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三国之我吸取了万物魂魄 > 第17章 兵行如火
    博阳城一战,彻底终止了辽西军的猛烈攻势,公孙瓒连退七十里,等待大军汇合。

    营帐中,他焦躁地走来走去,忽然拍案大怒:“今日不但折损了严纲一员大将,白马侍从,全军覆没,末了那位忠心护主的将军,还下落不明……”

    公孙范在一旁惶恐地听着,此时上前道:“兄长,那人的名字愚弟已经查到了,是常山人,名为赵子龙。已经来了三年多了……”

    “如此良将,为何无人向我引荐?”公孙瓒大怒不止,“难道我军,还有互相猜忌,打压贤良的作风吗?”

    公孙范却答不出了。

    “阿范,如今的形势,你有什么计较?”公孙瓒略微平静了些,便向公孙范请教。

    “兄长,我们深入兖州,一路顺遂,今日虽败,也不至于万劫不复,我倒有一出计策。”公孙范恭敬道。

    “哦?”公孙瓒眼睛一亮,道:“阿范速速讲来!”

    公孙范见营帐无人,便道:“兄长,我们与楚昭寻,有何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公孙瓒想了想,道:“大约都是不被朝廷重用吧?提它作甚?”

    “非也。而是如今,我们都在异乡作战,最关键的粮草,将会成为左右这场战局的关键!”

    公孙范信誓旦旦地说着,倒让公孙瓒刮目相看起来。

    “阿范,咱们辽西多的是骑马射箭的武人,但有智谋者,着实不多。今日,你倒令我讶异了!”

    公孙范矜持地笑笑,而他的兄长已经激动地在营帐中踱起步子来。

    “我们其实有兖州牧张邈来提供补给,倒是并不短促物资,而楚昭寻嘛……嘿嘿,虽然驻扎了许多军队在兖州,但张邈的眼皮子下面,如何会给他机会,令他屯粮呢?所带的粮草,定然在某处安置!”

    “近几日晚间无云,定然是一等一的好天气,待我们烧掉敌人粮草,此战,何愁不胜!”

    公孙范笃定地点了点头,兄弟俩相视大笑,连此刻自己从幽州调动的军队尚未来到,也觉得胜券在握了!

    而此时楚汉则在博阳城上,与众人一齐研习战局形势。

    “三位先生。”楚汉一脸苦笑,“我其实对天下谋士也算知晓不少,你们三位站立于此处,怎么也是一流智囊团了,如何却没有什么计策呀?”

    田丰、戏志才、徐庶面色严肃,道:“主公,若是今日将公孙瓒活捉,我们便是占尽了舍弃七个州郡换来的优势,例如辽西军军心涣散,大将未出,可是如今……”

    楚汉默然,良久才道:“我没有下令追击,的确是莫大的过失。三位先生也不必遮遮掩掩了,尽数说了便是。”

    “如此,倒是有一条计策。”田丰上前道:“主公可知道,如今两军对垒,最紧要的是什么物事?”

    “田先生何必让我献丑?”楚汉笑道:“以我之浅见,也无非是粮草罢了!大军出征,没有后继补给,多半如此。”

    “主公说得不错,我军与辽西军,都是出征在外,只是……”

    楚汉抢断了田丰的发言,道:“只是张邈那个老小子,多半会给辽西郡提供补给,所以粮草倒不是敌人的忧虑所在。”

    “然也。”田丰微笑道:“主公倒是颇有远见。为今之计,我以为,以粮草之事可行!”

    楚汉一愣,恍然道:“田先生是要以粮草作为诱饵,引辽西郡来抢夺?”

    “正是!”田丰肃然道。

    楚汉忽然想到一个典故来,兴奋道:“以粮草做诱饵,又以什么来攻呢?”

    田丰刚要回答,楚汉打断道:“我们不如在掌心都写一个字,然后互相印证,如何?”

    三位谋士面面相觑,但见主公如此兴奋,倒也不忍心拂了他的兴致,便拿出笔墨,书写起来。

    “写好了吗?”楚汉胸有成竹,笑嘻嘻地道。

    三位谋士点点头,与楚汉一起摊开,望着上面的字,楚汉便哈哈大笑起来:

    “英雄所见略同!幸甚至哉!”

    只见四人的掌心中,都写着一个[火]字。

    田丰皱眉望着楚汉,道:“粮草之事,自然是用火攻了,主公为何如此兴奋?”

    妈的,真没情调。

    楚汉老脸一红,尴尬地咳了两声,便道:“既然如此,请三位军师讲讲,这火攻之计,如何实施呀?”

    戏志才拱手道:“主公,昔日曾在真定府见识过火药弩的威力,请问其中的火药,是否大量携带了?”

    楚汉意味深长地望了戏志才一眼,笑道:“那么……就只需要将公孙伯圭,引入我们的粮草仓了。”

    此时,三位军师才心照不宣地大笑起来……

    三日后,辽西军大营。

    公孙瓒踱步不止,忽然喊道:“去请范将军入营中谈话!”

    不多时,公孙范果然掀开帘子,拱手道:“兄长唤我何事?”

    “可曾探访到敌军的粮仓位置?”公孙瓒忧心如焚。

    “尚未探访得到。”公孙范有些无奈,道:“敌军闭城不出,便是想抓几个俘虏相问,也是不得。”

    “如此一条妙计,难道又要荒废于此吗?”公孙瓒大怒,此时他的幽州军,大约也快到了。

    恰在此时,账外有人来报:“公孙将军!有辽西子弟,从楚昭寻的手中逃脱,已经回到大营!”

    公孙瓒闻言,精神一振,道:“莫不是那位赵子龙?”

    公孙范也是见识过赵云的英勇的,也不由得兴奋,出去查看。

    只见此人一脸风尘之色,竟然还是一个稚童模样,但却并不面熟。

    “你……”公孙瓒不由得狐疑道,“你是何人?”

    此人满面悲苦,道:“主公只知白马义从,何知我们这群提枪拎刀的士族呢?我历经千辛万苦,从楚昭寻那狗贼处逃脱,难道还要遭受主公的猜忌吗?”

    说罢,转身便走。

    公孙范见他走得坚决,倒也不好说什么狠话,便拉住道:“站住!主公手下士卒数万,哪里记得请每个人的样貌?你之前是在谁手下效命的?”

    那人道:“我之前在刘玄德手下效力,与常山赵子龙,乃是同乡!”

    公孙瓒此刻听到赵子龙的名字,便如遭雷击,道:“那子龙何在?此人救我性命,应当重赏!”

    那人忽然泪流满面,道:“子龙已经死于万军阵中,焉能与主公相见?若是主公心中并无偏见,也多注意除去白马义从之外的旁人,赵子龙焉能饮恨而终?”

    这话虽然冒犯,但毕竟说到了公孙瓒的心坎里,他也无比悔恨,倘若早知道赵云乃是万夫不当之勇,哪里会不重用呢?

    如此,公孙瓒便咬牙道:“那我便信你了!请问你的名字?”

    “贱名王修!”那人道,“不曾有字!”

    “好,王修。”公孙瓒微微笑着,“你虽然年幼,倒也颇有血性,你既然在楚昭寻哪里足足待了几日才逃脱,可知道他们粮仓何在?”

    王修的眼睛一眨不眨,大声道:

    “若主公愿往,修自然前方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