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51章 翻越夹金山②
    5月31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县城召开会议,分析了中央红军过了大渡河以后的形势,讨论并决定了两件事情:

    一、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向北走雪山线,以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二、派政治局委员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再寻求联系,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的情况。

    6月6日,红军进占天全、芦山后,进行了短暂休整,搞卫生,治疗病号,补充了一些给养。

    当天,中革军委发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开创新局面的战略任务的指示》。

    此“指示”特别强调“取得懋功及小金川流域,是关系全局的枢纽”,要求红军备足粮食,做好准备,迅速向懋功、理番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而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关键是翻越大雪山去夺取懋功。

    中央动员大家做好翻山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准备衣服、烈酒、辣椒,以御寒壮气;拐棍,以借力爬山。

    蒋介石企图凭借无法逾越的夹金山来阻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而中央红军决定翻越夹金山,是毛主席又一出其不意的果断决策。

    中革军委把夺取懋功的任务交给了红一军团,红一军团派红二师师长陈光率红四团为前卫,于6月12日前到达。

    红二师政委刘亚楼率红五团跟进。

    林彪、聂荣臻率军团部和红一师、红三军团的彭雪枫师随后。

    军委纵队就跟在红一军团的后面。

    听到要翻越大雪山,陈赓和华卓然都很兴奋。因为他们虽然见过下雪,却没有见过积雪的高山,更没走过这样的高山。

    所以到了目的地之后,陈赓和华卓然也去访问当地百姓,希望从中了解一些大雪山的情况。

    其实,在6月11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就己经翻过了大雪山一一夹金山,积累了一些经验。红一军团由此全部翻过了夹金山。

    这些经验己经在大部队中传开了。陈赓和华卓然还想亲自调查一番。

    夹金山位于宝兴县城西北,懋功以南,是一座海拔4900多米的大雪山。

    山上积雪终年不化,气候瞬息万变,当地百姓称之为“神仙山”,意思是说除了神仙之外,无人能翻越过去。

    不过了解到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当地的老百姓,也很少有人翻越过大雪山。

    他们只是说,你们红军不是过去了很多人么?你们去向他们打听好了。

    但听说衣着单薄的红军要上山,还是好心地劝说别冒险,说是不累死、饿死,也要被冻死。

    17日清晨,在洪亮的集合号声中,干部团战士开始集结。

    他们每个人的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有的小心翼翼地夹在腋下,有的兴致勃勃地在挥舞。

    “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在山前震荡,无数根木棍一齐指向天空,像平地树起的一片无叶的森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9时左右,干部团浩浩荡荡地沿着河边的小路,向夹金山麓进发。

    干部团可不像红四团都是一些精壮战士,他们中有不少的病弱者。

    在作登山准备时,毛主席关心地对陈赓和华卓然说,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病弱者翻过雪山。

    所以在准备必要的物资外,华卓然还安排甘灿营多接受一些病弱者。其他营也做了必要的组织工作,体力好的与体力弱的进行搭配。

    刚开始,路还算好走。爬到山腰以后,路变得狭窄而陡峭,雪越来越深,空气越来越稀薄,气温也骤然下降。

    太阳虽然还是张着笑脸,但在这皑皑白雪面前已经失去了威力,直让人觉得周天寒彻。

    干部团努力地往上攀登,每走一步,都要花很大力气。

    但是同志们的情绪很高,谁也没有叫苦,谁也没有叫累,有时谁不小心滑倒了,旁边的同志立即把他扶起。

    有的不慎掉到几米深的雪窝里,不等他喊,就有成群的人递去木棍、绑腿,拉的拉,拽的拽。

    被救的人爬上来,拍去身上的雪,又继续前进。

    山上的气候变幻莫测。过了一会,寒风又呼啸起来,顷刻间乌云蔽天。

    山峰上的雪一堆堆向下倒塌,翻卷不息,一泻千丈。

    凛冽的大风裹挟着冰团、雪屑,硬生生地打在人的脸上、手上,就像刀割似的。

    虽然这时他们把所有能披的东西都裹在身上了,还是觉得冷。

    好容易爬到山顶,突然下起一阵冰雹,劈头盖脑地打下来,他们无处藏身,只好用手捂着脑袋继续赶路。

    冰雹过后,又是万里晴空,阳光刺目。

    好在下山时,已不像以前那样吃力了,战士们开始唱起欢快的歌。此起彼伏的歌声回荡在重重山谷里,仿佛向夹金山示威似的。

    过雪山真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过去几乎从不掉队的陈赓,在夹金山山顶几次失去神志,昏迷过去,在警卫员的帮助下才下得山来。

    这日的清晨,毛主席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身上穿着夹衣夹裤,脚上穿着黑色布鞋,手持竹竿,向着高耸入云的夹金山顶攀登。

    他没有骑马。他的大白马上,坐着正在发疟疾的机要秘书黄有凤。

    有的战士陷入了过腰没膝的深雪里,毛主席看见了,总是伸出有力的大手给拉上来。

    警卫员吴吉清的脚下一滑掉进了路边齐腰深的雪坑里,被拉上来后开始发牢骚:

    “这叫什么鬼山?我宁肯翻10座山岭,也不想走这么一座雪山!”

    毛主席听见了,笑着问:“吴吉清,你没见过雪山吧?”

    吴吉清回答说没有。

    毛主席鼓励他:“那你就应该走走。这种艰苦对于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很有乐趣嘛!”

    毛主席走过一堵峭岩,看见靠着岩壁坐着一个浑身裹着雪的战士,便过去拉了他一把。

    可战士一动也不动,他已经牺牲了。

    站在这个被夹金山夺去了生命的战士面前,毛主席在心里喊着:将来革命胜利了,应该为他们立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

    下午3时,毛主席登上了雪山顶端。他极目四望,见北面下山的队伍正向达维镇奔去,山南面后续部队则奋力向山顶走来。

    此情此景,一股豪迈之情立刻涌动于胸。但此时,他没有兴致来写诗填词,他的心思完全在红军指战员身上。

    选择雪山通行,本来是为了减少一点牺牲,但他不曾估计到会有那么多病弱的同志长眠在大雪中①。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后,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5、9军团剩下约5000人,减员7000余人。

    中央红军翻越的雪山主要有夹金山、梦笔山、达古山、亚克夏山、昌德山等5座;红二方面军翻越的有玉龙雪山,大、小雪山,海子山,马巴亚山,麦拉山,德格雀儿山等十几座雪山;红四方面军在历时1年多的长征中,翻越的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5座,其中梦笔山、夹金山都是两次经过。

    1936年7月,当红2、6军团经过一个月的雪地行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1万多人的队伍减员了2000多人。