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14章 才溪乡调查
    第四次反“围剿”结束后,华卓然奉总部的命令将部队带回瑞金城。

    华卓然一回到瑞金城,就很想去看望毛主席。可是到主席家里,贺大姐却告诉他,主席去福建搞调查了。

    毛主席在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中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后,他并没有成为一个闲人。

    此前,他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兼执行委员会主席,同时还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由于毛主席不同意临时中央“左”的进攻路线,临时中央领导人对他很恼怒,不顾周恩来一再陈述挽留的意见,解除了毛主席在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让他回后方专职做政府工作。

    当时的中心工作就是反对国民党军的“围剿”,所以很多同情毛主席的人跟毛主席说,他们(指左倾冒险主义者)不要你指挥,你乐得清闲,不如去疗养。

    是啊,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左倾机会主义者要毛主席去东华山休养。毛主席还真去了哩。

    可是红军攻打赣州相持不下,红军处境危险,他们才又急着要毛主席“出山”去解围。

    这次,毛主席还会去东华山休养吗?

    毛主席说,休养就免了吧!不打仗,还可以去做其它工作么!

    他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到才溪乡去调查的。

    身处这种逆境,对待不公正的错误处理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消极沉沦、怨天尤人,怒火中烧、骂爹骂娘,乃至走向极端。

    一种是保留意见,服从组织,继续工作,发挥作用,不断作出贡献。

    毛主席被解除军职后主持政府工作,以很大精力来领导苏区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

    到才溪乡作调查,就是为了研究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为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更大军事“围剿”作准备的。

    毛主席选择才溪乡作调查是有原因的。

    才溪乡,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

    1933年,才溪乡因在乡苏维埃选举、扩大红军及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中央苏区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嘉奖,被誉为“第一个模范区”。

    当年11月下旬,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任上正好两年的毛主席,率领中央政府检查团,从红都瑞金出发,沿着汀江,步行数日,来到才溪,调查“乡苏”(乡苏维埃)工作。

    在才溪乡调查中,毛主席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

    毛主席在调查的基础上,写成《乡苏工作的模范——才溪乡》(即《才溪乡调查》)。

    毛主席的才溪乡调查,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有力地鞭挞了机会主义者对根据地建设的诋毁和攻击。

    毛主席的才溪乡调查,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那一时期临时中央的指导思想是“左”倾教条主义,也就是本本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简单地说就是唯书唯上不唯实。

    毛主席到才溪乡调查,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

    毛主席来到村里,就住在老乡家,打地铺,帮房主人扫地、挑水、劈柴。开完调查会后,还同老乡一起到红军公田地里干活,向群众了解种的地瓜红薯情况。

    毛主席通过才溪乡调查明确了两个重要思想:

    一个是乡苏维埃建设的经验,认为才溪乡乡苏制度“将使苏维埃与民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将使一切苏维埃工作的执行得着雄厚的力量”。

    因此,他称赞才溪乡是“乡苏工作的模范”。

    另一个是明确了扩红的关键在于做好发展生产和政治动员工作。

    他说,才溪乡能做到大量扩红,成为扩红的模范,就是因为生产发展了,荒田开尽,凡是可耕地都种了庄稼,群众生活好了。

    再加上政治工作,使群众懂得参军保卫苏区就是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因此这里掀起了扩大红军的热潮,超额完成扩红任务。

    毛主席到才溪调查一共有三次。前两次都是在战争间歇中进行的。那时他在党和军队中都担任重要职务的。

    然而毛主席第三次到才溪时已经没有军职了,是完全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为准备第二年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来作调查的。

    毛主席在调查中发现,在才溪地区,区、乡苏维埃政府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村,实行村代表主任制度及苏维埃代表与居民建立固定联系办法,基层工作的许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毛主席充分肯定了这一制度,认为“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的委员会与民众团体在村的坚强的领导,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一个地方”。

    他认为这个办法“应该推行到全苏区去”,并号召全苏区几千个乡都来学习才溪等乡,使几千个乡都同才溪等乡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毛主席在这里开展调查之后三个月,就在“二苏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力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中的问题,都应该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

    “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有了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就有了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毛主席来才溪乡调查,了解情况很深入、很具体,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有一位大妈对毛主席讲,她家暴动后分到的3间平房,发生火灾烧掉了两间。全家5口人,她和老头体弱多病,守寡的儿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大家挤在一块住。家中又无劳力,生活非常困难。

    毛主席不仅安慰她,而且当夜就找来区、乡干部研究,怎样帮助解决这位大妈的困难。

    干部们想不出好办法,毛主席开导他们说,你们找群众商量,能否开展一个村帮村、邻帮邻、一村帮一户、百人帮一人的互助活动?

    这使干部们开了窍。第二天,在乡苏干部带动下,大家献工献料,各户拿一点,帮助大妈盖房。半个月后,新房就建好了。

    那个大妈很感谢,说苏维埃政府是专替穷人消灾弭难的。苏维埃政府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