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开局弹劾朱元璋 > 第四十五章 先谋定,而后动
    从冯胜口中得知朱允熥立下大功后,蓝玉、徐辉祖等刚到塞北的人,心中都颇感意外。

    因朱允熥的计策,鞑靼大军直接折损十万人,堪称不世之功!

    蓝玉不禁大喜,笑眯眯地看着朱允熥,称赞道:“想不到熥儿还深谙用兵之道,真是深藏不露,后生可畏啊!”

    “待捷报传回应天府,想必陛下也会龙颜大悦!”

    “那鞑靼头子帖木儿,现在指不定在哪个地方偷偷抹眼泪呢,哈哈!”

    蓝玉只觉脸上沾光,丝毫不在乎朱棣和朱允炆的感受,侃侃而谈道。

    最后一句话刚说完,营帐内的一众大将顿时便笑出声来。

    众将面露悦色,唯独朱棣和朱允炆,在听完蓝玉的话后,脸色微微一凝,一丝妒意在两人的眉宇间显现。

    看着朱允熥意气风发的模样,二人好不服气。

    李景隆也是如此,应付地讪笑一声。

    因为朱允熥得了势,于他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倒是朱棣和朱允炆这两个主子之间,李景隆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追随。

    虽然目前而言是朱允炆,但以后可说不准。

    他就是一株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倒。

    朱棣神色严肃,冷冷道:“鞑靼大军而今元气大伤,本王可亲领军队乘胜追击,将其一举覆灭!”

    “不知各位将军意下如何?”

    说着,朱棣扫视帐内众将。

    没等众人发表意见,朱允熥便直接否定了这个提议。

    他神色淡然,轻笑道:“鞑靼大军可就是因为虚骄自大,才中了我的请君入瓮之计。”

    说着朱允熥看向朱棣,摇头道:“四皇叔,所谓骄兵必败,不可冒进啊。”

    朱棣听罢朱允熥所言,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敢跟他朱棣比战谋?

    自己戎马半生,打过的仗比朱允熥吃过的盐都多。

    可如今,朱允熥竟然直接否决了自己的战略?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朱棣冷哼一声,注视着朱允熥,好没气道:“那帮鞑子粗野蛮横,岂能跟本王相提并论?”

    一旁,傅友德见朱棣不依不挠,赶忙分析道:“吴王殿下说得没错,咱万万不能冒进。”

    “鞑子尚骑射,速度又快,若贸然进军,鞑靼大军定不会与我军正面交锋,他们反而会采取边打边退的战术,消耗我军兵力。”

    “现今是十二月,漠北腹地寒风彻骨,将士们南兵北调,本就水土不服,若再加上严寒,军中定会病疾横生,战力也将大打折扣。”

    顿了顿,傅友德看向朱棣,语重心长道:“燕王殿下,如何讨伐鞑靼,咱们还得从长计议!”

    傅友德的话,得到了帐内众将的一致认同,武将们纷纷点头附和。

    眼见大家的意见如此统一,朱棣脸色一沉,心中顿时生起了闷气。

    可他也不好再坚持下去,只得悻悻作罢。

    就在此时,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朱允炆,见众人一时不语,便觉得展现自己才能的时候到了。

    他满脸自信,侃侃而谈道:“鞑靼人势必会卷土重来,草原是他们的主场,但在这之前,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养精蓄锐,按兵不动,屯积粮草军需!”

    “呵呵。”

    闻言,朱棣抬眼看向朱允炆,不屑地讥笑了两声,阴阳怪气道:“炆儿,老爷子把你送来漠北,那可真是大材小用了。”

    “你应该出家去当和尚,在寺庙里清闲,可以一直养精蓄锐。”

    他原本便满腔怒气无处发泄,这下可算是找到出气筒了。

    旋即,朱棣换了一种语气,侃然正色,厉声道:“予敌喘息,兵家大忌,难道你不知道?”

    “在场这么多身经百战的老将,还用不着你出谋划策,你就好好呆着,别自以为是,给我们横生祸端。”

    说着,朱棣瞥了一眼朱允熥,神色玩味。

    无缘无故被朱棣说教一通,朱允炆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他心中憋屈至极,朝朱棣撇了撇嘴,眸底掠起丝丝难堪之色。

    但碍于朱棣是长辈,朱允炆也不敢出言顶撞。

    面对咄咄逼人的朱棣,朱允炆满脸窘态,一时竟哑口无言。

    一时间,帐内的气氛变得颇为尴尬。

    好一会儿,朱允炆才垂下头,喃喃道:“四皇叔说得对,是我轻率了……”

    得此一言,朱棣的脸色顿时缓和了不少。

    借着朱允炆,他心中对朱允熥的怒气才能有所发泄。

    一旁,朱允熥注视着朱棣,鄙夷地皱了一下眉头,脸上闪过一丝轻蔑之色。

    他知道朱棣是在指桑骂槐,但眼下商讨战事要紧,朱允熥可没心思跟朱棣纠缠。

    朱允熥扫视众将,淡淡道:“本王倒有个想法。”

    话音一落,帐内众将齐刷刷地看向朱允熥。

    冯胜闻言,顿时眼前一亮。

    “吴王殿下请讲,臣等洗耳恭听。”

    朱允熥转头看向朱棣,正色道:“四皇叔所言极是,这仗还得继续打,不能给鞑子片刻喘息之机。”

    顿了顿,他又看向朱允炆,继续道:“允炆说得也对,而今天寒地冻,将士们难以适应,得多多屯积粮草军需,以备不时之需。”

    朱允熥此言一出,众将纷纷诧异地皱起了眉头。

    他们只觉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朱允熥想表达什么。

    朱棣冷眼看着朱允熥,撇了撇嘴,好没气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见朱棣如此急躁,朱允熥也不买关子了,直接解释了起来。

    “岁暮天寒,塞北更甚,先让大军养精蓄锐,待来年开春再引军北进,深入草原腹地,剿灭鞑靼一部。”

    “而今虽不适战,但不代表不能战,可择一良将,带三万骑军,齐配精良的甲胄和兵戈,长驱直入,袭扰鞑靼大军。”

    “此举虽有全军覆没之险,可得利甚大。”

    听朱允熥这么说,一众武将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聚精会神,竖耳聆听。

    “鞑靼粮仓已被毁,鞑靼铁骑食不果腹,定然士气大减,正是杀伐的好时机。”

    “走运的话,还能直捣黄龙,斩下帖木儿的狗头。”

    “届时,鞑靼一部便是树倒猢狲散,而其中将领为了争权,定会互相大打出手,就顾不得外敌了。”

    “鹬蚌相争,我等可坐收渔翁之利!”

    朱允熥神色肃然,言之凿凿地向众将分析着。

    “简而言之,倘若大胜,那鞑靼一部将从此一蹶不振,难成气候。”

    “败了,我煌煌大明也不过是折损三万人而已,与边疆安定相比,这算不了什么。”

    听完朱允熥的话,众将若有所思,连连点头。

    此计甚妙!

    朱棣凝眸注视朱允熥,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一时间,他心中竟忍不住对朱允熥升起了几分佩服之意。

    “那应该选谁当这位良将?”朱棣问道。

    朱允熥朝着朱棣咧嘴一笑,大言不惭道:“当然是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