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8章 攻打马鞍寨
    攻打升华山的是独立旅的一团三营,营长何挺。

    旅长田义告诉何挺:据侦察队报告,升华山的山顶像个马鞍子。土匪的大营扎在那个鞍桥上,南北两头的山峰就是前后的鞍脊。

    所以现在,他把全营分成三砣,每一砣一个连:南北山头各一个连,山下一个连。

    这样的分派很显然。即:南北山头作攻击土匪大营的桥头堡;山下的兵力布置是防止土匪逃跑。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迅速把兵力运动到南北山头去。何挺找来一、二连长,对他们说:

    “看到了吧,土匪盘踞的是这个鞍桥,你们现在要占领这两个鞍脊。到达位置后,想法寻找进攻路线。最好是南北两头同时进攻。明白吗?”

    “明白!”两位连长齐声答。

    “好,行动!”何挺命令。

    两位连长带领各自的连队开始爬山。

    这山还真不好爬,山上到处都是黑森森的石壁,刀斧切割了一般。

    一连长崔民勇好不容易找到一条羊肠小道,这条小道可能是野山羊踩出来的。这么陡峭的山,估计村民们的牛呵马呵羊的是不会往山上赶。

    崔民勇领着士兵们爬了半天,终于爬到了南面的山头。

    他们居高临下一看,我的乖乖,土匪的寨子就像只小甲虫,卧在山凹里。从这山顶到山寨,起码也有三四里。

    崔民勇对三个排长说:“以排为单位找路径接近匪寨。请注意,土匪对南北两个山头不可能没有防备,随时注意打掉土匪的火力点。”

    三个排长接受任务马上带领本排往山下走。这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士兵们往山下走,膝盖酸疼得不得了。有些体质差的,就差跪着往山下移。

    一排长霍建华第一个接近匪寨。果然如连长崔民勇说,土匪对南北山头都放了警戒哨。他们的警戒很特别,是用粗大的杉木架起的高达三丈余的瞭望塔。哨兵就站在上面。

    霍建华说:“暂时只看到这个瞭望塔,估计还可能有暗堡一类的。大家注意隐蔽靠近,不要过早被土匪发觉。”

    正当他们想再次往前运动时,连长崔民勇来了。

    崔民勇告诉霍建华:“二排三排也都到达指定位置。这样,缩小目标,派一个人前去侦察。我总觉得土匪没有这么傻,他一定还有自认为万无一失的防御。”

    霍建华明白了:“连长,如果提前暴露目标,肯定会增加接近匪寨的难度。我去瞅个究竟。”说着就要走。

    崔民勇一把拉住他。他说:“你怎么能抛下部队不管去侦察呢?不行,另派人去。”

    一班长马小宝请求:“排长,让我去吧!”

    霍建华说:“小宝,注意隐蔽,注意塔上的傢伙。”

    “明白了!”马小宝一跳,消失在一块巨石后。

    马小宝是一个只有十八岁年龄的士兵,却有两年的军龄。他十六岁参军,先是当长官的卫士,后才转到战斗部队。

    在攻打长江防线时,他一个人炸毁了敌人两座暗堡,被记三等功一次,并升任了班长。

    却说马小宝借着山石的掩护,很快来到靠近匪寨的地方。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

    原来,从山顶上看,土匪的房子好像挨着山壁建。其实不然。土匪的房子建在山坳的中间,是一个类似四合院的样子。它们离山壁都很远。

    还有,从南北山头下坳,都是两三丈高的悬崖。土匪围着那个四合院垒了一圈的掩体。任何人只要靠近或者只要落到山坳上,就都会成为靶子。

    怪不得土匪心安理得地守在山寨里。看来是加了保险锁了。

    马小宝迅速地返回去。他向连长、排长汇报了侦察结果。

    崔民勇一听,觉得这应该是熊汉仲的软肋了。熊汉仲自以为这样的设计万无一失。殊不知任何人为的东西都可以破解。

    霍建华问:“连长,你想到办法了?”

    崔民勇说:“想到了。是这样的,土匪以为他的几丈悬崖我们没法下,下去了也会被他设在屋外的火力阻住。所以他就会麻痹。我们正好利用他的这个弱点。”

    “可是我们接近土匪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哇!”霍建华说。

    “我们只有等,等天黑。”崔民勇说。

    “那北山头呢?如果他们提前攻击呢?”霍建华又问。

    “二连长没那么蠢!他也一定会等到天黑。”崔民勇答。

    霍建华说:“但愿如此!”

    升华山的土匪头子熊汉仲是个黑脸。他原是一个盐贩子,从福建厦门贩海盐到湖南四川那边去买。一年走两趟,一年的生计就解决了。

    但是食盐是国计民生之物,属国家统筹物资,不许私人染指。所以熊汉仲贩私盐走的是黑道,不光明磊落。

    又加上走私路上充满风险,整个闽赣古道上土匪多如牛毛。

    熊汉仲失了几回手就不干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伙私盐贩子被村里的几个游手好闲者堵住了,非要人家拿出保护费,不拿就要灭了人家。

    熊汉仲自已本来也吃过这样的亏,受过这样的惊吓,所以就很同情他们。谁知他们经不住一讹二诈三吓,竟乖乖跪下来求饶:只要放他们一条生路,东西尽管拿走。

    得了一回甜头的熊汉仲一发不可收拾,而他村里的游手好闲者,就成为他最初的班底。

    熊汉仲不仅劫道,更多的是打家劫舍。他派人四处踩点,不管穷富,只要他认为有抢的价值他都会动手。

    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的晒箱的日子。如果这一天是晴天,家家户户(稍有些家底)都会把箱子抬出来翻晒。当然最初的目的是消灭蛀虫,但后来就演变成比富了。

    熊汉仲就派手下扮做卖叮叮糖的,收古董的,卖夏布蚊帐的前去侦探。他做这种买卖的时候从没失过手。吓得那些有钱人再也不敢炫富了。六月六日这一天,都晒些极平时的东西。

    这次听到说革命党要剿他们,他并不在乎。因为若论他们这些土匪的实力,他最强。他不仅人数最多,二百多人,枪也最多。

    更重要的是,他占据了一块风水宝地一一升华山的马鞍坳。

    马鞍坳自古就是一个土匪窝,据说历史上鼎盛时是在宋朝。在熊汉仲没当土匪前,这里有一股土匪盘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