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之我吸取了万物魂魄 > 第112章 张让试探
    楚汉心中当然知道那群刺客是谁,而他丝毫没有注意到,张让在话语中为他所设置的陷阱!

    如今,楚汉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了。

    “张大人,我并不知道刺客数目,只是猜想这背后必定有主使,因此才脱口而出!”

    楚汉目光炯炯,紧盯着张让。

    而张让见他对答如流,倒也收回了目光,道:“唉,此事于你于我,都麻烦极了。”

    “张大人,敢问刺客共有几人?”

    “……九人。”

    张让的沉默令楚汉警觉——他还是在怀疑自己。

    “既然九人同时刺杀,明眼人定能看出这是陷害,你我又何罪之有?”

    张让叹了口气,道:“昭寻,你可知世上最锋利的兵刃为何么?”

    楚汉昂然道:“我并不知道,只是小子对自己的身手也颇为自信!”

    “那都不够!”

    张让拍着栏杆,道:“任你一人武功盖世,再如何无敌,也该知道,最锋利的兵刃,就是流言!”

    “流言?”

    “正是流言!”张让凛然道,“我是从小黄门一步一步走上这个位置的,深知人言可畏的道理——甚至我们宦官何以与士族相对抗?那便是利用流言杀了那群问心无愧的士族!”

    “你我问心无愧,可[无愧]便可以不解释么?”

    楚汉低头不语。

    “若是你我任由流言增长,到时候传出来你楚大人乃是鬼魅,同时在九家墙头上射箭,也未可知!”

    “三人成虎!你楚大人可知道?”

    “诚然如此,但……”楚汉辩解道:“可此事乃是那些刺客故意将你我放置在一个难堪的境地,若是刻意澄清自己的清白,难道不是落入了敌人的陷阱吗?”

    “所以,此计真是大妙啊!”张让叹了口气,“这便是[阳谋]!你明知不可为,但依然要为之!”

    楚汉听到张让夸奖,心中不由得得意,但面上仍然忧心忡忡,道:“张大人,那我们该如何自处?”

    “徐徐图之!”

    张让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这几句话来,便一摆手,道:“昨夜灵帝已经钦定你为新的尚书侍郎,恐怕不多时候,便会有钦差来召见你,做好准备吧!”

    “啊?”楚汉这次的惊讶却是真的了,随即会意,道:“张大人,定是你为小子谋的青云之路!”

    “你进了尚书台,便能随意浏览大臣奏折,于我也有莫大的好处。”

    张让说着说着,便哑然了。

    很简单,他对楚汉的信任起伏极大,在这次惊动洛都的刺杀中,他再次怀疑,楚汉只是假意归附自己而已!

    毕竟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切都说得通了:刺客并不想着杀人,甚至不慌着逃跑,而是等待家将追出门后,才撂下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安上一个楚昭寻的身份。

    诚然,他楚昭寻因为自己脱靴赠袍的事,已经失却了士族的立场,不少人恨他,也是情有可原!

    但楚昭寻毕竟是杀了张牛角、与赵忠对峙的英雄人物,比他手段肮脏、令人不齿的士族多了去了,多大仇多大怨啊,报他楚昭寻的名字?

    楚汉若是为士族内应,所有的疑点便可以迎刃而解:以楚昭寻之名行刺宦官,而又故意将自己遗漏,目的便是要将天下士族的目光聚焦在此处,等待着一击必中的时机,同时引起十常侍的内斗!

    “可是……”张让不由得望了楚汉一眼,心想:“如此铤而走险又妙到巅毫的策略,还是那个为了向我表示忠心,意图挖出白素双眼,而又为了救白素那姑娘的性命,不惜孤身探入赵忠寝宫的楚昭寻吗?”

    楚汉双眼清澈,见张让望着自己,知道此时绝不可以有半分的退缩。

    “他似乎只有十七岁,心机怎么可能如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子一样深?”

    张让想破了头也不明白,这件事也太过蹊跷,实在令他一筹莫展。

    “或许……”张让在心中暗暗后悔:“我将他推向尚书台的日子,太早了……”

    “难道,”楚汉开口道:“还有什么奏折,是张大人看不到的?”

    “尚书台那个地方你不了解……”张让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得走一步看一步,至少得布置任务给楚汉才行。

    “大臣奏章都送往此处,但灵帝深信我和赵忠,所以严格说来,只要呈上来的奏折,我俩便可以轻车熟路地打开。”

    “可随着曹节大长秋的逝世,我们宦官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领袖人物!”

    楚汉一愣,随即了然,毕竟张让和赵忠,算是平分了朝政之事,更是一人持节管理虎贲军,一人持节管理御林军!

    因此,那些奏折虽然都是在抨击宦官,定然也有分别!

    有些一定对张让更有利,另外一些定然对赵忠更有利!

    “怪不得……”楚汉心道:“张让慌慌张张地就将我塞入尚书台,便是为了拦截对他不利的奏折,以免落入赵忠的眼中!”

    “毕竟此二人已经决裂,赵忠看了那些奏折后,反过来将张让逼到死路的机会,也还是存在的!”

    可是,将我送往那个所在,你张让一生谨慎,终究于此事糊涂了。

    楚汉淡淡一笑,落入张让严眼中。

    “你果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张让喟叹道:“这二十多年,无数人登门拜访,希望改姓张,被我收为义子,但我从来没有答应过。”

    “可昭寻你却不同,英勇就不必说了,偏偏年纪轻轻,尚未加冠,便已经如此聪慧老练,必成大器!”

    “若是你愿意改姓张……”

    张让露出了一个老人应有的软弱姿态,向楚汉恳求:“我这一生的权谋之术,财宝金银,便是给了你也无妨!”

    “你意下如何呢?”

    楚汉目不转睛地望着张让,万万想不到他竟于此刻提出让自己集成他的一生积累!

    虽然自己的老爹不靠谱,但楚汉可是万万做不出更名改姓这种事的!

    何况还是一个太监?

    何况还是东汉末年时候的太监?

    大汉都要亡了,我要你权谋之术有何用?

    若不是杀了赵莲,为求自保,楚汉说不定都不掺和这些阉党之争!

    毕竟放着放着,就三国时代了呀!

    可是如今,自己投靠张让时说得极为清楚,自己就是为了名利而来!

    现在好了,张让忽然来这一手,也不知道是糊涂了还是有意试探,名利摆放在这里,你要不要?

    若是不要,你当初来我这儿干嘛?

    若是要,你就别嫌弃做我的儿子,一辈子打上与阉人同流合污的烙印!

    到时候,纵然楚汉有何进、曹操、袁绍、刘备、卢植等人做担保,这名声也要不回来了!

    楚汉情急之中,进退两难,忽然黄仁引领着使臣进来了。

    “张大人!楚大人!”黄仁不动声色地和二人打了招呼,“使臣来访!”

    楚汉呆呆地望着黄仁,忽然就有了计较!

    使臣在场,张让自然不会逼问楚汉,将此事轻轻巧巧地掀过去,道:“使臣大人,可是宣楚汉进宫?”

    “拜见张大人!”那使臣自然对张让毕恭毕敬,道:“正是如此,楚大人,请沐浴更衣,随我进宫面见圣上。噢对了,楚大人此刻已经是尚书侍郎了,切莫忘了。”

    楚汉躬身道:“多谢天使大人!”

    那使臣点点头,又对张让满脸堆笑,立于门外等候。

    “张大人,”楚汉见使臣离场,便凛然道:“你刚才所讲,实在是小子毕生所求!”

    “哦?”张让的眼睛中露出一阵寒芒,“如此说来,你是答应了?”

    “非也!”

    楚汉斩钉截铁,令张让的眼神更加冷冽。

    “那楚大人意欲何为?难道当一辈子的飞刀,都不思名利?老身实在难以相信呢!”

    楚汉微微一笑,面对张让的质疑,道:“我虽心向往之,但却懂得礼数。”

    说着,楚汉向不明就里的黄仁一指,道:“我得以效忠于张大人,乃是黄仁举荐,吃水不忘挖井人,小子以为,黄仁比自己更适合继承张大人的宝物!”

    这下可把黄仁吓得不轻,连忙道:“楚大人为何胡说?张阿父年富力强,再活个四五十年也不成问题,怎能于此时讨论起财产的归属来?”

    楚汉笑而不答,见张让低头沉思,他明白自己的应对无论如何都说得过去!

    汉朝的举荐制度,几乎令举荐人得以享受为人师尊的待遇!

    即使黄仁只是在张让面前提了一句楚汉的英勇,便令楚汉得到入宫的机会,似乎不是正规的举荐流程。

    但只要当事人认定,那黄仁又有什么理由不可以是楚汉的举荐人呢?

    于是张让看了看黄仁,又看了看楚汉,拂袖而去。

    “君子不夺人之美,不愧是我张让挑选的飞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