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驸马爷 > 第21章 臣请求议和
    只不过崇祯还是沉默,他还是没有表态,自己到底是如何主张。

    即便温体仁说的在理,崇祯还是那句话,“其他人怎么看?”

    王冾还不知死活,站出来道:“皇上,温大人此话在理,战争只会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为了避免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臣请求议和。”

    对于他来说,只要求和成功, 他这兵部尚书就有功劳,反观孙承宗父子便没有发挥的余地,自然会被崇祯冷落。

    “没错,臣附议。”工部尚书张凤翔道。

    “臣也附议。”另一个内阁成员道。

    唯有周延儒,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一群懦夫!建虏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们还妄想求和!简直有辱大明气节!”孙钤鄙视着这些所谓的朝廷要员。

    王冾立马怼回去,“孙钤注意你的用词,不是我们求和,而是建虏求和!”

    “只要是和,那都一个样,当年土木堡之变,京师照样被围,但景泰帝和众大臣拒绝求和,时任兵部尚书于谦更是死守京师,化解京师危机,他们无不彰显着我大明气节!

    不称臣!不纳贡!不合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大明铮铮铁骨,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

    怎么到了现在,大明气节不见了?尤其是你王冾!同样是兵部尚书,我就想不通了,人家于谦大人怎么就能死守京师,而你却要向建虏低头!”

    孙钤一些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说得崇祯热血沸腾,说得范文程忐忑不安,说得王冾脸红耳赤。

    “大胆,军国之事,不是你可以参与的!”王冾找不到还击办法,只能用这话怼道。

    孙钤步步紧逼,道:“我虽没有官职,但我是大明之人,如今京师危机,我作为大明之人就该出力!

    王大人,我没读过什么书,但也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你可是进士出身,怎么连这话都能忘记!”

    这话如同巴掌,狠狠打在王冾脸上,弄得王冾一时半会儿不知如何还击。

    “好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朕果然没看错人!”崇祯很兴奋,对孙钤越来越赏识。

    孙承宗则是不紧不慢的道:“犬子乃是一介武夫,不懂礼数,让皇上见笑了。”

    以往孙钤在乾清宫如此,孙承宗必会阻止,但这次孙承宗视而不见,就是想借用孙钤,好好骂骂王冾等人。

    “唉,爱卿这话就谦虚了,连一介武夫都懂得匹夫有责的道理,那些读过书却忘记这话,该丢脸的是他们。”崇祯这话无疑给王冾定了调子。

    你的书白读了,你这兵部尚书的官,也不要做了。

    王冾面如死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皇上,冤枉啊,臣正是懂得这个道理,才主张议和的啊,这是为了朝廷减少财政开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

    孙承宗父子才是表里不一之人,表面上说主战是为了大明,实则就是为了他们自身利益,他们想通过战争加官进爵,可战火一旦打响,受伤的是大明百姓,吃亏的是朝廷财政。

    何况孙承宗父子还买通人手,害我儿于死地!

    反观臣,一直本本分分,臣提倡议和也是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库能有余粮,国家能够休整。”

    到现在,王冾还在说朝廷财政一事,真不知道这样的人,周延儒为何要推荐他做兵部尚书。

    难道只为了好控制?

    “皇上,大敌当前,京师危机,兵部尚书王冾不仅怂恿议和,还忙着窝里斗,小的建议用王冾祭旗!”孙钤作揖说道。

    同时也惊呆众人,王冾可是兵部尚书,岂是一个无官之人可以定罪的!

    张凤翔第一个站出来,道:“皇上,王冾也是为了大明,为了大明百姓,并无过错啊!”

    “是啊,王冾可是尽责尽力的忠臣!”

    “还请皇上勿听孙钤之言!”

    “……”

    除了周延儒和温体仁外,其余内阁成员一一劝说崇祯,深怕崇祯斩了王冾。

    毕竟崇祯继位之后,做的最多一件事,就是斩杀大臣。

    上首的崇祯,见着内阁、六部成员给王冾求情,内心是怒火万丈。

    这就是大明的臣子,这就是朕的重臣,京师危机不给朕解决,反而抱在一团,保护一个庸臣!

    孙钤说的对,大明在你们身上,已看不到气节!

    “都给朕住口!”崇祯忍不住,终究是发怒了。

    而他的怒火,也让周延儒看出他是主战的。

    于是乎,沉默许久的周延儒,终于开口了,“皇上息怒,以臣之见,建虏占我大明北方四城,烧杀抢掠,残害百姓,已然是罪孽深重,如今还攻我京师,完全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若是和了,我大明颜面不保,祖宗颜面不保,更让建虏以为我大明真怕了他们,所以万不能同意求和!”

    此话一出,内阁成员都用诧异的目光,把周延儒跟盯着。

    其中温体仁诧异之后,很快就明白过来,马上开口道:“皇上,臣赞同周阁老的话。”

    “你刚才不是赞同议和吗?”孙钤马上揭温体仁的老底。

    “啊……这……刚才是我糊涂了。”温体仁脸皮是出了名的厚。

    再看周延儒,不给同伴解释,继续对崇祯道:“王冾作为兵部尚书,居然让建虏打到京师,完全是疏忽城防,当年庚戌之变时,嘉靖帝斩丁汝夔祭旗,提升将士士气,臣建议皇上也如此!”

    周延儒如此不仅仅是骆养性的提醒,也是想通过此举,换回崇祯的信任。

    崇祯很讨厌朋党,刚才张凤翔等人帮着王冾说话,无疑是中了崇祯下怀。

    这对周延儒大大的不利,他要丢卒保车。

    “周大人,你……”王冾万万没想到,周延儒居然不保他。

    可周延儒没给他反驳的机会,“王大人!老夫听说皇上派你调查诏狱一事,你却把脏水泼到孙督师头上,你这是干什么?欺君还是公报私仇?”

    话罢,周延儒对着崇祯作揖,接着道:“皇上,王冾欺君罔上,还想利用查案陷害孙督师父子,臣建议将王冾打入刑部监!”

    王冾听到周延儒这话,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因为周延儒说的是打入刑部监,而不是打入诏狱,刑部监属于刑部管辖,而刑部尚书是自己人,也就意味着王冾还有翻盘的希望。

    “臣也提议,把王冾打入刑部监,由刑部、大理寺调查王冾罪状!”温体仁也出击。

    崇祯早有拿下王冾之心,建虏迟迟未退,他对王冾早就不满,加之王冾父子做的错事,让崇祯早就忍无可忍。

    如今又是公报私仇,又是主张低头求和,崇祯容不了他。

    更重要的是,在崇祯眼里王冾已然是结党营私之流。

    现在,机会来了,崇祯岂能饶过王冾!

    “哼!来人啊,将王冾打入刑部监!”崇祯一声命令。

    皇宫侍卫立即拉着王冾,往外面而去。

    王冾佯装求饶,“皇上,饶命啊,饶命啊,皇上……”

    然而,大殿无人作答,也无人再帮他说话。

    孙钤看着远去的王冾,再看看周延儒,心有所思:老匹夫表面上把王冾推下悬崖,实则救了王冾一命,还先提出打入刑部监,避免崇祯把人送去诏狱,周延儒这招用的真好,不愧是《奸臣传》的角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