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唐朝大丈夫 > 第867章 回归平静
    如同一场梦一般,岭南的动乱在一日内全部消失不见了。

    此时已经入冬了,在岭南这地方,依旧是艳阳高照。

    叶芸娘派来的十个杨家的工匠也来到了州府,进入了杨府。

    杨凡这几天,每日教导这些匠人,给船只建设龙骨。

    船舶有了龙骨,才能远航,这一个技术,要到几百年后才拥有,但是现在被杨凡提前开发了出来。

    在杨府旁边,杨凡还买了一个大院,取名工匠府,外面重兵把手,里面有着无数的船舶模型,经过了十多天的研发,终于将龙骨设计弄了出来。

    这一个举动,带来的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这十个造船工匠本来就是顶尖的匠人,杨凡提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经过了十多天的努力,终于将这事给完成了。

    而杨凡和邱家合作的造船坊,也在州府港口那里建成了,分别为东西两个院。

    其中东院是由邱家掌控,主要建造船架,船框,等,最后由西院那边成功完成,设立龙骨,桅等等需要技术含量的东西。

    杨凡打算明年开春,就立即建立各种工坊,争取在岭南开建各类工坊。

    而今年源源不断的税粮也不断运送了过来,统统拉到了广州港口。

    这一年的税粮,足足达到了九十万石,除了边远地界的税粮,其余的都拉到了就进的海口。

    其中最少的,就是儋州。

    没办法,那边往年来,一颗税粮也没有。

    不过九十万石,也够给李二交差了,其中里面还包含着杨凡自己私人购置的二十万税粮,还有一些抢邱家的粮仓,才能获得如此多的税粮。

    第一艘设有龙骨的大船下海时,邱家的人都震惊了,这一艘船非常的大,比之前最大的船还要大上两倍,而且还非常的坚固,一些小型的海翻,也无法撼动这新型船舶。

    这时候,邱家才明白了之前杨凡说的那些话,若是他们独立建造出这些龙骨船,恐怕他们那些引以为傲的船队,直接被冲垮!

    岭南重新恢复了安定,许多被冲毁的县官,也纷纷回到了治所、

    那两千名借来的精兵,也返回了凉州。

    不过,这么大的动静,是无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

    长安不之宫中,李泰看着手下提供上来的资料,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

    “没有想到杨凡此人如此胆大枉为,私下调兵,拦截信使,岭南动乱,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可以杀头的大罪,这一次我要让他永无翻身之地。”李泰大声笑道。

    崔元凯此时也是满脸笑意,他跟杨凡可是一生之仇,若是杨凡真能被砍头,这也算是大快人心。

    “不过,还要等到杨凡回来述职时候在发难,要不然此人逃去海外,还真没有办法将他杀死。”

    皇宫之中,李二看着一封奏折,眸子里止不住的欣喜之意。

    “这杨凡还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上任才不过半年,居然就收到了近百万的税粮。”李二开心的说道。

    “陛下果然看得准,派杨凡杨大人去岭南,或许只有他才能解决岭南道的弊端。”内侍太监张太监小小的拍了一个马屁。

    “只有如此胆大包天之徒,才能镇住那些岭南的土族,不像是前几任御史大夫,尸位素餐,一提到去岭南道上任,就拉着个马脸。”

    “该赏,等杨凡此人回来,在大力封赏,以正我大唐国风!”

    岭南道,杨凡通过王二,征集了上千民夫,前往韶州大山的河流瀑布,带上了大量的火药,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物资中转站。

    杨凡设计得有些巧妙,直接利用滑轮原理,作为上下运输的手段,直接连通了湘江,还有循江的河道,这样虽然船只无法通行,但是物资却是链接了两江,郴州,永州等物资,可以直达广州港口。

    这样一来,杨凡在郴州的木炭场,也可以直达广州了。

    此时郴州的黑风制炭坊也成功开窑了,一块块精品的木炭烧出,然后在用石头碾子碾压成粉末状,装到了一个个集装箱中。

    这样一来运送的空间大大提高,等到运回中原,再在杨府的加工厂压成一个个兽碳。

    入冬前一个月,就已经造出五万石的碳粉。

    而在岭南造船厂,属于杨凡的第一批船只也建造了出来,一共七艘宝船。

    原本的船舶的运输能力,只有八千石左右,现在一艘就能达到三万石,而且风险骤降,几乎是呈几倍性的提升。

    这七艘宝船,也就是说可以运送二十一万石的税粮,近百万的税粮,也不过是往返四五次而已。

    要知道,之前岭南道运送税粮的成本,可是相当之大,基本每年都要折半,现在有了这宝船运输,损耗不过一成。

    这就是运输能力提升带来最直观的效果。

    海运,永远比陆地运输要便宜得多。

    今日,户部仓部郎中来人,来到杨府,提出要检验运送税粮之事。

    “李大人,请回去禀报户部刘尚书,这次的税粮我们会如约直接运往长安。”

    刘大人震惊的看着杨凡,开口道:“要是将税粮运送长安,那其中的损耗将近七成,这六十万的税粮损耗,我们户部无法承担!”

    杨凡笑着摇头,淡淡的说道:“请你们放心,这九十万石的粮食运输,损耗两成,比运往中州粮仓,还要少三成损耗!”

    听到杨凡这话,李大人直摇头,惊声道:“不可能,岭南地处偏远,不可能只是损耗两成税粮,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你如实禀报就成了,难不成我堂堂一个三品大员,还能骗你不成?”

    听到这话,这户部的李大人顿时没敢再说话,毕竟杨凡在怎么说,也是朝廷重臣,足足三品高位,岭南十道的掌控人之一,与御史大夫同职。

    无奈刘大人也只能往长安返回述职。

    户部尚书刘政会听到属下汇报,顿时沉思了起来。

    “这杨凡估计好大喜功,想要自掏腰包邀功,无须理会,明日我上朝禀报一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