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武侠修真 > 九曲剑歌行 > 第9章 河道便是出口
    河水潺潺涓涓的流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秋日里的桃源乡显得安远澄静,唯一变化的是河岸上金灿灿的一片。

    放眼往去,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广阔的稻田一片金黄,置身其中犹如沉浸在一大片金黄色的海洋。

    一大早阿离就从自己的床上起来,叫醒了赖床的刘轩起,今天是村民一起割稻子的日子,带着浓浓的睡意饭都还没吃来到了稻田。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明显开始发育,两人便有男女之分的意识,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一张床上睡觉。

    刘轩便在房间的角落安置了另一张床,虽然离得不远,中间只隔着客厅,但每天夜里都会像小时候那样讲着故事哄她睡觉。

    阳光照在大大的斗笠上,十岁的刘轩已有小大人的模样,依旧那么白净秀气,看不出是田野小子,更看不出是个练武之人,一副书生气的样子倒是挺符合他兽医的身份。

    自己和阿离两个人分的地也不多,一共就两亩,换算成现代的年纪单位大约1200平方米,也就三个篮球场并在一起那么大。

    春耕时,在村民的帮助下反而不觉大,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能插好秧苗,可现在是秋收,看上去却十分壮大,这没一天的功夫恐怕一个人是收不完。

    更重要的是饭还没吃,饥肠辘辘的,哪有什么力气干活,只能呆坐在一边看看哪户人家开饭蹭两口。

    村里的人也愿意让他蹭饭,毕竟家里的牲口都被他医治过,也在他的指导下,存活率和繁殖率也增加,大家都感谢他。

    呆坐一会儿后,本想着蹭饭吃的刘轩,见到师傅也过来收稻子,不敢那么放肆了。

    “师傅,你来了。”刘轩摸着脑袋,笑嘻嘻地说道。

    村长柳剑心慢悠悠的走来,每一步看似深沉实则轻盈,一大把年纪还出来田间干活的老人实在少见,刘轩早已见怪不怪。

    他只知道师傅对自己很好,尽管有时候很严厉,这老头还是很疼爱自己,虽然表达方式比较冷淡,可挡不住火热的心。

    “给!拿走!”村长缓缓地说道,随后从怀里拿出一袋稻草包裹的东西扔到刘轩跟前。

    刘轩捡起来打开一看是米糕,心里一高兴吃了起来,五脏庙得到了满足,便有了力气干活。

    “师傅,这糕点怎么弄?我也想学学看。”刘轩问道。

    村长眯着眼回答:“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

    “行行,回头见你做一回,我定能学会。”

    刘轩受不了啰哩啰嗦的古文说法,听他之乎者也,倒不如看一遍为快,毕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一还是挺有天赋的。

    村长一声令下,大家也蠢蠢欲试,兴奋地拿起镰刀冲进稻丛里,弯下腰,左手紧紧地反抓一把稻杆,右手紧紧握住镰刀的柄,就往根部用力地砍。

    只听见他们“嚓,嚓”的割稻声,手脚麻利的挥动着,不一会儿功夫,身后就倒下了一大片稻子。

    刘轩这时候也开始发力,用镰刀对准稻杆的根部,像锯东西一样用力地来回拉,就轻松地割下了稻子。

    风吹过穗浪,十里稻花香,汗水肆意的滴落在稻杆上,风一吹十分清爽,顿时有种沏人心脾的感觉。

    村里的女人们做好饭赶来,手里提着填饱汉子肚子饿的吃食,给自家的汉子递过去后,也不闲着抱着割下来的稻堆,在地里头打落上面的稻米。

    金黄色的稻米一颗颗的掉落下来,女人们用簸箕装着,装好簸箕便往箩筐上装,留下稻杆遗弃在地里,火烧以后可以冲当肥料。

    阿离也混在其中,她给刘轩做了桃花饼,这也是他们两人最爱吃的面食,刘轩大口大口的吃着,看着还剩一半的地,有股力量鼓励着他继续前进。

    而阿离没有学女人们那样打稻谷,而是把割下来的稻穗整齐划一的叠放在一起,等到自家的稻子收完,这才开始打稻谷。

    割完剩下的稻谷,她和刘轩推来一个大木箱,木箱下装着轮子方便移动,箱子有两个口子,一个侧面开口,一个朝上开口,开口与开口之间隐藏着一根粗长的木棒。

    她把稻穗往侧面的洞口放进,手抓着稻杆,刘轩则转动手摇装置的木棒,里面暗藏齿轮装置,转起来不费力,但是重复一样的动作费肌肉,过后的酸爽也只有他知道。

    金黄色的稻子在机关的作用下,麦穗被木棍上突出来的木疙瘩挤落下来,阿离不像其他女人那么费劲,站着就把稻米打落下来。

    等到开口朝上的那一边装满稻米,便拿来箩筐放在跟前,借用滑轮的力量往前倾斜,满满的稻米顺着重力作用,全部装在箩筐里。

    村里的人们看到这个新鲜玩意纷纷好奇,都询问着怎么使用,刘轩也很愿意介绍这个东西,毕竟用了一年的时间的做出来的,开始侃侃而谈。

    村民们虽然对这东西好奇,但好不好用却不知道,有这功夫研究还不如多干些活。牛婶婶知道刘轩的奇怪发明总有用处,便学着阿离叠放稻穗,然后等他们打完,自己也过来尝试一下。

    果然出奇的好用,不像往常那样费劲,拿着稻杆也能把活干完轻松不少,可怜的牛娃摇动着手杆累得半死。

    妇女们看到如此便利纷纷过来借用这台机子,刘轩帮着师傅弄完之后,便教隔壁家的牛娃怎么使用,牛娃对着新东西突然有了使命感,留了下来监督大家。

    临走时还不忘给这个箱子取名“打谷机”,并且吩咐-牛娃用完记得送回来。

    ……

    ……

    师徒二人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家里运稻子,一亩地产量400多斤左右,不像现代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1000多斤,但也够他们挑好几趟。

    可他们是学武之人,内力运用起来丝毫不费劲,一担子挑起100多斤也不像其他人那样费力。刘轩坚决不让阿离挑担子,让她回家扫出一片阔地晒稻子用,过些时日再剥落米粒。

    不知不觉中天也暗了下来,刘轩把村长留下来吃晚饭,尽管身体很累,但自己也要好好练功弥补今日的落下的进程。

    刘轩静下心开始运功发力,内力顺着经脉延展开,就像一颗大树向外展开枝茂,然后冲击穴道,开始吸收外界的能量,一点一点凝聚在体内,专注又细心的压缩转化成内力储存在丹田。

    自从那次走火入魔之后,修炼武功也不再那么儿戏,而是抱着敬畏的心态修炼,每次修炼都必须要师傅在现场才敢修炼,心脉上的内伤也通过运息调养逐渐治好。

    村长见他气定神闲便让他休息片刻再修炼,借此提问道:“你的实验做得如何?”

    “确实如同弟子所想。”刘轩骄傲的回答道。

    这个实验其实也很简单,也是在他无意中发现的,照理说桃源乡是一个闭合的异界空间,跟外面的世界不流通,山上的动物可以解释成遗留下来的产物,所以一直也就只有那些。

    可有一段时间水里的鱼被刘轩祸害得几乎灭绝,基本上没有什么鱼在河里游,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河里有出现一批鱼,自由自在的游着,丝毫没有减少。

    他怀疑河里的水流跟外界是相互流通的,便开始抓鱼做实验,他把抓到鱼用小刀留下印记,在鱼的皮肤上划写数字,每年鱼儿回游之际,都会抓三百条鱼做实验,只要其中一条游回来,实验就算成功。

    这也是鱼儿的天性,回游只为了产卵过冬,才有这样的机会做实验,日子久了,鱼儿的实验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他对此却深信不疑。

    终于在今年得到了回馈,刘轩端着编号“0825”的鱼走到村长面前,高兴的示意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阿离表情不是很对劲。

    村长摸着胡子说道:“既然如此不妨一试。”

    刘轩表情严肃的说道:“不行,得有两样东西船和桨,可惜没有铁,如果有我可以搞一台蒸汽机玩玩。”

    “船恐怕很难做出来,毕竟村子里没有木工,编木筏为师还是可以做到的。”

    刘轩眼睛一亮调皮的说道:“师傅还会编木筏?这手艺哪里学会的。”

    村长呵呵一笑:“当年为师也是性情中人,喜欢与夫人一同泛游江上,就学了这门手艺。”

    刘轩跟着傻笑,没想到师傅还有这手艺,于是请求师傅为自己编木筏,以备成年之后使用。

    村长摸了一下他聪明的脑袋瓜,开口说道:“轩儿,你还欠考虑一个因素。”

    “什么!”刘轩不解的问道。

    “河水!”

    刘轩“啪”得一下明白了,那条破河常年一个水位,水流量也不大,一下子难住了他。

    村长看到着急的样子十分有趣,便开口言道:“不如作罢。”

    好不容易证明出来,自然不愿意放弃,便开口说道:“不行,师傅老人家帮帮我呗!我知道你老人家最疼我了。”

    村长被他逗得哄堂大笑,说道:“自然有法子。”

    刘轩继续哄着师傅,想从他嘴里知道答案,说道:“我就知道师傅老人家神通广大,果然是村里第一睿智之人,到底是什么法子?”

    村长也不卖关子说道:“雷阵雨!每年入夏,雨水会刺激河流暴涨,雨后便会退潮,所以这个秘密很少人知道。”

    一下子刘轩便有了希望,阿离拿着糕点过来,没有好脾气地放在桌上,说道:“把你冲走做个水鬼算了,爱怎么在水里就怎么在水里,也不用船多好啊!”

    村长再一次哈哈大笑,两师徒在愉快的气氛中继续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