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585章 黎平会议
    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扩大会议。

    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于18日在黎平县城二郎街召开黎平会议。周恩来主持会议。

    会议肯定并采纳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通道转兵,是湖南通道会议以后的事情,也是毛主席根据当时形势一一国民党蒋介石布重兵于去湘西的路上,张网以待中央红军,妄图再来一次湘江血战。

    通道转兵,只是暂时避开了敌人的锋芒,而没有解决红军的根本出路问题。

    由于毛主席的不懈努力,不断说服党中央的同志,要他们放弃与二、六军团的汇合,继续转兵黔北。

    党中央遂于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后召开黎平会议,着重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央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

    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域,应该是川黔边地区,而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

    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红军入黔的第一次会议。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

    毛主席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从而避免了去湘西陷入敌军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

    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会后,中央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及纵队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

    为执行新的战略方针,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红八军团的番号,将红八军团各部并入五军团。

    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

    军委纵队下设三个梯队。华卓然的警备部队分别隶属于三个梯队。

    12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定的决定》,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

    为了便于指挥,在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之时,将军委纵队改为中央纵队。

    但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中央纵队叫军委纵队。

    12月31日,军委纵队到达猴场。为确定红军进入黔北地区以后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日又在猴场(草塘)召开会议。

    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了红军渡过乌江后新的行动方针,这就是彻底粉碎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的苏维埃区域根据地。

    与会人员有:周恩来、博古

    毛泽东、朱德、陈云、刘少奇、李德、刘伯承、叶剑英、王稼祥、张闻天、凯丰等。

    此次会议深刻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

    它通过政治局会议,首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的错误战略方针。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

    对中共与红军而言,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12月10日,军委警卫部队奉军委命令,在占领湖南西南边境通道县城后,出其不意于12月12日立即向贵州前进。

    通道与黎平之间约125公里,华卓然率领一团急行军250里,于15日拂晓到达黎平。旋即发动进攻。

    红军激战三个小时,一举攻克了敌人力量薄弱的黎平县城德凤,到了黎平,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落入敌人陷阱的危险。

    红军先头部队占领黎平城的当日,周恩来同志也与先头部队同日进城。

    在黎平城周恩来对华卓然说:“我要在这里等中央纵队,党中央要开会。你立即设立对黎平的保卫,务必保证会议安全进行。”

    华卓然即刻遵令照办。

    12月16日,中央红军纵队进到黎平。

    中央红军选择在黎平开会,主要是形势的要求,解决红军进入贵州的军事战略行动方针问题,这个是摆在党和中央红军的面前必须及时解决的首要问题。

    会前,中央军事领导小组对黎平会议作了安全军事警戒布防。

    除了军委警卫部队加强在黎平的警卫以外,在德凤还以“万万火急”电报发往各军团。

    要求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前进至湖南的新厂、岩鹰坡、溶洞地线,向靖县派出警戒。

    一军团之第十五师应前进至通道,向绥宁、靖县两方向派出游击队,加强警戒。

    又命令三军团脱离桂敌之后,主动进至广西的牙屯堡、团头所地域,向林溪、古宜方向游击警戒。

    在贵州境内,永从、黎平、锦屏、天柱一线,驻有黔军一个旅又两个营的兵力。红军正面突破这条防线进入黎平后,即以一部北上铜鼓,将守敌击溃。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召开,会议地址在红军总司令部住处,具体地点是黎平城内二郎街胡荣顺号店铺内。

    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关于红军的军事战略行动方针问题。会议由周恩来同志主持。

    会议争论非常激烈,军事顾问李德要求在黔东北和敌人硬拼,毛主席则主张向黔北走。

    经过毛主席的努力说服,许多同志改变了观点,同意了毛主席的正确意见,放弃与二、六军团的会合。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

    12月19日,中央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同志签发了《中央军委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

    电令:二、六军团在湘西加强活动,调动湘军北援;四方面军在川准备重新实行进攻,钳制四川各部敌军,以策应中央红军胜利向川黔边进军。

    12月24日,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签发了《关于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明确规定,通过苗侗地区,不打苗侗土豪、不杀苗侗的甲长、乡长,不宰杀耕牛,对违犯者要严厉惩处。

    当时,红军部队减员很大。红军在黎平休整了三天。会后,军委对部队进行了部分整编,决定第八军团编入第五军团,取消了八军团的番号。

    在黎平休整期间,红军开展了扩大队伍宣传工作,黎平共有75名侗、苗青年参加红军队伍。这些青年战士一到部队就参加了战斗。

    1934年12月20日至24日,华卓然奉中革军委命令,派出保卫部队随扩红队伍前往永从、黎平、锦屏、天柱等地扩红。

    12月24日,军委纵队一梯队一团七连在连长周勇的带领下,随扩红队伍宣传扩红。当他们走到一个叫鳌鱼嘴的地方,突然遭到伏击。

    由于敌情通报,黔军都在比较远的永从、锦屏驻扎,故此周勇事先没有派出侦察部队。致使遭到突然伏击时,部队有了伤亡。

    事后查明,伏击红军的是驻永从、黎平的黔军,他们事先埋伏在红军的必经之道上进行伏击。

    遭到伏击后,周勇迅速指挥部队从两翼向敌人进行反击。敌人招架不住,纷纷溃逃。

    此次战斗,红军有8人受重伤,十几人轻伤。所幸扩红队伍没有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