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342章 一阵风
    接着又见胡杏儿把手收了回来,那股风就把八仙桌上的寿桃、金条、银锭统统卷上楼口来。

    封天宇伸出双手一一接着,边接边对杏儿说,慢点!慢点!不要漏丢了。

    只十多分钟光景,楼板上就堆上了一堆的宝贝。封天宇脱下自己的外套,把金条、银锭放了进去,提起衣角和袖子一扎,稳当了!

    那个大寿桃呢?封天宇正想去脱裤子,胡杏儿见状,从脖子上解下一条纱巾,递给封天宇,口里说:

    “表哥,穿短裤羞死了!就用这个。”

    封天宇赶紧接了过去。

    再看堂屋里,已是一片狼藉:人翻了,凳倒了,酒洒了,茶泼了。最惨的是那个老寿翁,被风灌得只有捯气的分,没有吐气的力。

    还好,一会儿风止了,堂屋里安静了。有人点起一盏灯,发现八仙桌上的金寿挑和金条、银锭统统没了!

    寿翁大叫一声,一口气差点捯不过来。他的儿孙们七手八脚把他抬到床上,极力安稳他:

    “爹!不必担心,金银宝贝那么重,风怎么卷得动,一定还在堂屋里。我们一定找得到。”

    “爷爷!钱财乃身外之物,只要您老健康,钱财还会来的。”

    寿翁害牙疼似地“咝咝”乱叫,儿孙们抚慰了好一阵子,他才迷迷瞪瞪睡了过去。

    楼上的封天宇和胡杏儿趋乱早就离开了。

    再说丰金娥率领队伍到了青田镇外,对副队长邓友权说:“你们在外接应,如遇情况紧急,不可恋战,先撤。”

    邓友权是个矮胖子,三十多岁年纪。这人虽是一个矮子,枪法却好。这次偷袭本来要选上他,但镇外的队员也要人带。况且接应也不轻松,遇到难缠的敌人,枪法好就可发挥作用。

    邓友权听了丰金娥的话,有点不放心地说:“丰队长,没接着你们我是不会撤的,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都会等你们出来。”

    丰金娥知道邓友权没有听懂自己的话。想着到时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自已也不能硬性要求他怎么做。就点了一下头,带着二十来个队员出发了。

    丰金娥是胡杏儿的师姐,功夫自然了得。但功夫也只她一个人有,手下人身手再不错,那也不能与她比。

    所以,她带着二十来人到了镇墙下,就停了下来。

    她手下的人看到两丈多高的镇墙,都摸着后脑勺“咝咝”吐气,心想,这么高的围墙,谁上得去呀?

    丰金娥让大家围拢来,对他们说:“你们听着,等下进去之后,大家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知道吗?”

    这支游击队虽然成立才半年多一点,也没什么作战经验,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还是知道的。当下大家就满口答应。

    本来丰金娥可以凭借轻功上到围墙上去,可她考虑的是,这轻功并不是谁都学得会的,或者即使学得会,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学到手的。

    丰金娥从背上取下一梱尼龙绳,尼龙绳的一头绑了一个三股钩。她将三股勾在手里呼呼晃动几下,目的是使三股勾与尼龙缠缠紧来。

    丰金娥将三股勾越晃越快,越晃越快,突然一甩手,三股勾“倏”地一下飞上了墙头,勾住了墙头上的围栏。

    丰金娥用力将尼龙绳拽了拽,觉得牢固了,才对队员们说:“我先上,你们大家看着我,学我的样子。不要害怕!尼龙绳很结实。只要方法得当,上去还是很轻松的。”

    说完,丰金娥就双手攥住绳子,双脚蹬着墙壁,然后双手一捯一捯,双脚也随之捯动。

    大家都注意看,都记着几个基本动作。

    一会上功夫,大家就见队长站在了镇墙上了。

    于是大家一个一个跟着上。看到有人攀上了墙头,就更加有信心。后面的克服了胆怯与恐惧,上得更快了。没用一个小时,就都上去了。

    为了避免引起麻烦,丰金娥没有去找镇门下去,而是照师傅打板,将尼尤绳绑在了内墙围栏上,又从尼龙绳上下去了。

    下去时的速度显然比上来时的速度要快得多,只用了四十来分钟,大家就站在墙里了。

    丰金娥计划子时动手袭击敌人的纵队部。所以进了镇子只是完成计划的一部分。接下来要做的便是隐蔽地接近敌人盘踞的地方一一镇东的关公庙。

    日里的时候,丰金娥化装成村妇到过关公庙附近侦察。知道关公庙并不大,里面肯定存不下多少人。敌人的那一百多人都住在关公庙的旁边,至少有两百米的几幢民房里。

    丰金娥就想袭击敌人的纵队部,扩大红军游击队的影响。至于能缴获多少,倒是其次。

    丰金娥日里还侦察到,镇子的东西一条街,镇门就只东西两处。但两处都有岗哨。估计守镇门的有一个排。

    而除去这一个排,住在纵队部附近的就只七八十人。

    现在就是不知道,夜晚敌人有没有巡逻的。如果有巡逻的,那住在纵队部附近的就更少。

    丰金娥带着队员们隐蔽前进,一会就到了那条东西贯通的大街上。刚想拐向东,突然从东面跑过来一队国民党兵。他们一直向西边跑去。

    丰金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让一个队员跟踪而去,让队伍隐在黑暗中不动。

    一会儿,那个队员回来了。他跟丰金娥汇报说,国民党兵是去孔令如家,孔令如的老爹做六十大寿,他那个在赣州做城防司令的姐夫傅恒聪也来了。

    可是孔家出了一件奇怪的事,就是刚刚过去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孔家在做寿时摆出的金寿桃不见了,还有金砖、银锭也不翼而飞了。

    孔家人说,他们正祝着寿呢,突然不知从何处刮来了一场大风,大风把堂屋里的所有大红灯笼和蜡烛香火全熄灭了。孔家老爷差点丧命。

    丰金娥一听,大吃一惊。能够制造这种场面的只有她们的麻衣相术。难道那个胡杏儿真的是自己的师妹李秋蝉?或者换句话说,她的师妹李秋蝉也来到青田镇。

    这不是不可能。因为她和李秋蝉虽是同门师姐妹,但从师学习的时间地点都不同。她是在南昆山跟着师父韩香云学的。而师妹则是在雷公殿和武功山跟着师父学的。

    总之,师父韩香云收徒授徒,从来没有正经过,想收就收,想授就授,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不过,尽管有些同门姐妹从没谋过面,丰金娥还是与李秋蝉相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