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唐朝大丈夫 > 第905章 伤亡三千
    瞬间,唐杰脸色难看无比,开口说道:“我军,仅剩下三千二百余人。”

    听到唐杰的这话,杨凡脸色难看无比。

    仅仅剩下三千二百余人,也就是损失了接近一千八,再加上自己损失的八百,加上永远损失战斗力的几百人,伤亡已经破了三千了。

    杨凡方言看去,这仅剩的三千二百多人,许多人站都估计站不稳了,他们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立即让自己带过来的士兵,将一些干粮全部拿出给了这些残余士兵。

    这些士兵们立即狼吞虎咽了起来,吃完之后,一些人脸色才稍微好看了一些。

    看到还饥肠辘辘的士兵们,杨凡不禁一阵心疼,开口道:“大家随我前往浔州,请大家填饱肚子,大家辛苦了!”

    随后杨凡带着剩余的五千虎狼军,前往浔州,而剩下的千余州兵,就让左中兵带领,处理现场。

    五千大军,脸上的表情都悲戚不已,这阵亡的三千人,有不少是他们的朋友,生死之交的兄弟。

    八千没了三千,三分之一还要多的战损率,这损失,直接让杨凡心疼不已。

    这也给杨凡上了一课,岭南道没有那么简单,稍有不慎,就是身死覆灭。

    来到了浔州府,浔州太守立即带着人前来迎接。

    杨凡冰冷的盯着这浔州太守,盯得他直发毛。

    “大,大人,有失远迎,还望海涵!”浔州太守弱弱的说道。

    杨凡也没有多说一句话,直接上前一脚直接踢飞了浔州太守。

    “狗东西,唐军被困在七星谷,当时你在那里?你们州府的一千州兵,难道是摆设吗?”杨凡怒吼道。

    听到杨凡这话,浔州太守脸色顿时惨白无比。

    “他们足足有上万人,我只是浔州太守,一千州兵,我能有什么办法!”

    “一千也是兵,你这是在玩忽职守?”杨凡冷冷的说道。

    浔州太守也忍不住了,怒道:“大人,就算我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啊,这一千州兵都是本地的人,可比不上其他地方,能有中原过来的州兵,要让他们动手,估计当天晚上就撂担子不干了,你要是责罚,那我直接请辞,我会中原去不比在这受难强!”

    看到浔州太守这般无赖的样子,杨凡气就不打一处来,但是想到也确实如此,便也没有开口责骂。

    “这次就暂且放过你,现在你安排一下,让这些将士们好好吃上一顿饭!”杨凡淡淡的说道。

    看到杨凡不骂自己了,这浔州太守直接站了起来,一脸负气的样子。

    不过他看到这些饥肠辘辘的士兵,还是让人安排了。

    杨凡看着浔州太守,开口问道:“你们浔州地处平原,良田颇多,为何每年的税粮如此至少?”

    “我们浔州就算是收到了税粮,那也要能够运出去才行,西江水道水贼这么多,还没有运出去就被劫空了,要是陆运,虽然去往广州不过几天日程。”

    “但是这些贼人精得很,不禁水路的不放过,就连我们陆运的也来打注意,上一年收税整整七万石,留取两万在浔州,其余的想要运出去给你这个新长官长长脸,还没有出浔州就被抢了。”

    浔州太守没好气的说道,想来对刚才杨凡的行径还心有不满!

    杨凡听到了这么说,顿时觉得自己刚刚是过于情绪化了,便陪着笑脸,致了一声歉!

    这下反倒是浔州太守有些受宠若惊了起来。

    随后攀谈了起来,态度也柔和了许多。

    “我在浔州当这太守已经算是好的了,每年若是不是遇上灾年,都有五到八万的税粮收取,只不过运不出去罢了,我们现在州府库存还有十五万石的税粮,你若是想要运出去,可以派人过来运送!”浔州太守吹嘘道。

    “不对,你们这良田记录在册足足有一百多万亩良田,怎么就算他们每年叫一成税粮,那也不至于只有几万石头而已啊!”杨凡纳闷的说道。

    浔州太守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盯着杨凡,开口说道:“我们就按照风调雨顺的年份来说,一亩地两石的产量来计算,一成,十亩就是两石,一百万亩,也不过是二十万的税粮,州兵,还有官府官员,俸禄,还有里正乡长等等,能有几万税粮剩余已经是相当可以的了。”

    听到浔州太守这么说,杨凡才想起来这年代没有化肥,一亩地几乎就能产出百余斤粮食,和后世根本无法对比。

    自己居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整个西江的水域,大部分水贼已经被我们消灭了,一共歼灭万余水贼,俘获三千多水贼,日后你们可以直接利用西江水道,将粮食运到州府!”杨凡淡淡的说道。

    听到杨凡说杀了上万水贼,顿时震撼了起来。

    这可是上万条人命啊,在杨凡口中,居然如此平淡的说了出来。

    不过想到这一条水道的水贼们被劫掠一空,他心里还是忍不住兴奋了起来。

    “大人,既然如此,我浔州库存的十几万石的粮食,就能运出去了,今年在政绩奏章上,能不能提及在下一笔?”浔州太守弱弱的问道。

    “你确实也算是颇有功绩,那提及也无妨。”杨凡淡淡的说道。

    顿时浔州太守兴奋了起来。

    随后杨凡问起了浔州的情况,最后才明白了,在这片土地上,这些本地土族们还算是比较开化,每年的税粮虽然不交足,但是也能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标准之上。

    浔州的情况,也比其他州县要好上许多,出了南边李氏的掌控范围,其余的地方,官府还是有一些威慑力的,一些民间纠纷,也能来到州府处理。

    浔州太守得意洋洋的说了起来,不停得意的显摆着上任后的功绩。

    杨凡记住了浔州太守这个名字,此人叫做刘福勇,陇西寒门子弟,倒也是一个人才,是通过地方官员举荐当上太守的。

    随后将士们都吃饱喝足了,许多人都由于经过了这几天的连番大战,此时早已经是困倦无比,直接倒头就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