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10章 革命强中强
    李绪龙说:“形势危急!你们的任务就是将分局领导和机关从敌人的铁桶包围中保护出来。这是目前最大的政治任务!”

    封天宇听后,当即表示:“请组织放心,特遣队坚决完成任务。”

    救人如救火。封天宇当天晚上就带着队员们往梅山走。

    却说项英和陈毅“九路突围”后,在赣粵边的油山地区隐蔽下来,开始领导艰苦卓绝的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

    主力红军突围西征后的二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上旬,中央苏区所有的县城均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指挥的留守部队一退再退,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由项英、陈毅统领来到粤赣边界的油山落脚。

    油山地扼信丰、大余、南雄三县,方圆七八百里,大山遍布,连绵起伏,千沟万壑,到处林深草密,是打游击的理想区域。

    ?然而,蒋介石是不会让项英、陈毅他们在油山安然扎根的。他很快调兵遣将,对油山实行重兵“清剿”!

    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指挥所属部队及赣南二十县的保安团、“铲共团”,以超出红军游击队六十多倍的兵力,对油山进行铁桶般的包围。

    面对这一险恶的形势,以项英、陈毅为首的中央分局却不畏艰险,勇敢面对,与敌人周旋,不断挫败敌之阴谋和围剿。

    1935年5月22日,国民党军在进行军事“清剿”的同时,对赣粤边游击队实行严厉的经济封锁。

    当天,余汉谋以第六绥靖公署名义颁发《经济封锁条例》,宣布:“各乡米谷不得运入山中,以济匪粮,如查出或拿获,应即枪决。”

    并命令“各部队和赣粤边各县县长认真遵照执行”,妄图断绝红军游击队的物资来源。

    敌人的严密封锁给红军游击队造成了严重困难,红军游击队过着“天当被、地当床、草为粮”的生活,衣食住行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冬天严寒、风雪很大,只好吃竹笋和草根度日。

    项英曾经饿过三天,没有吃任何东西。陈毅《赣南游击词》曾有记叙:“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他们日行夜露,缺衣少粮,过着野人般的生活。1942年,陈毅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整年整月的时间,我和我的同伴,没有房子住,风餐露宿,昼伏夜行,是我们生活的常规。”

    但红军游击队依靠坚强的意志,在群众的帮助下,度过了一道道难关。

    陈毅气吞山河的不朽诗篇《梅岭三章》是陈毅一生忠于革命事业的真实写照,是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岁月的真实写照。

    1935年夏的一天,江西信丰上乐村妇女朱叶妹在地里干农活时,发现国民党军进村来了。为通知游击队员迅速转移,她便大声喊叫:“有人来了!”

    游击队员闻讯,从后门飞奔上山,进入深山密林。

    游击队员报告给陈毅,让他们有思想准备。陈毅等立即躲藏起来,直到敌人撤走为止。

    国民党没有抓到红军游击队,十分窝火,想起刚才有人事先报信,便立即将全村老少赶到一个坪子上,挨个逼问是谁叫喊报了信?

    乡亲们有知道实情的,但始终没人出来指认。恼羞成怒的敌人便从人群中拉出一位老婆婆,悬吊在一棵大树上毒打示众。

    见此情景,朱叶妹不忍老婆婆承受这种折磨,便勇敢地站了出来,对国民党军说:“刚才是我喊的,一人做事一人当,不关老婆婆的事!”

    朱叶妹的举动令敌人顿时一愣:还有这样不怕死的人哈?!

    敌人当即把凶恶的目光投向了朱叶妹。他们把朱叶妹抓了起来,当场逼问她游击队的下落,陈毅的下落。

    朱叶妹始终高傲地说:“不知道!我不知道!”……就这样,为了保护游击队和百姓,朱叶妹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

    周篮,小名三娣,是江西大余县池江镇彭坑的一位地下交通员。

    她聪明能干,平日里常提着一只篮子,以上山打猪草为名,给游击队送去油、盐、菜饭等。

    若是遇上游击队开会,她就守在草棚外,边打猪草边替游击队放哨。

    因为她当时没有大名,陈毅为此给她取名周篮,游击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她”周篮嫂”。

    这年,陈毅腿部旧伤复发了,伤口发炎,人发着高烧。

    他的腿伤是1934年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负的重伤。由于当时环境恶劣,陈毅的伤口始终无法痊愈。

    而这次,大腿肿得像个冬瓜,疼痛难忍。

    因为山上草棚简陋又潮湿,少共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把陈毅安置在山下周篮嫂家里养伤。

    周篮嫂一家把陈毅安顿在存放粮食和农具的楼上,对他精心照顾。

    那时,游击队医疗物资匮乏,碘酒、红汞都难以找到,更谈不上使用抗生素的药了。

    周篮就用土办法,从山上、田埂上采集草药制成药饼,每天给陈毅熏洗包扎伤口。

    经过几次治疗,伤口慢慢愈合了。陈毅按捺不住感激之情,说道:“周篮嫂,你没有用一滴红汞、一块纱布,就把我的腿伤治好了,你成了一位高明的医生啰!”

    周篮谦虚地笑着回答:“其实,我也是试着干的。”

    有一天,周篮嫂突然发现几十个国民党兵快要到家门口了,此时通知陈毅转移已来不及。

    情急之下,她便朝门前一头牛喊了起来:

    “还不快回去,士兵老爷来了,不走就会一枪打死你!”

    陈毅在屋内听到,立刻明白敌人来了,连忙从屋后上山,藏了起来。

    事后,陈毅竖起大拇指称赞:“周篮嫂,你真有法子,当得了一个诸葛亮哟!”

    周篮嫂听后只是憨厚地笑了。

    游击区像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还有很多牺牲的妇女群众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一次,敌人来搜山,来到了项英、陈毅住所外的草棚前。

    当时陈毅外出,项英来不及躲避,一位妇女便把项英藏在附近的草堆里。

    敌人抓住这位妇女后,对她严刑拷打,要她交出“大头子”来。她咬破嘴唇独自承受毒打,拒不开口。

    敌人无计可施,便把她抓去坐牢。她一路高喊:“白狗子来了!白狗子来了!”

    当时外出归来的陈毅闻声赶忙绕道而走,项英也化险为夷……

    这些妇女群众舍生忘死,对红军游击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后来,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发自肺腑地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