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583章 往大庚岭的深处走
    何翠姑问:“原路返回吗?”

    “不!原路返回肯定不行。再说,我真的想看看这里的中药材呢!”林欣儿答。

    “正太说得对!这个时候不宜考察。你还是等边境平静了再来吧!”何翠姑说。

    “谢谢关照。但我必须去考察。必要的时候我可以请粤军帮忙。”林欣儿说。

    何翠姑会意:“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现在我们红军的力量弱,没有办法保护你们,你们有陈济棠当保护伞,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

    “就是。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说到这里,她还笑了一下。当天上午她就领着黄金和袁尚走了。

    不过她在临走时告诉了何翠姑她对鸭子咀客栈的想法。何翠姑听后很受启发。

    何翠姑把这些意见向分局和特委反映,半个月后,何翠姑就被调回广州,这个交通站,就由李绪龙接管。

    李绪龙是本地人,长期与分局领导战斗在一起,是项英、陈毅亲切地称为“油山三老俵”之一的人。

    分局重视林欣儿的建议,鸭子咀客栈全部换上了本地人。封天宇、胡杏儿等都随何翠姑调回广州交通站,继续做地下工作。

    何翠姑从胡杏儿嘴里知道了叶媚媚的下落。半年后,她把叶媚媚也调到了广州。

    却说林欣儿领着黄金和袁尚往大庚岭的深处走。现在任务已然完成,她可以心无旁鹜地扎扎实实搞一番考察了。

    开办药厂,是叶子秋一生的夙愿,也是革命在现阶段的需要。开办药厂,是叶子秋先生掏的钱,但叶先生表示,药厂赚下的钱全部用于革命事业。

    同时,药厂作为交通站,将会对革命事业产生巨大的作用。

    所以,不管从那个方面,都必须把药厂办好。而原材料的供应就是办好药厂的基础。

    还是在广州的时候,胡正太告诉她,目前粤军内部也不稳定。陈济棠现在担心的不是红军,而是蒋介石。

    以前有红军的力量在,蒋介石不好直接对他动手,现在红军走了,蒋介石很有可能对他下手。

    陈济棠认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不仅仅是指对共产党红军,还指各地方势力。现在蒋介石正借剿灭红军为由,派兵进入川、贵、黔各省。

    而粤、桂一直以来处于半独立状态,因此是蒋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蒋必然欲除之而后快。

    在这种大背景下,粤军内部很不稳定。粤军第一军余汉谋部是粤军的主力,现在正在执行对红军和苏区清剿的就是余汉谋的部队。

    然而,余汉谋与陈济棠之间虽然称兄道弟,却面和心不和。

    余汉谋与陈济棠早年就有积怨。

    1929年(民国十八年)的两次粤桂战争中,陈济棠曾以余勾结徐景唐和李宗仁、白崇禧,并有私存枪械,擅权贪财等罪状,对其软禁,撤掉余第一旅旅长之职。余对此不满。

    现在余汉谋羽毛己丰,其部下早有与陈济棠分庭抗礼之心。

    这次对红军和苏区的清剿,余汉谋充当急先锋。他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不遗余力地执行清剿政策,致使很多红军和游击队员牺牲在他的屠刀之下。

    胡正太说,大庚岭以东基本上都是余汉谋的部队,余汉谋本人就将军部扎在大余县城。你如果要考察中药材,最好往大庚岭西为好。

    胡正太说,据了解,大庚岭西为陈汉光的警备旅。而陈汉光是陈济棠的心腹。你有了陈济棠的通行证,相信他会保护你的。

    鉴于此,林欣儿准备往大庚岭的深处走,希望能有所发现。

    他们从南雄往西走,再次进入大庚岭。第三日,果然撞见陈汉光的部队。

    士兵引着他们去见陈汉光。

    陈汉光,三十五六岁年纪,身材魁梧。他是陈济棠的心腹爱将。

    他看了陈济棠开的介绍信,对林欣儿说:“林小姐,请问我能帮上什么忙吗?”

    林欣儿问:“陈将军,不知这一带平静吗?”

    陈汉光说,现在正在对残余红军实行清剿,你说还能平静得了?这样,我派一个连保护你们。不过最好是尽早考察完尽早离开。

    在沿途的哨卡上,粤军士兵看了她们的通行证,都投入惊讶的目光。到处都不安全,这两女一男是不是疯了?

    再次进入大庚岭,发现这里的山更多更高更险。而就在这天,他们还听说这一带常有岭南虎出没。

    他们在粤军一个连的保护下进入大庚岭。

    这一天的晚上,他们宿在一个叫水牛角的地方。

    房东见他们是生意人,却有军队保护,自然很是害怕。问他们为什么害怕,他们说他们怕见生人。问你们这里难道从来没生人来过吗?他们都面面相觑。

    后来才弄清楚了,原来这个地方的人就是以收集中草药为生,很多的名贵药材都出自他们的手中,像“大九股牛”、“白毛蛇”、“白马骨”等等。

    每年春、夏、秋、冬都有药材收购人来收购。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刁,他们故意将价格压得很低很低。

    有些山民不愿卖给他们,跑到山外的集镇上去卖,或者到县城去卖,却还是受这些人的垄断,价格卖不起来。

    岭南地处中国的南端,其南面滨临南海,而北部则以五岭形成一个天然屏障。

    所以这里的中药材非常丰富,只是由于历史原因,加上交通不利因素,一向与外地隔离。

    于是在医学上虽然受到中原的影响,甚至是源于中原,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岭南医家及民间在预防及治疗疾病方面,尤其在中草药的应用上,就形成了其独特的一面。

    从古至今,岭南的许多医家和民间在治疗疾病方面,善于运用生长于岭南本地的草药或药材,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用药经验,为保障岭南老百姓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岭南本地草药,从已有记载分析,多属植物性草药,而且多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性味多苦寒,其功效大多具有清热利湿或祛湿的作用,比较适合岭南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或生活习惯等原因而导致的疾病。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林欣儿就想以水牛角为中心,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她鼓励山民运用集收集和种植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保障药厂的供应。

    为了能够打消山民们的顾虑,林欣儿找到他们的区长,准备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

    区长看了林欣儿的证件,看到他们还有军队保护,知道他们收购中药材诚心诚意。就以乡为单位,与林欣儿的保和堂签定了供销合同。

    合同规定,供销双方都必须按合同办事,如有违反,应赔偿损失。

    林欣儿对区长说,我们给的价钱比市场价格都要高,山民们都会很乐意卖给我们。那些小商小贩就不要去理他们,以保证药材能及时供应。

    区长表示:只要保和堂(厂家)信守合同,这边保证没问题,你们就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