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驸马爷 > 第126章 建虏不灭,何以保家
    夜色如墨,夜凉如水。

    身在永安禅寺的吴又可、顾炎武几人,冷得在被窝缩成一团。

    反而山巅大营上,热闹非凡,毫无凉意。

    左良玉终于服气,士卒们终于不在演习,大家总算松了口气,加之孙钤拿出美酒美肉犒劳士卒,山巅的气氛变得热闹、喧嚣和欢乐。

    新军营不在分为孙、左两个阵营,大家还是好兄弟,大家还是好哥们,相互挽肩,相互拥抱,把酒言欢,痛快吃肉。

    一时间,山巅如同在开庆祝宴,而非演习后的加餐。

    孙钤更是放下身段,跟大家一起畅饮,相互敬酒,相互称兄道弟,相互吹牛逼。

    火堆、烤肉、美酒、肉汤,把男儿伪装撕了下来,此刻没有上下级之分,没有军法军纪,只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就连左良玉都挽着孙钤的肩膀,开始称呼其兄弟。

    “嗝……”

    左良玉打了个酒嗝,略有醉意的道:“兄弟,我左良玉这辈子,没服过谁,哪怕在辽东时,也没把袁崇焕放在眼里,但我服你,你要问我为啥,就一句话,你够狠!”

    孙钤淡淡一笑,没把左良玉的话放在心上,袁崇焕在辽东是蓟辽督师,左良玉只是右都司,虽然都司一职足够大,但在督师面前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官,袁崇焕岂会把左良玉放在眼里。

    更不要说,左良玉连袁崇焕的面都没见到。

    因为袁崇焕上任时,左良玉恰好因为辽东军士哗变,被罢去官职。

    “我既然服你,就把你真心当兄弟,我现在有些心里话,想给你说说,你听不听,嗝……”左良玉是真喝多了,动不动就打酒嗝。

    孙钤也没当回事,反而道:“你有话就直说。”

    左良玉喝了口美酒,这才道:“新军营成立这么久了,总不能一直叫新军营吧,总得给它起个名字吧,比如辽东铁骑那种名号!”

    这话孙钤到听进去了,新军营只是俗称,好比后世的新兵连,只是个暂时产物,只要有新兵入伍训练,就可称新兵连,等训练结束就会把新兵分配到编制连队。

    新军营也是这个道理。

    孙钤既然要成立一支铁军,就不能一支叫新军营,这名字听起来也不够霸气。

    “你说的不错,之前我太忙了,没想到名字一事,既然你提出来了,我就得解决。”孙钤说道。

    左良玉接着道:“要我说,你现在就想一个名字吧,比如京师铁骑、驸马铁骑,实在不行叫孙家军也行。”

    孙钤连忙摇头,左良玉取的都是些啥名字啊,听起来就觉得变扭,还孙家军呢,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推嘛。

    要知道,自己那个大舅哥,疑心病可不轻。

    “既然新军营是天子亲军,取名这事还是让天子定夺吧。”孙钤打定主意。

    “行,你说了算,反正我左良玉从今以后都听你的。”左良玉拍着孙钤的肩膀,另一只手举起酒碗,要跟孙钤干一杯。

    孙钤也不客气,拿起自己的酒碗,两人相互碰撞,然后一饮而尽。

    也就在这时,一个士卒忽然唱起了秦腔,标准的关中方言,高亢激昂的语调,硬朗结实的语气,把秦腔的朴实、粗犷、豪放等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时间,欢声笑语戛然而止,众人不约而同的欣赏着他的曲声,越听越上迷,一些来自三秦的士卒,听到久违的乡曲,不由的乡愁永上心间。

    他们听着听着,落下泪来,脸上也没了笑意,取而代之的愁容。

    他们望了望西北方,那是家乡的方向。

    只可惜,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辈子,还能见到家乡吗?

    乡愁,乡愁,小时不知词中意,长大已是词中人。

    一人入乡愁,带着十人入乡愁,十人入乡愁,带着百人入乡愁,最终,新军营的士卒们,都思念起了家乡。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可要不是为了生存,谁又会离开父母,背井离乡呢?

    随着一曲高亢的秦腔结束,新军营的气氛变得沉重和苦闷。

    “你他娘的铁蛋,好生生唱什么秦腔啊,害得俺眼眶都湿润了。”一个陕西老乡,佯装愤怒道。

    再看铁蛋,已是泪流满面,“俺想娘亲了,俺小时候在外放牛时,娘亲说只要想她就唱秦腔,唱完了晚上回家,一定能见到她。

    俺打小就穷,从没吃过肉,还是来了新军营,才知道肉的味道,今晚俺第一次吃烤串,这味道太香了,俺想拿给娘亲吃,可……可我们逃难时,娘亲被流寇杀害了,我只恨自己无能,不知何时才能给娘亲报仇!呜呜……”

    说到最后,铁蛋忍不住哭了出来。

    “唉,你想给你娘亲报仇,我们又何尝不想给自己家人报仇呢,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回去,能不能亲手宰了流寇。”一人附和道。

    话音落,那人抬起湿润的双眼,看了看南方,随即也唱起了乡曲,一听竟是南戏。

    那人唱完,古老的楚歌响起,不会儿又是辽东的乡曲。

    古代没有通讯设备,士卒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他们有人来自三秦,有人来自三晋,有人来自辽东,更有甚至从河南而来。

    无论从何地而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家乡不是被流寇掠夺,就是被外族抢夺,家人、亲人都惨死在建虏、流寇之手,至今还无力报仇。

    孙钤看着自己的士卒,不是他们不够坚强,而是生逢乱世,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他们想要返回家乡,想给亲人报仇,就只能参军入伍。

    打外族,灭流寇,既给亲人报仇,也还大明一个太平。

    经过黄、顾的教育,他们懂得了个道理,国和家是相辅相成,国稳定了才有幸福的家,若国将不国又哪里来的家。

    正所霍去病的那句话: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生在明末,建虏不灭,何以保家?流寇不平,何以卫家?

    何况新军营众多士卒,都跟建虏、流寇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天下存亡之际,保国就是保家,相信我,你们很快就能给自己亲人复仇了。”孙钤对士卒们说道。

    铁蛋擦了擦眼睛,对孙钤道:“驸马爷,认识您这么久,还没听你提起过您的家乡,要不您给我们讲讲您的家乡,或是唱一首乡曲?”

    “是啊,是呀,我们还没听过驸马爷唱曲呢。”有人开始起哄。

    孙钤微微一笑,家乡是回不去了,也无法给士卒讲述,家乡的模样,唯有唱上一曲,表达对家乡的祝福。

    士卒得知,皆是期待,所有人坐在原地,静静等着孙钤高歌一曲。

    孙钤不慌不忙的站起来,把碗中酒一饮而尽,再把酒碗狠狠摔在地上,随即,提着剑望着北方,高声唱道:“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