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驸马爷 > 第59章 袁叔,侄儿接你回家
    温体仁误以为崇祯的笑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再次连忙道:“皇上,臣罪该万死,还请皇上降罪,臣只恨,没见到大明中兴,四海升平啊!”

    崇祯越听越觉得舒服,越看越觉得温体仁顺眼,双手扶起温体仁,笑道:“温爱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你既知错,改过就行。”

    温体仁觉得诧异,若是以往崇祯必然会大骂一番,今日为何如此淡定?

    “皇上,臣误会袁崇焕,险些残害忠良,臣有罪啊。”温体仁试探的说道。

    崇祯点点头,“朕知道了,朕也看了御史言官弹劾你的奏章,他们说袁崇焕就是你害进诏狱的,提出把你罢官。”

    温体仁看不清崇祯的真实想法,只能顺着崇祯的话道:“臣知罪,皇上怎么惩罚,臣都无怨言。”

    崇祯很欣慰,终于有个识大体的人愿意站出来,给朕背这个黑锅了。

    看来温体仁比周延儒,更能替朕分忧啊。

    当初朕找周延儒谈袁崇焕一事,周延儒就知道推辞,温体仁就不一样,不仅主动背锅,态度也不错,这才是朕的重臣嘛。

    “行了,这事朕知道了,至于如何处理你,明日早朝再说吧。”崇祯说道。

    温体仁先是一愣,后是一喜,他这才明白过来,崇祯压根不打算处置他,以崇祯的脾气,如想处置他当天就会给出结果,可崇祯并没有,说明崇祯也想放了袁崇焕。

    呼……

    温体仁暗自松口气,自己真是运气爆棚,看来官位保住了。

    ……

    次日,卯时。

    崇祯在明间会见满朝文武。

    自打正德皇帝起了不上朝的先例后,后续大明天子就有不上朝的惯例,前有嘉靖20年不上朝,后有万历28年不上朝。

    隆庆、泰昌、天启更不用说,前面两个忙着羞羞之事,后面一个忙着木匠之活。

    也就崇祯勤勤恳恳,继位以来,早朝从不落下。

    今日早朝,崇祯一来就定了主题,如何处置温体仁,如何安排袁崇焕。

    温体仁揣摩圣心也是一手,甚至比周延儒还技高一筹,通过昨天的事情,他揣测出来,崇祯有意放过袁崇焕,奈何架不住面子,需要一个人站出来给他背锅。

    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周延儒和温体仁。

    周延儒不懂圣心,不愿站出来背锅,这便是温体仁获得崇祯偏爱的最好机会。

    于是,温体仁又一次开始了他的表演。

    明间上,他痛哭流涕,一个劲的表示自己错了,请求皇上赐死,请求皇上诛九族,还说御史言官弹劾的对,他这种有眼无珠之人,就该拉到午门外斩首。

    温体仁的表现,令崇祯很满意,便开口问群臣,“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置温体仁?”

    孙承宗第一个站出来,道:“启禀皇上,以臣之见,温体仁残害忠良,本该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但他知错能改,态度诚恳,老臣觉得可以免职罢官,让他告老还乡。”

    孙承宗并不知温体仁为何要承认自己陷害袁崇焕,但这是营救袁崇焕的机会,他不会放过。

    “其他人呢?”崇祯望着众人。

    作为首辅的周延儒,也该有所表态,站出来道:“皇上,温体仁之过完全是误国误民,差一点我大明失去一员良将,辽东失去一名督师,温体仁残害忠良一事,早已是人神共愤,罄竹难书,以臣之见,免职罢官都是小的,按律该斩!”

    周延儒的话铿锵有力,不容置疑。

    直接把温体仁吓得腿软,起初商议时,你周延儒可不是这样说的!

    周延儒啊周延儒,你好狠啊!居然想趁机要老夫的命,幸好老夫留有后手!

    温体仁马上给自己的同乡闵洪学递去眼神。

    闵洪学乃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两人不仅是同乡还是姻亲,关系可见一斑。

    “启奏皇上!”闵洪学站出来,声如洪钟,“周大人和孙大人说的都在理,但臣以为都不妥,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温大人既然知道自己过错,也愿意改过,何不给个机会。

    若朝中大臣无意犯错,就要斩首或是罢官,以后谁还敢认错,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后哪位大人犯错了,为了掩盖错误,就会犯更大的错,长期以往,朝廷将会混乱,国家将不保啊!

    温大人有错已是事实,不可不罚,却不能太重,避免寒心,为此,臣提议辞去次辅职位,但仍留在内阁之中。 ”

    “皇上,不可啊!温体仁险些害了忠良,岂能还留在内阁!”周延儒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崇祯摇了摇手,示意他安静,然后问温体仁,“温爱卿,你可知罪?”

    “臣知罪。”

    “你可改过?”

    “臣改过。”

    “那好,就依闵洪学的建议来办,从今天起革去你次辅职位,但仍留内阁之中,不过排名最末,你可有异议?”崇祯问道。

    温体仁俯首拜谢,“臣绝无异议,感谢圣恩,免臣不死,臣定不负皇恩。”

    “至于袁崇焕,即日出狱,官复原职,镇守辽东!就这样,退朝吧。”崇祯起身,快速离开明间。

    他之所以如此,主要为了避免众臣提出其他建议,只要早朝散去,这事就敲定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不敢多言,只能任由崇祯离开。

    “哈哈,温大人,老夫没骗你吧,让你留在内阁就必须留在内阁,这一切可都在老夫掌握之中。”退朝之后,周延儒厚脸无耻的在温体仁面前炫耀。

    温体仁脸色不是很好,“周阁老记性是不是有些不好,刚才在殿上,周阁老可是要老夫去死啊。”

    周延儒摇着头,“唉,温大人没看出来嘛,那是老夫在演戏啊,皇上向来不喜欢朋党,老夫故意那样,就是避免皇上怀疑我们啊。

    何况,老夫早就看准了,皇上不会踢你出阁,这样你我地位才稳嘛,等后面老夫再找机会,把你提为次辅。”

    温体仁依旧脸色难看,“这么说来,老夫还要谢谢周阁老了。”

    周延儒一笑,“不必客气,这都是老夫该做的,走,老夫已在熙春苑摆好了宴席,给温大人压压惊。”

    温体仁本不愿去,奈何现在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何况如今他在内阁排名最末,还需要周延儒的支持,索性隐忍了,等哪天时机成熟再翻脸也不迟。

    ……

    锦衣卫,诏狱。

    孙钤打开袁崇焕的牢房,“袁叔,侄儿接你回家。”

    因为孙钤的运作,袁崇焕没被凌迟处死,建虏又有了劲敌,大明的历史从这一刻起,发生了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