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庶族崛起 > 第23章 搭建平台
    世家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不是教育不是财富,而是四通八达的触角,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有这张网在,世家子弟就算是个智障,人生的下限也不会太低。

    世家内部更清楚关系网的重要性,家族大半的精力和财富都花在这个上面,维护旧的关系拓展新的关系。

    世家之间增进关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联姻,比如教育。

    教育这事怎么说呢,就是世家之间的家族学堂是相互开放的,姚家学童可以去田家学堂上课,田家孩童同样可以来姚家上课。

    学什么,学多少,学的好不好都不重要,相互之间建立同窗关系才重要。

    田不离就是来姚家上学的田家子弟,跟罗姚二人可是同窗。

    姚元崇解释道:“知道世家积累财富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吗,发灾难财,今年陇东大地普遍干旱,灾情波及好几个县,这可是世家发财的好机会啊。”

    罗轩苦笑道:“提起这个我就来气,天灾是不分贫富的,大家一起承受,本来同舟同济能扛过去,你们世家却财迷心窍,借着族中有存粮的机会给百姓放贷,用极少的粮食换取百姓的土地,百姓侥幸扛过这个灾年,来年就变成了你们的佃户。”

    土地产出有限,官府盘剥无限,百姓家里就算遇上丰年,产的粮食交过赋税也剩不下多少,更别说灾年了。

    不幸遇到旱灾蝗灾,存粮根本撑不到来年丰收,断粮与丰收之间会出现好几个月的断层,怎么办,饿死吗?

    想活下去只能卖土地,因为百姓没有别的可卖。

    世家则会趁机打压地价,用低价将土地聚拢到自己手里,这就是所谓的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得了土地的家族野心也会随着财富的增长越来越大,联合起来抗赋税抗徭役,最后帝国大厦轰然倒塌,资源通过战乱重新洗牌,开启新的轮回。

    姚元崇苦笑道:“大家都这么玩,我们不玩就会被淘汰,世间之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我听说田家早就盯上了白窑村的土地,就等着今年干旱,借此将整个白窑村收入囊中呢,你倒好,引水上塬替白窑村解决了危机,以后出门注意点,你已经被田家盯上了。”

    罗轩不忿道:“他们还敢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不成。”

    姚元崇笑道:“那谁知道,人家祖上可是劫道的,打家劫舍那是祖传绝活。”

    罗轩对此不置可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田家再厉害也管不到罗家头上,怕个鸟。

    罗家湾也是宗族势力,虽不如姚邱田这样的大家族却也不怎么惧,大周多少讲点法律,真逼急了大不了上山为匪,届时朝廷出兵围剿他们的同时也会调查他们为匪的原因,知道是被逼反的,逼他们的人或家族能好过?

    就算朝廷不管,逼上梁山的土匪也不会放过陷害他们的人。

    不管士族还是百姓,一旦突破道德底线都会爆发出惊人的破坏力,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啊。

    当然,这是最坏的情况,士族和百姓谁也不愿这种情况发生,平时做事都尽量保持着克制。

    毕竟鱼死网破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世家欺压百姓也得讲究方法和时机,灾年就是最好的时机,用粮食换取百姓土地不但不被人记恨,反而会让百姓感恩戴德,名利双收,合理合法的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

    内有田家觊觎,外有突厥窥伺,罗轩表面轻松,心中压力还是挺大的,送走姚元崇后果断赶往四叔家询问织布机进展。

    四叔罗铁林这几天一直在忙碌,连吃饭都没出过木匠房的大门,尽管如此效率依然低的可怜,只做出一台半,做好的那台自然优先给了自家婆娘。

    罗轩听的无语。

    罗铁林也有些讪然,脸皮发烫的笑道:“乖侄子你放心,这台做好立马送你家去。”

    罗轩摇头道:“送谁无所谓,只是你的效率太慢了,四叔,我要的不是一台两台,而是成百上千台,要保证罗家湾,潘家崾岘,陆家咀,白家窑等村子每户人家至少一台。”

    工具好不好全看怎么用,按后世的思路,有了设备自然是要建厂扩大生产的。

    罗轩也想过建厂生产,但这种模式不适合罗家湾,或者说不适合现在的他。

    建厂需要厂房吧,他一没钱二没人的拿什么建,窑洞里那几摞砖吗?

    其次建厂的麻烦太多了,员工的食宿问题,工资奖惩问题,消防安全问题,想想都头疼,更别说官府盘剥了,县衙的官老爷若知道罗家湾有个纺织厂,能不过来看看?

    县老爷心善的话收点保护费走人,心黑的话连厂房都能给你端喽,这个时代可没有劳动法和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弄不弄你,怎么弄你全看官老爷的心情。

    所以罗轩没准备建厂,而是打算将织布机送到周边百姓的家里去,由自己采购原材料卖给村民,再让村民将织好的布卖给自己,自己再卖给姚元崇,中间赚个差价就行。

    这种模式类似于后世的互联网平台,村民都是自己当老板给自己打工,积极性高不说,还能免去建厂的一系列麻烦。

    至于村民们会不会踹开他这个中间商,从别处采购原材料,再将布匹卖给别人,罗轩一点也不担心,事先签订合同,约定用他的织布机就必须采购他的原材料并将布匹卖给他就行。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有契约精神的,讲究的是千金一诺,很多时候连合同都不用签,口头约定对方也会遵守,违约的人会受到所有人的排挤,在家乡根本活不下去。

    不说现在,后世很多农村都很注重契约,自己老家有张欠条,欠了三十多年,而且没有任何有关衙门的盖章,拿过去人家都是认的,但在后世,这种事情是个例,连少数都算不上。

    这就是自己只说了句以信誉担保,姚元崇便敢答应自己所有要求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村民朴实,会对给了他们饭碗的人心生感激。

    当然,这种感激不是永久的,过上几年生活好了,肯定有少部分人生出踹掉中间商的心思,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从而导致整个平台崩盘,但那又怎么样呢,真到那个时候自己肯定也赚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进行产业的二次升级。

    时代在进步,时代里的人也在奔跑,只不过有人快有人慢而已。

    只要自己跑的足够快就没人能够超越。

    想法虽好,罗铁林却听的当场炸毛,扯着嗓子咆哮道:“你特么逗我呐,我一个人就算干死也弄不出那么多台织布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