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驸马爷 > 第19章 后金使臣
    皇太极的计谋很简单,假意向大明求和,然后要点银两、物资,再把纳穆泰的尸首要回来,等大明松懈之后,再杀个回马枪,打的大明措手不及。

    如此,又可以捞一波,顺利那话京师都可以拿下。

    北方四城被皇太极抢的差不多,现在他就想吃京师这块肥肉。

    当即,他就命人写了求和书,让范文程作为后金使臣,前去大明议和。

    这个范文程本是大明汉人,祖祖辈辈食明禄受明恩,祖上有人曾在嘉靖朝时官至兵部尚书,其祖父还是大明的沈阳指挥同知,到了他这一代,却甘愿做汉奸。

    传闻他这一系,还是范仲淹的后代,若真是如此,简直丢了范仲淹的老脸,估计范仲淹泉下有知,都要气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皇太极之所以让他作为使臣,不仅是汉人与汉人好沟通,也有着其他意思。

    第一,让大明的汉人知道,他皇太极和后金是容得下汉人,可以给汉人高官俸禄。

    第二,羞辱崇祯,羞辱大明朝廷。

    当范文程带着求和书信,来到京师城下时,副将主张不要他进来,干脆一枪打死。

    孙承宗却摇头拒绝,“若对方是来劝降我们,我们可以这么做,但对方是向朝廷表示求和,我们就必须大局为重。”

    “那要不这样,我们挖个狗洞,让他从狗洞钻进来。”又有副将出着主意。

    大家都是大明的血性男儿,最恨的就是汉奸、走狗,范文程好好的汉人不做,非要去给建虏做狗,将士们恨不得先杀而后快。

    孙承宗依旧是摇头,这些将士很少读书,没听说过晏子使楚的故事,但范文程是秀才出身,必然知道狗洞和狗国的道理,若真那样做,吃亏的只会是大明。

    “战时阶段,城门不能开,就用绳子把他吊上来吧。”孙承宗选了个折中的办法。

    就这样,堂堂后金使臣,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京师。

    “孙大人,别来无恙啊。”当年沈阳还没被建虏占领时,孙承宗曾巡视过沈阳,那时范文程跟孙承宗有过一面之缘。

    面对老熟人的招呼,孙承宗并没理会,反而冷言问道:“皇太极是真求和?”

    范文程不卑不亢道:“自然是真!”

    “父亲,父亲,我听说狗汉奸来了,他在哪里?我要杀了他!”孙钤的声音忽然响起。

    他听说范文程来了,立马拔剑从军营跑上城头。

    范文程对于大明来说,或许不算什么,可对于建虏来说,那是难得的人才。

    这狗汉奸在建虏那边,完善建虏官制,设定经济政策,帮助皇太极建立封建政权,使得建虏实力逐渐壮大。

    己巳之变的发生,就是这厮得知毛文龙已死,建虏后方再无威胁,就给皇太极提议进攻大明,以至于大明受到重创,从此大明跟建虏的较量,由主动变为被动。

    这也是大明两百年来,第二次钉在耻辱柱上。

    更重要的是十五年后,大明不复,建虏入关,满清建立,后面就是三百年的闭关锁国,紧接着就是华夏大地最黑暗的时刻,割地赔款,任人宰割,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以至于后世之人提起那段历史,无不是恶心、厌恶,甚至是唾骂。

    可以说,范文程的投降,不亚于潘金莲掉竹竿。

    面对这种狗汉奸,孙钤心里除了怒火还是怒火。

    而他不会让事态顺其发展,不在有所作为。

    “你就是范文程?”孙钤见到一身建虏服饰的范文程,问了一句。

    可还不等对方回答,孙钤挥剑就要砍,“我杀了你这狗汉奸!”

    副将、参将见情况不对,一拥而上把孙钤死死抱住。

    “小公子,别激动啊!”

    “这可是建虏使臣,杀不得!”

    孙钤并未停手,“有什么杀不得,汉奸走狗一个,还想来求和,欺我大明无人是不!”

    一旁的孙承宗,实在看不下去,开口道:“胡闹!再不住手老夫就要军法处置!”

    “父亲,他不是啥好人,你保他干嘛!”孙钤作为军校生,最恨的就是叛徒。

    孙承宗怒道:“这是皇太极派过来的求和使臣,岂是你说杀就杀的,何况古人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那行,我杀得不就让皇上来杀,把他送去宫吧!”孙钤放下佩剑,一副要亲自送范文程入宫的样子。

    “这……”实话实说,范文程心里还是有点虚,他听说过孙钤这个憨儿,连兵部尚书都敢砍的人,还有啥他做不出来。

    孙承宗看出范文程的担忧,开口道:“你且放心,老夫亲自送你入宫,保你一路无事。”

    “多谢孙大人。”范文程暗自松了口气,急忙行礼道。

    “钤儿,你就不要入宫了,好好守城。”孙承宗担心孙钤会乱来。

    但孙钤不同意,“那不成,父亲进宫孩儿也要进宫,要不然我就带着军士出城打建虏。”

    “你……好了好了,你随为父入宫吧。”孙承宗不放心范文程,可他更不放心孙钤,若他不在这里,保不准孙钤真敢出城。

    ……

    与此同时,乾清宫里,崇祯正在面见王冾。

    “让你查的案子,查的如何了?”崇祯坐在龙椅上,双眼直视着王冾。

    王冾低着头,觉得如芒刺背,他不敢直视崇祯的目光,唯唯诺诺地道:“回皇上的话,已经有些眉目了。”

    崇祯眉毛上扬,“哦?说说看。”

    王冾整理了下思路,道:“诏狱一事,臣几天查访下来,收获还是颇多,其中臣发现那些新进的犯人,在入诏狱之前,都跟孙家下人有所接触。”

    崇祯脸色一变,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你是说,孙家买通犯人,然后再让犯人威胁王文海?”

    王冾喉结动了动,再道:“虽然还没有确凿证据,但极有可能,臣猜测孙家利用犯人,威胁王文海去对付孙钤,目的就是剑指王文海。”

    说完这话,王冾内心极其的紧张,很担心崇祯不信这套说辞,但他不得不说,因为来前周延儒给他说过,皇上猜忌心很重,即便不信也能让皇上对孙家有所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