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大明:开局弹劾朱元璋 > 第九十七章 凯旋
    在乌尔格休养了五天后,朱允熥班师回朝。

    他留下一万驻军,以稳住城中混乱的局势,建立新的秩序。

    经过三日屠杀,乌尔格死了七万多人,城中凄厉的哭声至今不绝于耳,整个乌尔格城沉浸在死亡与绝望的阴霾之中。

    朱允熥临行前,给驻城的将领下了四道命令。

    其一,幸存的八万鞑靼人,若非爆乱,不可施以刀刃,当怀柔而治,赐予粮食布衣,允许进行放牧。

    打一巴掌给一颗糖,能让这群蛮夷变得更为顺从。

    其二,将城中逃过一劫的鞑靼贵族,全部抄家,金银平均分配给城中百姓,以收获民心。

    其三,挑拨鞑靼与瓦剌的关系,转移仇恨,让他们更加水火不容,并效仿秦始皇,统一衣食住行,倾力宣扬大明文化,温水煮青蛙,同化他们。

    最后一道命令,也是最重要的。

    向草原上的所有牧民发出告谕,让他们知道,草原已经变天了。

    “日月所照,皆为明土。”

    “天子龙威今在野,灭瓦剌、鞑靼,天下再无北元残部。”

    “天恩浩荡,泽于草原,着令众部归顺明廷,沐浴皇恩,换尔一方周全,免受战乱之苦。”

    蒙古看似荒凉,实则是一块宝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不管是日后向外扩张,还是开采矿藏以求发展,夺下蒙古后都能变得轻松不少。

    这时候,朱允熥心中甚至已经开始盘算着,去哪里抓些奴隶到蒙古草原挖矿了。

    ……

    应天府。

    锣鼓喧天,万人空巷。

    听闻吴王得胜归来,所有百姓都涌上了街头,想要一睹这位威震天下的大明皇孙,到底是何等英姿。

    朱允熥气宇轩昂,八面威风,策马走在十里队伍的最前头。

    耳边响起震天的欢呼声,他感受着周围无数道充满崇敬的目光,心中一时欣喜不已。

    人间最是潇洒事,莫过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下一秒,朱允熥的眸中却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

    他想起了战死沙场的那二十几万明军将士。

    除了他们的亲人,又有谁会记得这些无名之辈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周而复始,始而复周……

    当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

    正阳之下的紫禁皇城,琉璃金瓦,光芒熠熠,不胜恢弘雄伟。

    奉天殿,乃是南京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富丽堂皇,巍峨无比,如那九天宫阙一般威严庄重。

    高大的殿门外,须发皆白的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作夜,得知朱允熥今日便可凯旋回朝,可把他这个当爷爷的高兴坏了,激动得甚至彻夜未眠。

    在朱元璋两侧,六根赤红大柱撑起鎏金殿檐,每根柱上皆有金龙盘绕,栩栩如生,气势非凡。

    朱元璋目光扫过眼前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龙纹浮雕,看向下方的广场。

    宽阔的广场上,百官面露欣喜之色,文官和武将分成左右两个队列,在中间空出一条大道。

    编钟、编磬、建鼓、箜篌等十几种宫廷乐器,在数百名礼部乐手的演奏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乐声庄严而肃穆。

    伴随着升腾跌宕的中和韶乐,朱允熥身披战甲,带着蓝玉、冯胜、徐辉祖、傅友德等大将,以及代表大胜之师的上万名精锐将士,穿过宏伟至极的奉天门,进入到奉天殿广场内。

    众臣齐齐转身看去,脸上顿时满是欣喜之意,群情激昂道:“来了,回来了!”

    此次北伐,朱允熥大放光彩,战功赫赫,造出的新式火器,更是大破敌军。

    对此,朝中众臣皆是颇为惊异。

    想不通,他这些本事都是从到哪学来的。

    龙椅之上的朱元璋,一见到凯旋而归的朱允熥,顿时眉头一舒,满脸笑意,霍然站起身来。

    “哈哈!”朱元璋眸中亮起精光,龙骧虎步地走下御阶,“咱的好孙儿回来了!”

    朱允熥抬头看着正在下台阶的朱元璋,亦是面露兴奋之色。

    他快步从文武百官的队列中间穿过,蓝玉、冯胜等大将则是紧跟在其左右。

    来到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也恰好走下了御阶。

    爷孙相见,分外欢喜。

    “皇爷爷!”

    朱允熥激动道,说着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朝着朱元璋行去一个大礼。

    他身后的冯胜等人,也齐齐跟着跪了下来,俯身跪拜朱元璋。

    “臣等参见陛下!”

    朱元璋一甩龙袍,将手负于背后,朗然笑道:“行了,都起来。”

    在一阵甲片摩擦声中,众人站起身来。

    “咱就知道,你不会让咱失望。”

    朱元璋伸手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看着眼前的好孙子,是越看越喜欢,脸上的笑容亦是越发的浓郁。

    朱允熥也跟着一笑,旋即看向冯胜等人,语气谦逊道:“是诸位将军的功劳,熥儿不过是跟在他们后面,有样学样而已。”

    “殿下谦虚了,臣等打了半辈子的仗,对兵法才不过一知半解,您却一朝便领悟了,实乃能谋善战,大才是也。”冯胜朝朱允熥抱拳,淡然一笑道。

    徐辉祖点了点头,随声附和道:“若不是殿下孤军诱得瓦剌大军倾巢而出,并将其合围覆灭,北伐大军何以逆转局势,攻破乌尔格城。”

    ……

    听着一众大将对朱允熥的夸赞,朱元璋扬起眉头,嘴角笑意不止,一脸欣慰地看着朱允熥。

    能征善战,像咱,不错不错,是块当皇帝的料子。

    不过,会打仗还远远不够。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需要贤明的皇帝,朱元璋暂时还不清楚朱允熥对待民生是何种态度。

    朱元璋再次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跟着咱。”

    说罢,他转身走上了台阶中央的龙纹丹陛。

    朱允熥见状,心中咯噔一下,不禁愣住了。

    见状,身后冯胜、蓝玉等大将瞳孔一震,顿时心头狂喜。

    而文武百官,则是面面相觑,满脸惊诧。

    奉天殿前最中央的三条台阶,中间凸起的龙纹丹陛石,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走,而左右那两条台阶,则是让太监抬龙辇的。

    明明两侧的台阶更好走,可皇帝为何偏偏要选择这条路?

    无它,这崎岖不平的丹陛,正如帝王坎坷曲折的一生。

    而此时,朱元璋让朱允熥跟着他走,是为何故,答案不言而喻。

    朱元璋转头看向仍然杵在原地发愣的朱允熥,威严开口,重复道:“跟着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