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驸马爷 > 第91章 老狐狸发现一丝不对
    崇祯三年,四月底。

    春的气息,终于到来,京师的大街小巷,积雪融化,树叶发芽,温柔的春风,轻轻吹拂而来。

    嫩草出土,花朵冒芽,候鸟北归,大地一片复苏景象。

    京师的人们,脱去厚厚的棉袄,换上了春装。

    今日的孙钤,脱去甲胄,换上了代表锦衣卫指挥同知的蟒服,按照明制,锦衣卫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

    这还是他升为指挥同知后,第一次穿蟒服,其原因是要进宫参与早朝。

    李守琦被抓,弄得满城风雨,当天晚上弹劾孙钤的奏章,就陆陆续续的送往内阁,就连京师附近的昌平、通州、顺义等地,都送来弹劾奏章。

    内阁急忙整理出来,却没送去司礼监,而是扣在内阁不动,目的就是等着早朝再处理。

    孙钤很清楚周延儒一党不会放过自己,索性不等崇祯旨意,很自觉的到明间外等候。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明间内,王承恩的尖桑传出,里里外外都听得到。

    “启奏皇上,臣有本奏。”工部尚书张凤翔,第一个站出来。

    崇祯询问道:“有何事?”

    张凤翔拿出奏章,接着道:“臣弹劾锦衣卫指挥同知兼京营参将孙钤,没有证据没有旨意,私自抓拿朝廷命官,一日之内,居然抓俩京营总督、京营参将共三名,京营士卒数名,造成京营哗变,此举不仅带来严重后果,还触犯国法、军法,臣恳求皇上处置。”

    有了张凤翔的开头,都察院的御史们,六科的言官们,开始了表演。

    “启奏皇上,臣也弹劾孙钤,京营哗变到现在还没结束,已然给京师带来不稳定。”

    “启奏皇上,臣也弹劾孙钤,他已然把锦衣卫当作他孙家机构,臣很想问问孙钤,锦衣卫到底姓皇还是姓孙。”

    “启奏皇上,臣也要弹劾孙钤,目无师长,坑骗京营总督钱财,已惹气公愤,不处置此人,难以服众啊!”

    “……”

    御史言官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奏章,做出大义凛然的模样,孙钤在他们口中,仿佛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已达到罄竹难书的地步。

    若再不处置孙钤,大明就要变天了。

    “弹劾奏章为何不送往内阁?”上首的崇祯,阴沉着脸,看着众人的表演。

    果然,温体仁说的没错,周延儒会让他的同党弹劾孙钤。

    好你个周延儒,作为内阁首辅,居然带头结党营私!

    崇祯的目光变得犀利,对周延儒已有十二分的不满。

    周延儒哪里知道这些,他见众人都在弹劾孙钤,内心很是喜悦,尤其是京营的哗变,让他更有底气拿下这场战斗。

    为此,他已看到胜利的曙光,露出一丝笑意看着温体仁。

    仿佛是在说:老温,你这主意不错,看皇上的脸都变绿了,这回孙钤必受处罚。

    温体仁也带着笑意看着他,仿佛在回应:老周,我把死路给你铺好了,你快上路吧。

    周延儒:好咧。

    “回禀皇上,京营哗变之后,内阁就堆满了弹劾孙钤的奏章,就连通州、昌平、顺义、良乡、房山等外地御史,都送来弹劾奏章,由于时间太短,就没送往司礼监。”

    周延儒还真从了温体仁的意思。

    “那以周阁老的意思,这事该如何处理?”崇祯押着内心的怒火,周延儒的手居然都伸到京师外地了。

    如今京师内外, 再加一个京营,周延儒已然是权倾朝野,他到底想干嘛?

    周延儒并没看出崇祯的不对劲,他太沉浸于自己的胜利中,“回皇上,这事太大,臣不敢擅自定夺,还请皇上主持公道。”

    在周延儒看来,这事有张凤翔他们就够了,自己没必要插手,反而会让崇祯怀疑自己结党营私,实在不行让温体仁上也可以。

    崇祯内心一阵冷笑,这老狐狸倒是挺会演戏的。

    “皇上,孙钤做事太过分,满朝文武均看不下去,何况京营哗变未止,还请皇上处置!”

    张凤翔很清楚,又到了自己的表演时间。

    其余周党齐声道:“臣附议!”

    “臣反对!”就在此时,不合群的声音想起。

    “孙大人,你贵为兵部尚书,可不要为了儿子连国法、军法都不讲了。”张凤翔瞪着孙承宗。

    孙承宗怼道:“李守琦乃是王府袭击事件的主使,我儿抓他岂能有错!”

    “哼,这是两码事!”李守琦被抓时,京师就传遍了李守琦的罪状,为此,众人并不觉得奇怪,张凤翔反而理直气壮的说一码归一码。

    孙承宗懒得搭理他,这位帝师从万历到崇祯,共经历了四朝,什么世面没见过,其不知背后是周延儒在操控。

    “皇上,经过犬子的不懈努力,王府袭击事件又有新的进展,他如今就在殿外等候,请皇上宣他进殿。”孙承宗对崇祯说道。

    “好,宣孙钤进殿。”崇祯立即答应。

    周延儒急了,这孙承宗是要转移话题,万不能让他得逞,他立马给张凤翔使了个眼神。

    “皇上,一码归一码,先处置了孙钤的问题,再调查王府袭击事件也不迟!”张凤翔会意,立马道。

    周延儒趁机开口,“皇上,臣觉得张尚书说的有理,要不先处置孙钤?毕竟京营的将士们,还在等结果呢。”

    威胁,用京营的哗变,威胁崇祯向他妥协。

    偏偏崇祯不同意,京营从昨晚就开始闹起来,若真敢闹到皇宫,早就到了。

    “按时间顺序来,先处理王府袭击事件,再处理孙钤擅自抓人一事。”崇祯定下基调。

    周延儒一愣,平时崇祯很在乎军士哗变,每次听说哪里哗变了,急得都睡不着觉,再晚也要跟自己商量对策,今日怎么如此淡定?

    崇祯一朝可所谓多灾多难,干旱蝗灾不断就算了,偏偏还兵变不断,崇祯元年,陕西固原兵变;崇祯二年,陕西阶州兵变;崇祯三年,陕北延西兵变;崇祯八年,川军兵变;崇祯九年,宁夏兵变……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朝廷穷,没钱发军饷,以至于,每一次兵变,崇祯都要忍痛割肉,从国库挪用大量银子,平息事端。

    这次京营哗变,崇祯一没着急,二没找周延儒商议对策,很是反常。

    这也让老狐狸周延儒,发现一丝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