许多。

    不时地掂量着手中的竹简,嬴政回想着刚才那首文采斐然的诗句,脸色就一阵欣喜。

    这时,那寺人跪拜在地,低声说道:“回陛下,不是王绾大人写的诗。”

    “哦?不是王绾?那会是谁?”嬴政来了兴致。

    寺人赶忙道:“是到王绾大人府上赴宴的一位少侠,姓秦,单名一个风字。”

    嬴政听罢,顿时眼前一亮,喜道:“你说什么?这首辞是秦风写的?”

    嬴政眉开眼笑,欣慰之情流露满面。

    寺人不懂嬴政为何如此高兴,只道:“回陛下,正是……那叫秦风的少侠只用了一会工夫便写出来了!

    “那些外邦使者们见了秦少侠的诗句以后,都心甘情愿地认输了!”

    嬴政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喃喃道:“是了……如此好诗,那些外邦蛮夷怎么敢不认输?”

    “好啊!好啊!好一个秦小子啊!真给朕长脸!给大秦长脸啊!”

    嬴政口中连连称赞着,又不自觉地一阵自言自语。

    “秦小子在外邦蛮夷面前捍卫我大秦国威,胜过满朝庸臣!

    “如此奇功一件,朕要好生奖赏秦小子才是!”

    嬴政说罢便快步奔上御案,拿起案上批阅奏章的金笔。

    “来人!传銮驾!另取常服来,朕要更衣出宫!”

    ……

    六英学宫。

    日上三竿,王家宅邸的盛筵已然结束。

    大大小小的官吏们正陆陆续续地散回官署。

    淳于越正跟在嬴子昭的身后,两人在学宫的游廊里慢步走着。

    正当二人探讨学问之际。

    忽而一阵纷纷扰扰的议论声从宫门外传来。

    “你们可曾听说了?应对胶东郡蝗灾的绝妙之法,其实并不是陛下之策!”

    “什么?你莫不是在说笑吧?那灭除蝗虫的办法如此高明精湛,居然不是陛下所谋?”

    “那会是谁呢?陛下的身后定然是有高人指点啊!”

    “不管是谁在指点陛下,此人之能足以匡扶寰宇,那般妙策,救关东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是了不起啊!”

    淳于越听着宫门外隐隐约约的话语,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

    一旁的嬴子昭也自然止住。

    二人仔细地探听着。

    淳于越不免眉头一皱,内心惊叹起来。

    天呐!

    灭除胶东郡蝗虫、挽救关东数百万百姓的奇谋妙策,居然不是陛下谋划的?

    如此赫赫的盖世之功,竟然不知是何人所为……

    淳于越正在惋惜之时,一旁的嬴子昭却恰好看了过来。

    “师父,您怎么了?”

    淳于越忽而望见了嬴子昭略显稚嫩的脸庞……

    一个顺水推舟的想法油然而生!

    对啊!

    既然朝堂众官吏们都不知道那出谋划策之人到底是谁……

    这般功劳为何不能让少公子嬴子昭领了呢?

    淳于越的嘴角映现出一抹狡黠的笑意,毫无顾忌地看着嬴子昭。

    嬴子昭被淳于越的笑容吓住了,有些头皮发麻,急忙解释道:“师父,您不会是误会了吧?

    “他们说的这件事,并非是学生所为啊!”

    淳于越却阴险地笑了笑,低声说道:“少公子啊,老夫可没说此事是你所为啊?

    “老夫只是打算让所有人都猜出是你所为,就足够了……”

    “师父,您是说……”嬴子昭忽而瞪大了双眼。

    淳于越心里已经盘算好了。

    如此罕见之功无人所领,不如让嬴子昭趁机捷足先登。

    此举并非是为了什么奖赏,而是为了在群臣之中立下威望!

    嬴子昭听出了淳于越的意思,忽而内心有些忐忑,急忙摆手道:“不,不不!

    “师父不可啊!此事万万不可,若是被祖君知晓此事,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淳于越微微一笑,伸手拍了拍嬴子昭的脊背,安慰道:“哎,少公子无需多虑,欺君之罪从何说起呢?”

    淳于越又道:“少公子你什么事都不用去做,一切交给老夫就好,老夫只需在群臣之中稍加提醒,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便是了……

    “所谓三人成虎,而后官吏们自相传言,又与你我师徒何干?”

    嬴子昭听罢,渐渐明白了过来。

    “师父,学生懂了!多谢师父!”

    淳于越和嬴子昭相视而笑,随即淳于越朝前走了几步,拂袖推开了学宫的宫门。

    ……

    “各位大人,别来无恙啊!”

    淳于越走到宫门外,朝着一大群官吏行着礼。

    官员们正是从王绾宅邸前往衙署,途径学宫。

    “啊,原来是淳博士啊!”

    “各位大人真是好雅兴,相谈甚欢,笑声都传到我学宫里了!”淳于越笑道。

    一位官员走上近前,低声说道:“淳博士,您怕是还不知道吧?陛下的御前,如今正有位能人筹谋划策呢!”

    “是啊是啊,胶东郡蝗灾一夜之间几乎除灭殆尽,如此神策,正是出自那能人的手笔啊!”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淳于越却神秘一笑,故意压低了语调,深沉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

    “老夫平日里在学宫治学,可是见过陛下屡次三番下旨奖赏子昭少公子呢!

    “你们说……这两件事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只是巧合吗?”

    淳于越说罢,周围的官员们顿时屏住了呼吸一般。

    淳于越见时机已到,立马果断说道:“哎对了,还有一件事,陛下近些天常常出宫,听说可都是去了长公子府!”

    啊?

    淳于越话音刚落。

    四下里顿时一片唏嘘。

    众位官员大惊失色,眼瞪得跟鸡蛋似的。

    “陛下好端端地为何要奖赏子昭少公子啊?难道说……”

    “陛下出宫去长公子府邸……我的天爷,莫非是……”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此事恐怕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一定是,一定是啊!”

    众人变得激动起来,急忙围着淳于越一阵刨根问底。

    正在这时。

    不远处传来一阵宫车驶过的动静。

    众人急忙远远眺望。

    只见始皇帝的銮驾正在御道上疾驰着,直朝着宫门驶去。

    官员们见状顿时沸腾了。

    “你们看啊,那正是陛下的銮驾,陛下现在又要出宫了!又去找子昭少公子问计去了啊!”

    “淳博士您快说啊,到底是不是子昭少公子啊?”

    “就是啊淳博士,您别吞吞吐吐的了啊,我等都急死了!”

    “别问了!给陛下出谋划策的能人绝对是子昭少公子!你们没看见吗?陛下又出宫了!”

    “一定是去长公子府邸了!”

    淳于越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一阵窃喜。

    但面上却不动声色,淳于越反而故意一扳脸,义正词严道:“身为臣子,岂能在此妄议国政?

    “老夫可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说啊……”

    淳于越说罢,便见好就收,当即作势要往学宫里走。

    众位官吏看着淳于越行色匆匆的模样,顿时面色各异。

    “一定是!一定是的!”

    “淳博士如此闪烁其词,定然是我等猜到了啊!”

    “真的是子昭少公子啊,如此奇谋妙计,居然是子昭少公子所为,真乃我大秦之幸啊!”

    “最难能可贵的是,子昭少公子平日里还表现得如此平淡,这般淡泊名利,颇有古时仁君之风哇!”

    六英学宫里。

    隔着一道宫门,嬴子昭正竖着耳朵窃听着。

    官员们的话语尽收耳际,嬴子昭内心一阵喜不自胜。

    现在官吏们都认为是自己献出了灭蝗之策。

    一传十十传百,过不了几天,所有人都会认为这盖世之功勋是自己的!

    哪怕最后被祖君发现了,那也只不过是自己的声望使然,官员们是自发地猜测,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反倒是自己仁义聪颖的形象,已经在群臣们的心目中定格了!

    “哎?少公子您为何在此处?”

    嬴子昭正内心欢喜着,忽而被一阵话语打断。

    晃过神来,只见周青臣正躬身行着礼。

    “额,师父,学生正打算出学宫呢。”嬴子昭随口解释。

    “原来如此,老夫也正要出学宫。”

    周青臣一反常态,并未多说,颔了颔首便推开了宫门。

    推门一看,众位官员们正站在宫门前。

    四下里陡然戛然而止。

    官员们看见了嬴子昭的面孔,顿时觉得内心一阵肃穆。

    “微臣拜见少公子!”众人齐齐下拜。

    嬴子昭看着这么多官吏对自己如此恭敬,心中欢喜不已,拂袖喜道:“各位大人快快免礼!”

    淳于越和嬴子昭相视而笑,两人的目光中满是得意狡黠的神色。

    周青臣走上前来,笑道:“今日学宫真是好热闹啊!诸位同僚都在议论什么呢?也说与老夫听听可好?”

    一位官员不假思索道:“周博士,您怕是还不知道呢吧?

    “给咱们陛下出谋划策,解决胶东郡蝗灾的那位能人,其实是另有其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同时看向了嬴子昭。

    嬴子昭就势挺起了胸膛,得意洋洋地享受着众人赞赏般的目光。

    官员们看着嬴子昭表现得如此自信从容,心里也越来越确定。

    给陛下出谋划策的人一定就是嬴子昭!

    正当嬴子昭自得意满之际。

    “原来是这件事啊,老夫早就知道了啊。”

    周青臣轻描淡写道:“那日陛下出宫问计时,正是王绾大人陪同的。

    “前些天,王绾大人已经亲口告诉老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