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驸马爷 > 第48章 皇权和内阁妥协的产物
    大明国库空虚,已是人尽皆知,建虏围攻京师,又花了内库许多钱财,到了论功行赏时候,偏偏朝廷拿不出钱来,崇祯也拿不出来钱来。

    崇祯在位17年,一只是负债累累,国库没有哪天充盈过。

    周延儒要做的就是用钱,跟崇祯来一次利益交换。

    “除了赏赐勤王军外,京师附近被建虏摧毁的田地房屋,也需要修复,还需要安抚百姓, 北方四城也需要重新修建防御,这些都需要钱,皇上你想个办法吧。”

    崇祯看出周延儒的心思,他没说出来,庙堂之上这些说出来就没意思,反而显得不够稳重和城府。

    “怎么让朕想办法?内阁是干什么吃的?你这个内阁首辅又是干嘛的?”崇祯直接责问道。

    周延儒并没胆怯,安之若素地道:“臣和内阁正在想办法,就目前来说,臣提议节流。”

    “节流?”崇祯眉头一皱。

    “对,就是节流,如今大明用钱的地方太多,京师被战火燃烧,也需要花钱修复,如今朝廷只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什么地方该花,什么地方不该花,必须算个清楚,花多少也要有数,不能随心所欲,而且臣提议在秋税未收上来前,朝廷减少祭天,避免节日活动,婚嫁等也要注意。”

    说到最后,周延儒再次拉回了孙钤跟朱徽姌的婚事上。

    崇祯脸色很难看,盯着周延儒气得不行。

    “另外,军费这边也要节流,除了辽东和西北,其他地方的军费能省就省,万不能花冤枉钱。”

    周延儒补充道:“臣看孙钤喜欢行伍,但军中实在没空缺,臣提议孙钤就不要去京营了,升他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不仅能在皇上身边做事,也不会埋没他的才能。”

    锦衣卫指挥同知,可是从三品的官,孙钤从一介布衣,摇身变成三品大员,这速度比火箭还要快。

    周延儒真会如此好心?

    其实不然。

    周延儒反对孙钤训练新军,就不能给军中官职,孙钤又是行伍出身,文官不适合,最合适安排的便是锦衣卫。

    这只是其一。

    其二,周延儒想打破骆养性跟孙钤的同盟,孙钤很受崇祯宠信,若孙钤去了锦衣卫,骆养性必会担忧自己位置被孙钤夺去,如此两人必然会反目。

    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周延儒怎会放过。

    “孙钤去锦衣卫一事,朕会考虑。”王冾死后,崇祯还真有这个想法,如今骆养性不可信,让孙钤去锦衣卫制衡一下骆养性也是好事。

    可他不能流露出太多想法,避免被周延儒看穿,也就转移话题,“关于钱财,你们除了节流,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周延儒既然来见崇祯,必然是想好了所有出路,“有是有,不过臣和内阁还在商议,还请皇上放心,钱财这事臣一定解决好。”

    老狐狸就是不一样,他告诉崇祯有办法,但没有说是什么办法,无非是在暗示崇祯,你不按我的做,我就不告诉你。

    “好,钱这事就有你和内阁去解决,朕就不过问了。”崇祯就是不上当,反正你打了包票,后面若是没见到银子,拿你问罪就行。

    “请皇上放心,臣必然解决这事,只是这期间,朝廷一定要节流啊。”周延儒又一次提醒崇祯,不要办婚事不要练新军。

    崇祯有些不耐烦,群臣跟朕作对,如今周延儒也要跟朕作对,“行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周延儒作揖道:“那臣就告退了。”

    话罢,周延儒正要起身离开,崇祯忽然想起辽东一事,再次开口,“慢着,朕问你袁崇焕一事你怎么看的?”

    一码归一码,崇祯反感周延儒用钱跟他做谈判,但他需要周延儒帮他处理国事,现在辽东无人,他想看看周延儒的想法。

    何况袁崇焕入狱是周延儒、温体仁联手造成,崇祯想要放出袁崇焕,还需要这两人配合。

    周延儒并没有立刻作答,而是观察着崇祯的一举一动,他想知道崇祯的想法,然后根据崇祯的想法作答,可时间太短,问题太突然,他并没观察到崇祯的态度。

    再说,这事有温体仁去处理,周延儒并不想多参与。

    “皇上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臣全听皇上的建议。”周延儒满嘴都是推辞。

    崇祯有些不悦,却没发作,“行了,下去忙吧。”

    “臣告退。”周延儒转身离去。

    看着周延儒消失的背影,崇祯终于发泄了,“老东西,这才做了多久首辅,就开始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袁崇焕是他下令入狱,但推泼助澜者是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人靠着袁崇焕入狱,挤走了前任内阁首辅和次辅,然后取而代之。

    现在崇祯想要放出袁崇焕,就必须有人站出来抗责任,放眼朝堂只有周延儒和温体仁最合适,偏偏周延儒不识趣,表示不配合。

    崇祯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你不愿意站出来是吧,既然如此朕非不依你,孙钤和永安的婚事,朕还就决定了,训练新军一事,朕也不会中止!”

    崇祯是真生气了,他感觉满朝文武没一个是可以信任的。

    “王承恩!”崇祯大叫道。

    在外面候着的王承恩,立马跑进来,“皇上,老奴在。”

    “重新拟旨,赐婚于永安公主和孙钤,另封孙钤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兼京营参将,择日训练新军!”

    王承恩听后一愣,只赐婚没说婚期,这不太好吧,“皇上,婚期呢?”

    “婚期另说,你先下去传旨,再告诉内阁务必今日办完流程。”崇祯没有说婚期,无疑是没钱所致。

    生气归生气,可周延儒说得有道理,现在朝廷财政空虚,不宜操办婚事,只能等后面有钱了再说。

    ……

    孙府。

    孙钤为了确保袁崇焕能够顺利出狱,亲自拿起笔墨写了一首诗,只是他前世没练过书法,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很是难看。

    “唉,这样不行啊,就这笔迹崇祯一眼就能看出,不是袁叔所写。”字实在太丑,孙钤只能撕毁,再想其他办法。

    “莫非要去诏狱,让袁叔照着内容抄一遍?可无缘无故去诏狱,会被崇祯怀疑的。”孙钤犯了难。

    也就在这时,院内忽然传来王承恩的尖桑声:“圣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